错把妻子当帽子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博士有个坏习惯,就是经常想把妻子的头,当做帽子抓起戴上。
  这还没完,他习惯于如同和蔼的长者一般,轻拍街边消防栓或公交站牌的顶部,把它们当成小孩子的头;在家中,他会亲切地和家具上的雕花把手聊天,并发现对方没有回答而惊诧不已。
  他是《错把妻子当帽子》一书中的主人公,神经病学专家奥利弗·萨克斯笔下的一位奇怪病人。
  在20世纪70年代,皮博士的表现堪称一种奇症,以至于萨克斯在初次为他诊断的时候,一度手足无措——他神智正常,谈吐过人,视力和记忆均没有任何问题,并且顺利通过了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常规检查。
  但很快,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完成对皮博士左脚的反射性测验后,萨克斯让他穿上鞋子。但过了一分钟,皮博士依旧弯着腰。
  “鞋子?鞋子?”皮博士低声说,他不停地往下面看,专心地找鞋子,但是目光又不在鞋上,最后停在脚上,“这是我的鞋,对不对?”
  萨克斯把真正的鞋推到了他的手里,他的反应竟然是:“啊!我以为那才是我的脚呢。”
  皮博士的眼中究竟会看到什么?
  萨克斯将一组名人照片摆在皮博士的面前,发现他对大部分人的面容感到陌生,唯一认识的是爱因斯坦,那是因为他抓住了蓬乱的头发和八字胡的特征。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推断,萨克斯将一朵红玫瑰交到他的手中。
  皮博士接花的样子更像是植物学家拿到了一份标本。“差不多六英寸长,”他评论说,“有红色的螺旋形状,系着一条绿色的线状物。”
  “对。”萨克斯鼓励他,“那你认为这是什么呢,皮博士?”
  “不好说,”皮博士有点困惑,“它缺乏柏拉图多面体的对称性,或许具有更高级的对称形态……我想这东西应该是一朵花。”
  事实上,皮博士所患的怪病叫面容失认症,即由右脑损伤而导致的视觉系统失灵,无法辨别他人的脸孔,只能依靠包括服装、发型、声音等其他特征来辨别他人。
  引发面容失认症的脑损伤包括事故外伤、出生时窒息以及病毒引起的疾病。德国明斯特大学研究小组200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面容失认症的病原往往存在于一个可以遗传的基因中,是一种遗传疾病。
  这种疾病最奇特的地方在于,一般脑损伤的病人常常会失去抽象思维能力,而他们则恰好相反,辨别事物全景的能力丧失殆尽,辨别事物架构和局部特征的能力依然存在。
  一个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皮博士墙壁上的一幅幅画作。
  画作按照年代排列:早期的作品自然写实、生动活泼,且全部都是工笔画;几年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抽象和偏重于几何、立体的手法;最后的作品只有混乱的线条与斑驳的污点。
  显然,这并不是由于艺术风格转型,而是疾病不断恶化造成的。随着失认症不断恶化,皮博士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能力也在逐渐消亡。
  不过,对于萨克斯的结论,皮太太深感惊讶:“你太俗气了!难道你没看出他是如何丢弃早期的现实主义,不断成长为抽象派艺术家的吗?”
  多年后,萨克斯再次在《脑》杂志上发现了一个非常类似的病例。那是个遭遇车祸的年轻人。他常常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脸,然后慢慢凭借头发、脸部的轮廓和左脸的两颗小黑痣来辨别自己。有趣的是,这位病人也不认识自己的妻子,他的方法是让妻子找个标记,最好是“一件显眼的服饰,比如帽子”。
   南极冰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琪
其他文献
37岁的英国男子斯蒂芬·里默总爱趁夜深人静之时,身背各种工具出门行动,而且一路小心谨慎,生怕被别人发现。难道他是不法分子?其实里默既不偷也不抢,恰恰相反,他是专在半夜三更出门做好事,却从不留名的“英国版活雷锋”。  退役军人里默是英国奥尔德姆市的常住居民。看到住家附近各种公物毁坏严重,他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于是决定晚上化身“超级英雄勤杂工”,单枪匹马展开秘密修理行动。3个多月来,他已完成了周边公园及
期刊
“哎呀”是爸爸的口头禅。大事小事,喜事坏事,爸爸的第一反应常常先是一声“哎呀”。这其实是爸爸几十年主持彩票摇奖节目留下的职业病——每当中出大小奖,爸爸都会“哎呀”“哎呀”地兴奋欢呼。  我真正领悟到怎么演戏,也得益于爸爸的这句口头禅。  年少时,我觉得爸爸在电视中兴奋的“哎呀”声很假,人家中了奖,他为什么那么幸福?当我16岁进入无线艺员班后,便以同行的身份向他提出开小奖时可不可以停止“哎呀”,爸爸
期刊
职业,你爱它,它会成全你;你过分地爱它,它会毁了你。    “这只是工作,草在长着,鸟在飞着,波浪拍打着沙地,而我痛打着别人。”  拳王阿里是这样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自己痛打别人,即便强调这是工作,心情无疑还是很爽的。这话很拽,被英国《卫报》收入经典语录中。  在阿里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拳手在他的铁拳下轰然倒地,成了植物人。可是没办法,拳击就是以击倒对手为目标——这是职业的意义,也是职业的遗憾。你要
期刊
一个是送出内衣却没勇气承认的男生,一个是替我解围却并不爱我的男生。那一年,我必然要与他们相识吗?    1  一个普通的下午,是我18岁的生日。   下体育课后,我回到教室,疑惑地拿出放在课桌里包装精美的粉色盒子,缓缓打开,我不禁惊呆了——盒子里是一套内衣。   18岁的我对内衣的全部概念,很模糊遥远,可那个下午,在同学们异样的注视下,我被逼迫着接近长大。   男孩子们放肆地嘲笑,女孩儿们面露不屑
期刊
翻出好久没开的保险箱整理,才发现那一颗存放已久、小小的蒂芬妮六爪戒指。也许是真的太小了,因此在那一堆宝石珍珠里显得毫不起眼,我几次取用时都没有看见。  只有几分的大小,已经迷你得谈不上切割或色泽,但它静静地待在那里,比任何一样我拥有的钻石都更沉静安稳,即使现在我已经拥有两克拉的全美钻石,但这一小米的星星却依然会让我的心里泛起一丝感情。我想到那一年我们走在纽约街头,下过雪的街道堆满了雪迹,我将自己的
期刊
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围困,个个饥饿不堪,体力不支。子贡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换回一些米来,让颜回负责煮饭。一天,子贡无意间经过煮饭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在用勺子舀饭吃。  颜回是孔子十分信任和经常称赞的弟子,他竟然也偷饭吃,子贡对此深感不平,就去见孔子。行礼之后,子贡问孔子说:“仁人廉士会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孔子回答说:“当然不会。”子贡向老师讲述了亲眼所见颜回偷饭吃的事。出乎意
期刊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冬,曾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期刊
偶尔听到后辈说“羡慕嫉妒恨”,煞是新奇,一打听才知已是流行之语。这三个词本身词义明确,关联性很差,但生生被今人捏在一起,中间没有缓冲,直接黏合,读之反而颇具文学表现力。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本无这一课,古人知天生万物长短不齐,故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说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并无长短之分,只是长处不同罢了。一部《老子》,没少讲这方面道理。  但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低者羡慕高者,多为财富
期刊
花园里有只蝴蝶飞来飞去。如果你是这只蝴蝶,会选择停留在哪一株花上?  A.最高的一株花 B.位置最矮、数量最多的花  C.位置不高不低的花 D.最大、最醒目的花  E.离自己最近的一朵花  解析:  选择A:代表你会向你的老师或上司诉说。将你的烦恼说给你身边比你有能力的人,可以说是最为有利的,但这么做需要一点勇气。  选择B:这代表你更喜欢向你的朋友倾吐心中的烦恼。“位置最矮”说明这是让你感觉轻松
期刊
每年的高考,都是媒体和民众的鸡血。这些年来,我看得最腻的就是状元新闻,最近不许炒作高考状元了,依我观察,这项指令传达得很到位:我头次去靖港古镇,看到某博物馆里有各个朝代的状元、榜眼、探花,前几日再去,该榜已悄然揭下。不过媒体总能找到热点,做不了状元文章,便做神童文章。   最近的一则新闻里说,山东有个10岁神童,高考考了566分,不过未达到一本线,目前参加了山东大学的面试,谋求特招。这孩子7岁读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