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呼伦贝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结构力学”课程是在建的“校级精品课程”和“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总结我院土建类专业“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提出“结构力学”课程改革体系,并介绍了“结构力学”面向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结构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姜作杰(1979-),男,内蒙古扎兰屯人,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徐海航(1966-),男,内蒙古扎兰屯人,呼伦贝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建筑类专业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变革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结构力学”课程是高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理论概念性强、方法技巧性要求高的特点,既是连接基础力学与专业课程的桥梁,又直接面向工程实践。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面临新情况、新要求,我们总结前阶段的教学工作,感到尚有许多需要改革和完善的方面。例如,如何在缩减了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向学生传授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改善枯燥的传统授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的教改总方针?这些都是课程建设中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改革教学内容
  多年来“结构力学”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与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越来越不相适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院自2001年开始,对国内外“结构力学”教学历史与现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经过反复分析、思考、讨论,我们以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工学结合,突出工程应用,按工程任务驱动重组教学内容,将“结构力学”的内容重组为两大模块:经典结构力学、力学和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经典结构力学由原“结构力学”课程内容加以精简和改造而成,侧重于结构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力学和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对工程实例进行结构简化、建模、计算、结果分析,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传统的结构力学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部分内容是重复的。如结构力学中静定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在计算方法上与理论力学中桁架作为平面力系求解的示例是完全相同的。静定梁的内力计算在材料力学中已花了很多学时去讲,而在结构力学中又一次重复出现。再如确定临界荷载的静力法、虚功原理等都存在重复多次的现象。这样导致学时浪费,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结构力学中许多计算方法和技巧已失去了实际应用的价值,如三铰拱内力分析的图解法,超静定结构的迭代法或渐近法,即使像力法、位移法,由于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被直接采用,其中许多解题技巧的实用价值也不断减低。
  很显然,传统结构力学内容的精简和计算结构力学教学内容的加强是课程发展的总趋势。结构力学中静定结构内力计算只需花很少的学时,主要总结一下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应留给学生自学。超静定结构的解法中,应明显突出位移法而将力法置于次要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因为位移法更适用于电算。力法只需要讲清原理,再讲一讲力法主要是在按位移法计算比较困难的某些结构中应用。计算结构力学可分为原理、程序设计和应用几个部分,可与计算机结合进行结构分析。除矩阵位移法外,能量原理、有限单元法等也应逐步进入“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程序设计和应用方面应包括平面桁架、刚架的分析程序、刚架的动力计算等。在程序设计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力学概念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二、改革教学方法
  在“结构力学”教学中,牢牢把握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既适应新专业知识结构,又掌握雄厚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1.改变授课方式
  要从根本上改变讲得太多、太细、太全的讲授方式,对讲课的内容加以精选、精讲、着重讲。特别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找某些创新点;对有潜力可挖和对力学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可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查阅资料等。
  2.注重实践锻炼
  结构力学本身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把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与“结构力学”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超静定刚架内力计算时,结合框架的类别、结构方案及布重方面的特点,确定其计算简图,变阶柱处为何弯矩会突然增大等都要求学生结合不同的工程问题,加深理解。
  3.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代替或协助教师辅导和批改作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CAI课件应当:(1) 在体系上体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系统配套,由浅入深。(2)在结构上模块化,思路清晰,每章具有内容提要、例题、练习、测验。(3)程序的主要控制参数及主要操作方法有注解。(4)具备自动判阅、自动登记学生成绩的功能,以备教师查阅。随着科技的发展,“结构力学”课程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建立电子练习本,让学生在网络上自行完成规定的作业,并且可实现师生对话、讨论、解疑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革教学手段
  “结构力学”概念多、理论性强,数学推导、计算繁琐乏味,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板书占用了较多的讲课时间,致使课堂内容压缩,对最新的科技动态信息引入更少;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简单的示意图,不管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具体的应用,全靠学生的想象,这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
  运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以板书为辅的组合教学方式,把教学基本内容以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我院结构力学多媒体课件是全体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研制中,教师分工负责,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主要负责内容的选择、课件的把关;对计算机熟悉的年轻教师主要负责具体的实施。多媒体课件需要不断完善、更新,要经历制作—使用—反馈—评估—再制作的不断循环。信息反馈主要来自学生,我们将把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件更新的主要依据。
  该课件包含了结构力学的全部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或讲授起来冗长、板书又繁杂的教学内容,我们力求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等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空间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如在“结构力学”绪论中,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大量工程示例、结构计算简图,增加学生的工程实感;对于比较抽象的瞬铰、几何瞬变体系、塑性铰、振型等概念以直观的动画形式制作并与课件相连;静定梁和静定刚架内力图的绘制是“结构力学”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的基本功,课件中我们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训练,配有大量的练习题供教师选择和学生自学;矩阵位移法一章的特点是矩阵表达的公式多,矩阵计算多,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要占去相当多的时间。采用多媒体后,大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教师把精力投入到讲透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多媒体教学在形象信息的传递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实践证明,在现阶段,它只是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实,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有所长。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体现教学中的共性,而传统教学则更利于突出教学中的个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有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结合起来,才能使两者在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院的“结构力学”课程经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6年被学院列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列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通过几年对“结构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1)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结构力学教研组及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2)课程建设应将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3)课程建设需以学术带头人为主形成整体实力,使教师的教学优势和科研优势得到显露,并形成示范。
  
  参考文献:
  [1]柳爱群.土建类结构力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0,(S35).
  [2]张谢东,蔡元明.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交通高教研究,1999,增刊.
  [3]范小春.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3).
  [4]方祥位.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4).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生秘书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研究生秘书在招生、录取、培养、学位、学籍、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职责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各二级学院研究生秘书普遍存在着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工作量大、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建议学校和各学院应尊重研究生秘书工作,有计划地培训和交流,引入激励机制,加强对研究生秘书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从而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期刊
摘要:教务秘书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教务秘书队伍建设,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加强创新型教务秘书队伍构建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务秘书;创新型;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吴代夫(1974-),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教务处,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杨建华(1971-),男,湖南石门人,湖南文理学院教务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教管理体制和我国高教管理体制的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美国高教管理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高教管理体制;启示  作者简介:邱镔(1971-),男,江西宁都人,江西理工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处主任科员,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江西 赣州 341000)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期刊
摘要:针对宁波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电子类专业增加通信技术方向的规划,在基于培养工程师的前提下,我们探讨了通信技术方向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思路。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教学改革做了一系列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通信技术;教学改革;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朱仁祥(1971-),男,安徽铜陵人,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工
期刊
摘要:单片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概念多、入门难,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围绕高职院校单片机教学的现状,对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的条件及有待解决的多方面问题,并思考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单片机学习之路。  关键词:单片机课程;课程建设;高职院校;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  作者简介:曲卫冬(1979-),女,黑龙江北安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为使高职强电专业毕业生能有效抓住国家发展智能电网的机遇,本文给出了智能电网的定义及提出高职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为更好地了解智能电网的本质,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征。考虑智能电网在高职院校比较陌生,在分析目前高职强电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上,为使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对高职强电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网;高职;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韩绪鹏(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正确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现有的设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我们把握机遇,迅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李超(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王秦辉(1972-),男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素养和创新型人才的内涵,随后讨论了信息素养与创新人才的关系,最后探讨了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加强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素养;创新人才;高校教师;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吴陈(1962-),男,湖北天门人,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模式识别;陈建学(1985-),男,山东滨州人,江苏
期刊
摘要:企业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双师型”的教师资源、良好的实训条件和丰富的成人教育生源的优势,在办好高职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拓展办学功能开发成人教育。构建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运用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成人教育,与高职教学共享资源,协同发展。打造培训品牌,树立成教形象,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成人教育体系;发展格局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广西新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14+4”产业、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及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积极设置新专业,增设专业方向,改造旧专业,为广西新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专业;服务;新发展  作者简介:贾历程(1976-),男,湖北天门人,广西大学教务处教学科科长,教育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苏一丹(1962-),男,湖南汨罗人,广西大学教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