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季节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c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节的变化首先是一种天文现象,然后是地形和气候现象,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地理教学中也是重点与难点。季节包括四季和节气,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通常所说的季节一般指四季,本文所谈的季节,也就是四季。
  
  一、四季的产生
  
  所谓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只有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才能出现,它们的差异主要是地面接受太阳光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阳能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太阳高度角越大,其辐射强度越大,地面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能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小。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就南北来回移动,结果引起了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更替。
  
  二、四季的划分
  
  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划分的依据不同,四季的长短、起止时间就不一样。四季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天文四季。这是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天文四季不甚考虑实际气候的寒暑情况。
  2.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首。这种四季符合天文条件,即当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最长的三个月是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小,白昼最短的三个月是冬季,其余太阳高度角、白昼适中的六个月为春、秋季,但同样与实际差别较大。如二月初立春时并没有多少春意,特别是我国北方,人们还在“北风吹,雪花飘”的严寒中欢度新春佳节;八月正值炎炎酷暑,却为秋季的开始。
  3.西方国家的四季。西方国家习惯上以“两分”“两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之首。它仍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依据,在时间上比我国传统的四季推迟约一个半月。这种四季在有些地区与我国实际气候基本一致,如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冰融雪消,万物苏醒,人们才真正感到春降人间。
  4.气候统计学四季。按阳历的月份把3—5月定为春季,6—8月定为夏季,9—11月定为秋季,12—2月定为冬季。这种四季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四季。
  5.候温四季。为了使春夏秋冬四季与“桃花开、蝉始鸣、雁南飞、冰霜凝”等物候现象和谐一致,气象部门以实际气温作为四季划分的依据。
  我国古代有5天为1候的规定,“5日谓之候,3候谓之气,6气谓之时,4时谓之岁”。全年72候。现代气象学规定: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候温,候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低于10℃时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这种四季的特点是反映草木荣枯,花开果熟,鸟兽繁衍,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这种四季在不同气候带或不同地区,乃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各季的长短与起止时间是大不相同的,有长有短,有早有迟。而且不是到处都有四季,有的地方只有三季,两季,甚至一季,也不一定都用春、夏、秋、冬来表示。
  
  三、四季的地理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带(赤道雨林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控制,该地盛行赤道气团,全年皆夏,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8℃左右,年降水量大都超过2000毫米,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萨瓦纳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和信风交替控制,该地干湿季节明显交替。以北半球为例,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5月—10月,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
  3.热带季风气候带。受赤道低压槽控制,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该地风向季变明显,一年分成旱雨两季。每年6—9月,夏季风(西南季风)来临,形成高温多雨的雨季;10月到第二年5月,冬季风(东北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形成旱季。
  4.南极洲。由于纬度高、地势高等原因,该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夜受不到太阳光照射,气温极低;到了极昼期间,虽然日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小,其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实际上是全年长冬。
  5.北冰洋地区。该地由于纬度高,全年严寒,皆为冬季。
  6.温带。该地四季分明,一年中春暖,夏暑,秋凉,冬寒,相当分明,但由于温带跨纬度多,从低纬到高纬,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大,四季长短亦有不同,从低纬的夏长冬短逐渐过渡到高纬的冬长夏短。
  
  四、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1.根据洋流判断。有些洋流特别是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受定向风的季节变化,而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根据风向判断。有些风向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无论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还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季节性都很强。
  东亚季风,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也很明显,夏季(1月)——西北季风,冬季(7月)——东南季风。
  3.根据植物景观判断。有些自然带特别是萨瓦纳带景观季节变化很明显,夏季雨量充沛,花草茂盛,充满生机;冬季干燥,草木枯黄。
  4.根据动物迁徙判断。随着植被的季节变化,有些动物发生迁徙,以寻找食物或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如热带草原中长颈鹿、斑马等都随季节性迁移。
  5.根据渔汛判断。舟山渔场的渔汛冬夏不同,夏季墨渔汛,冬季带渔汛。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是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为夏季。海洋上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
  7.根据雪线高低判断。气温的季节不同,引起高山永久雪线高低的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雪线升高;冬季气温低,雪线低。这样可以用雪线高低来判断季节的变风。
  8.根据北斗星斗柄指向判断。随着地球公转,北斗星(大熊星座)绕着北斗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斗柄的指向也就随季节发生变化,根据斗柄的指向可判断季节,我国古代就有“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之说。
  9.根据气压中心判断。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有些气压带被切断,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高压被热低压切断,副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五、其他要点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严格地说,这只是南北半球中纬度的现象,对于整个地球来说,具体说四季变化还不如笼统说季节变化准确。
  季节变化是半球现象,南北半球没有同时来临的季节。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则为秋季;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
其他文献
IgG作为连接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功能分子,是抗原与受体及效应分子相互作用的桥梁,其在血清中含量最高,同时半衰期最长,主要是由脾脏以及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与抗原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Flash在相关课件制作中的应用则是一个新兴的制作方法.本文以Flash文件播放为基点,在Word、PowerPoint及Authorware文件中的应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是鸡的一种以呼吸困难、咳出血样黏液、喉部和气管黏膜水肿出血并导致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可致感染鸡的死
2013年,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谨向全国供销合作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的运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培养学生人格品德的双重任务,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且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技能,从而更有利于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一位优秀的政治教师能较好地运用语言艺术将政治课上得“色彩缤纷”、“流连忘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PRRS自1987年首次报道发现
以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钨酸钠(Na2WO4·2H2O)为钨源,在酸性条件下,用改进的浸渍-还原法合成了具有纳米坑结构的单晶片状WO3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扩散X射线(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出:关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那种将课堂教学作为促进学科发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手段,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从根本上背离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神圣使命。  学生是发展的人,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不仅会全情投入,而且会获得
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以引起人以及鸡、猪、奶牛等多种动物发生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目前,抗菌药物的使用仍然是防控细菌性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药
1956年,第一台移动式破碎机安装在西德霍弗的一个石灰石采石场。使用这种早期生产的移动式破碎机是为了解决在地层潮湿、松软的矿山,因修建和维护公路费用高而无法使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