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建筑,实际是我们建立起的一种建筑风格,现代建筑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不同,包括原国民政府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它以造型简洁、形式自由、经济合理,注重功能,没有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特点
现代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期,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我们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要求的崭新建筑。它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受人类居住要求的影响而不断的发生了变化,还受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因素影响。现代建筑发展于20世纪,其思潮的形成已经早在19世纪就已经孕育了。很多设计者挟建筑师之名却投身于室内设计的范畴内,确实拥有着有利条件。专业设计师,不局限于对家具配搭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装修工程联系起来。现代建筑是新风格建筑中有思想深度的令人注目的建筑类型,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是正是这数量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新能源的使用都直接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发生了改变。
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倡导新的建筑美学标准。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象的逻辑性;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现代简约风格的特点:(1)金属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也是体现简约风格最有力的方法。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金属灯,是现代简约派的代表物品。(2)简约空间,色彩要跳跃式的呈现出来。运用大量的大红、深蓝、苹果绿、纯黄等高纯度色彩,不仅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体现。提倡新建筑美学标准,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简洁的处理方法和纯净的体形。建筑设计中经常遇到一些住宅面积较小,能被个人拥有的空间不多。因此,在空间的运用上,我们采用简单的手法去处理,以达到增大空间的效果。所谓的简单,是泛指采用一种简约的格调,主张采用不花巧的线条,不复杂的材料,打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场景,来增加视觉空间感。
现代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70年代以来,部分文献提到现代建筑时,还加以“20年代”字样。现代建筑有3个特征: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采用装饰;与现有环境融合。60年代开始,有人认为现代建筑已经过气,认为现代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要补充修正。后现代主义作品可以用以下事实获得鉴别:不同风格,无论是新与旧,都被加以折衷主义地合并在一起,并采用现代主义的技术与新材料使其得到强化。
建筑风格的变化不是跳跃和突变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的风格目前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就是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都是构成现代风格建筑的主体组成,这就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建筑仍处于先锋作品时期,而处于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调整和发展后,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铁路、工业厂房、银行、办公楼、电影院、车站、航空港、实验楼等是没出现过的。而原来已有的一些类型,如医院、旅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历史上的坛庙、宫殿、陵墓退居次要。
现代建筑是整个二十世纪建筑风格运动的中心。它不仅影响了整个世纪的建筑思潮和建筑活动,也改变了物质世界的原有面貌,从而带来了当代的许多新的设计风格运动。而且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新流派、新风格。比如: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等。这些新的建筑思潮都与现代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的联系。因此,想了解掌握世界建筑发展的过程,需要全面认识,并透彻的了解现代主义是必要的。
现代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满足人们使用的基本功能为宗旨,實用性强、速度快、不重视装饰,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而另一部分,因为很多地方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丰富的建筑经验,盲目的施工,造成了很多事故。这说明当时我国的整体建筑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目前从世界建筑发展来看,现代建筑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现代建筑发展伊始的一部分建筑大师所提出的建筑标准,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很多建筑师的创作。我们仍要深刻的对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来获得新的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
[1]崔艳秋,姜丽荣,吕树俭,等.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吴焕加.论现代西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大连天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特点
现代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期,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我们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要求的崭新建筑。它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受人类居住要求的影响而不断的发生了变化,还受到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因素影响。现代建筑发展于20世纪,其思潮的形成已经早在19世纪就已经孕育了。很多设计者挟建筑师之名却投身于室内设计的范畴内,确实拥有着有利条件。专业设计师,不局限于对家具配搭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装修工程联系起来。现代建筑是新风格建筑中有思想深度的令人注目的建筑类型,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是正是这数量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新能源的使用都直接影响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发生了改变。
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倡导新的建筑美学标准。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象的逻辑性;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现代简约风格的特点:(1)金属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也是体现简约风格最有力的方法。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金属灯,是现代简约派的代表物品。(2)简约空间,色彩要跳跃式的呈现出来。运用大量的大红、深蓝、苹果绿、纯黄等高纯度色彩,不仅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体现。提倡新建筑美学标准,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简洁的处理方法和纯净的体形。建筑设计中经常遇到一些住宅面积较小,能被个人拥有的空间不多。因此,在空间的运用上,我们采用简单的手法去处理,以达到增大空间的效果。所谓的简单,是泛指采用一种简约的格调,主张采用不花巧的线条,不复杂的材料,打造一个自然舒适的场景,来增加视觉空间感。
现代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70年代以来,部分文献提到现代建筑时,还加以“20年代”字样。现代建筑有3个特征: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采用装饰;与现有环境融合。60年代开始,有人认为现代建筑已经过气,认为现代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要补充修正。后现代主义作品可以用以下事实获得鉴别:不同风格,无论是新与旧,都被加以折衷主义地合并在一起,并采用现代主义的技术与新材料使其得到强化。
建筑风格的变化不是跳跃和突变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的风格目前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就是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都是构成现代风格建筑的主体组成,这就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建筑仍处于先锋作品时期,而处于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调整和发展后,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铁路、工业厂房、银行、办公楼、电影院、车站、航空港、实验楼等是没出现过的。而原来已有的一些类型,如医院、旅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历史上的坛庙、宫殿、陵墓退居次要。
现代建筑是整个二十世纪建筑风格运动的中心。它不仅影响了整个世纪的建筑思潮和建筑活动,也改变了物质世界的原有面貌,从而带来了当代的许多新的设计风格运动。而且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新流派、新风格。比如: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等。这些新的建筑思潮都与现代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的联系。因此,想了解掌握世界建筑发展的过程,需要全面认识,并透彻的了解现代主义是必要的。
现代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满足人们使用的基本功能为宗旨,實用性强、速度快、不重视装饰,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而另一部分,因为很多地方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丰富的建筑经验,盲目的施工,造成了很多事故。这说明当时我国的整体建筑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目前从世界建筑发展来看,现代建筑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现代建筑发展伊始的一部分建筑大师所提出的建筑标准,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很多建筑师的创作。我们仍要深刻的对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来获得新的创作灵感。
参考文献
[1]崔艳秋,姜丽荣,吕树俭,等.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吴焕加.论现代西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大连天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