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五步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了,广大一线教师及其学校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验之实践,富有成效。然而,笔者听了大量的教研课、随堂课之后发现,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走了两个极端。一是“设问”式讲课,“点将”法提问。这是保守派的做法,教师按照教案讲课,独唱独舞,完成任务;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启而不发,昏昏欲睡。二是百花齐放,华而不实。这是激进派的做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三五成堆,人声鼎沸;提出问题不着边际,解决问题不知所云,达成目标无果而终。两个极端,都严重背离了新课程的初衷,都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纵深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想、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必要的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完美结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和谐沟通、积极探究、良性互动的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改变传统的“师传生受”教学模式,并不是否定教师必要的“讲”和学生必要的“记”,而是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依托课题“初中新课程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探索出了“五步教学”新模式,以期在上述两个极端中间求得平衡,使新课程的推进不走弯路,更不走歧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二、“五步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自主学习。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步。目的是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新知。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分组可以灵活,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多人一组皆可,但教师巡回指导很重要,充分备课是前提。
  第二步:自学反馈。这是课堂交流展示的过程,由学生个体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由教师根据课程重难点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口头或书面检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讨、交流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汇总疑难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第三步:重点强化。这是一堂课最关键的环节,教师根据上一环节汇总的疑难问题,重新确立教学重难点之后,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过程中,精要讲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步:拓展延伸。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向三个方向延伸:①备考,本课知识和考点是怎样结合的,通常怎样考查,怎么作答;②作文,通过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语言特色;③做人,通过学习,获得生活启迪,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五步:巩固迁移。结合考试和学生实际,精选或精编巩固练习,内容覆盖基础知识巩固和阅读鉴赏能力提升,涉及课内和课外,量不能太多,1—8个小题。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学会迁移运用,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要及时评讲,评讲过程依然可以遵循上述五步模式,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学生讲,典型题型教师重点讲,精讲精析。
  三、“五步教学”模式应把握三个度
  1、组织教学收放有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2、强化拓展宽严有度。拓展不是越多越好,越远越好。一节课要有目标,拓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3、巩固训练多少有度。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并非多多益善,巩固练习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涵盖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运用,蕴涵变化,以一当十。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体会优美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把握分析诗歌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赏析,能写一首小诗。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期刊
我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与思考,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新课程正在变革着我思维中关于教育的信条,我必须努力地重构心灵中的教育殿堂。通过反思过去的语文教学,我发现我存在许多不足,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指导, 我有以下几点探索:    一、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不断创新,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实施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 、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应把它摆在优先的战略位置上。语文学科蕴
期刊
枯燥无味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呢?我认为应倡导趣味语文教学,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实效、高效的课堂。具体操作时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   第一,直观形象,趣味导入   开始上语文课时,教师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可以用模型、标本、图片等直观形象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
期刊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实践证明,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唤起之后,学生便有了阅读的兴趣,更被“兴趣”导向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教师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情感是学生情感的源头,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给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学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趣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所以,选择阅读教学这一板块落实美育,将收到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巧设课文导语,激发审美动机  阅读教学的导语,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自然、恰当、精彩
期刊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这么多年,在课堂上总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胆小害羞,不敢发言;消极懒惰,不愿发言;失落,赌气不发言;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学生因生理、心理等原因也不愿意发言。学习语文,不积极发言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是不利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这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初中学生年龄、心理都趋于成熟,他们可能或者不在意老师的随堂鼓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要写好一篇作文,修改是很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在平时习作修改中,除了老师修改外,学生自己修改应成为作文修改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修改方法。  一、朗读琢磨法  朗读是发出声音的读,心理学家认为,朗读因为有自身多种分析器(视、听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在小园里栽了几株果树,矮的是樱桃,高的是秋果树。北方的春天特别荒凉,可在每年五月初至之时,小园里却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小园变成了一片花海。淡粉和粉红色的花簇拥得枝头饱满莹润,偶有风过,些许花瓣簌簌地飘飞着。枝头有蜂蝶在蹁跹,有一种诗意的美。我和小妹在树下流连,久久不愿离开。  我醉心于这花开,因为花开了,土路便不再难走了——冬天过去了,盲舅就要来了。  平时,村路上响着一串串清脆的
期刊
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苏轼组词《浣溪沙》五首中的第五首。这组词记叙了词人在久旱逢雨后,于“谢雨”道上与民同乐的情景,曾入选初中课本的这一首是这一系列乡游活动的一组镜头(另有名篇《喜雨亭记》)。  苏轼为官是深为民众爱戴的。  在这久旱逢雨的喜庆日子里,他喜情难抑,踏出徐州衙门,往东郊二十里的石潭参加谢雨祭神。大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