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几乎没有学习自主权,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感,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不会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阅读文本,同时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趋于被动状态,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应该从语言开始着手,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当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感受一些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还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为学生展现美丽的大草原,播放一首粗犷的草原歌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为学生提供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面对这样新颖的教学形式,学生充满了期待,他们自然能够将目光集中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再将文章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其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再感受其中的情愫。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语文的写作技巧,还能够感悟老舍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内心的共鸣。后面文章又写到了蒙汉民族的友情,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习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重视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阅读课堂也是学生、教师以及文章作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对话的共同焦点,而所有的对话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重视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文章,独立地进行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独立学习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在教学《养花》时,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中的作者运用了非常大的手笔去描写养花过程中的趣味事情,这些趣事有养花经历的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而没有类似经历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这就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篇文章作者描述了很多富有情感的内容,但是很多事情学生都没有尝试过,他们没有经历过就很难体会其中的情感精髓,如此一来,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的阅读分析,套用教师的教学思路理解问题,最后造成阅读疲惫。所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阅读引导教学,可以从提问开始着手吸引学生的目光:孩子们,文章中作者一共描写了几处养花中出现的趣事呢?在这些有趣的事情中哪一个你们不熟悉、不理解的呢?这时候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经过讨论,有一些学生举手示意老师:“作者在搬运花的时候明明非常累,很疲惫,但是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还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通过学生和教师这样相互的提问和交流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掌握养花的乐趣。最后,教师再进行提问,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独立性,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三、在教学中加强学习的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多数学生的阅读方法也不正确。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习惯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够养成,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好的阅读书籍,阅读的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是阅读量教师要硬性规定,避免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状况。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为自己制订阅读计划,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先根据语文教材为学生进行文章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最后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分析,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阅读学习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独立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丙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8).
[2]冯丽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之我[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几乎没有学习自主权,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感,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不会发散思维,多角度理解阅读文本,同时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趋于被动状态,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应该从语言开始着手,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当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感受一些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还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为学生展现美丽的大草原,播放一首粗犷的草原歌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为学生提供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面对这样新颖的教学形式,学生充满了期待,他们自然能够将目光集中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再将文章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其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再感受其中的情愫。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语文的写作技巧,还能够感悟老舍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内心的共鸣。后面文章又写到了蒙汉民族的友情,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习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重视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阅读课堂也是学生、教师以及文章作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对话的共同焦点,而所有的对话都应该围绕学生开展,重视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文章,独立地进行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享受独立学习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在教学《养花》时,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这篇文章中的作者运用了非常大的手笔去描写养花过程中的趣味事情,这些趣事有养花经历的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而没有类似经历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这就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篇文章作者描述了很多富有情感的内容,但是很多事情学生都没有尝试过,他们没有经历过就很难体会其中的情感精髓,如此一来,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的阅读分析,套用教师的教学思路理解问题,最后造成阅读疲惫。所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阅读引导教学,可以从提问开始着手吸引学生的目光:孩子们,文章中作者一共描写了几处养花中出现的趣事呢?在这些有趣的事情中哪一个你们不熟悉、不理解的呢?这时候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经过讨论,有一些学生举手示意老师:“作者在搬运花的时候明明非常累,很疲惫,但是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还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通过学生和教师这样相互的提问和交流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掌握养花的乐趣。最后,教师再进行提问,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独立性,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三、在教学中加强学习的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多数学生的阅读方法也不正确。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习惯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够养成,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好的阅读书籍,阅读的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是阅读量教师要硬性规定,避免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状况。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为自己制订阅读计划,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按照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先根据语文教材为学生进行文章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最后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分析,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阅读学习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改革,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独立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丙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8).
[2]冯丽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之我[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