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体会优美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意境,能更好地把握分析诗歌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赏析,能写一首小诗。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品味诗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运用诵读法,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的方式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秋天》的多媒体课件,《秋天》的音频文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要求课前预习):
   1. 相关资料
   何其芳(1912~1977),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本文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作者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他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表现其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2.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肥shuò qī息 乌jiù
   梦mèi 清liè 枯hé
   lián刀 xī shuài liáo kuò
   3.释义(如:丁丁,等)。
   二、引“秋”: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三、说“秋”:(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眼中的秋
   四、诵“秋”:
   1.指导朗读:要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并且要有感情。
   2.学生读诗歌。
   3.你对刚才大家的朗读满意吗?尤其是哪些地方?你再来示范一下。
   五、品“秋”:
   1.品语言
   ①小组内大声地讨论,探究全诗,也可互问互答。
   ②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美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感情、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③交流探讨阅读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④汇报探究结果:
   A.选了哪些景物?
   B.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的?
   C.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E.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每一节都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来讨论完成。)
   2.品结构
   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还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幅优美的画面。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六、找“秋”:
   秋,是历代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秋的神韵,秋的景致,给了他们无尽的创作灵感和源泉。请找出古诗中“秋”的影子。
   七、赏“秋”:
   读一读著名散文家峻青的《秋色赋》,体味其中的感情。
   八、写“秋”:
   1.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这首诗每一小节的中心句摘出来组合成下面这首小诗,请你仔细品读、揣摩,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再仿写两句。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可不可以用这些词语:躲藏、翻滚、飘零、徜徉、荡漾……)
   2.在生活中,搜寻你记忆中的秋天的印象,展开想象,用手中的笔来赞美秋天,表现秋天的美,写一首秋天的小诗。
   九、小结
   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热闹喜庆,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明媚、快乐的秋天,是清幽淡雅而乐在其中的秋天,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十、作业:
   1.课外阅读:
   (1)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2)欧阳修的《秋声赋》
   2.写一篇描写秋景的随笔。
其他文献
古典诗词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结晶,可以说它的每一个字都有生命,每一个字都有穿越时空的意蕴,阅读古典诗词,我们的情趣会在潜移默化中变得高尚典雅,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典诗词教学是对民主精神品质的记忆和传承,因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肩上的重任。多年来摸索出了一套鉴赏诗词的方法:   第一,要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作者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因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
期刊
语文教学常常被人们称为艺术,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然而在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下,很多时候,语文教学采用了条分缕析的所谓“科学化”的方法,以求达到所谓的“高效”。讲练习,做练习,专题训练,似乎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特别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很多的语文课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语文教学背离了初衷,失
期刊
今年9月份开始,学校根据上级精神举行了课内比教学的“大比武”活动。学校的宗旨很明确:在每一次听、评课活动中,希望大家能“取人之长,补己不足”!我没有放弃每个听课的机会,节节必到。在这期间,我不仅听到了许多的优秀课例,也从中学习了老师们课中展露的精华,试着将他们的精华用于自己平日的教学中,果然课堂不再老于俗套,不再是一副“陈芝麻烂谷子”的模式,学生比以前上课活跃多了,讨论也显得积极起来。   我想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句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它使我刻骨铭心……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众所周知,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因为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开花的源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
期刊
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如下:    一、借助文字的传达,引导学生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    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且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与主人公形成共鸣,理解艺术形象,从而产生肯定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难以下笔,经问卷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胡编乱造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期刊
诵读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不再赘述,笔者仅就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诵读活动,让学生诵读精品,背诵诗歌美文,进而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步,教师开出诵读书目单   书目单的确定,可作长计划,也可作短安排。长计划,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中学阶段的背诵书目作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列出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背诵篇目。短安排就是对每学期甚至每月背诵的篇目作具体规定,如高一
期刊
魏晋时期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诞生的时代、地点都极为相近,但由于作者的身份不同、处境迥异,文中体现的思想感情也是大相径庭,艺术手法各不相同。   《出师表》作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公元二二七年),时值曹魏兵败祈山,孙吴受挫石亭,诸葛亮抓住这一良机,向后主刘禅上表,请求出师北伐,以求“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于是便有了此文。   在行文上,作者独具匠心:   首先,由分析形势入手,
期刊
语文教学承载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培育、情感的激发、道德观人生观的确立等太多内涵。说到底,就是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情感、有责任、懂得爱的高尚人。知识技能目标的完成有方法可循,但如何有效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次偶然的阅读小练让我受到了启发。   那是一个晚自习,我见学生们有些无所事事,于是找来一本《阅读黑马》,利用这点闲暇给学生做了一次阅读小练。这次阅读小练,
期刊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在首位,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故事表演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儿童的生活环境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