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争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的发生往往出其不意,石油领域的经济战亦是如此。当人们已经习惯了高油价之时,油价的暴跌却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
  7月份以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超过40%,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下跌。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从每桶105美元,暴跌至每桶55美元;欧洲北海布伦特油价则从每桶115美元,跌至每桶60美元。
  全球经济的低迷导致了原油需求的不振,欧洲和日本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中国在内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差于以往。但这些都是容易预见到的情景,并不足以令油价一泻千里。更令人意外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毅然决定不减产,这不是在助推油价进一步暴跌吗?这一异常的举动背后隐含了什么样的动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油价迅速恢复到100美元左右,使北美原油风生水起。美国的页岩油和加拿大的沙地原油大幅增长,美国的原油产量已经逼近老大哥沙特,很快就要取而代之了,整个北美原油将会形成半个欧佩克,欧佩克的原油份额正在不断被夺走。
  原油格局的风云突变,使欧佩克的油价影响力下降,也削弱了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曾几何时,中东地缘政治的动荡都牵动着油价的神经,过去美国在中东投入巨大的军力不只是为了和平,更为了控制石油。如今,北美原油进口依赖度大幅降低,美国也大规模从中东撤军,既然没有了利益,又何必去管那块烫手的山芋呢?利比亚战争中,美国拒绝牵头,在对伊朗制裁上,美国也是听之任之。
  欧佩克失落了,但不甘心失去昔日的政治地位和油价核心地位,它们决定反击!欧佩克打出了手中的王牌——不减产,一场传统原油与新兴技术为依托的北美原油之间的大战正式打响。
  一切技术的兴起,最终都离不开成本。如果油价被压制到足够低,导致北美原油不能盈利,页岩油的增长势头就可能被扼杀。金融危机前的生物能源也是如火如荼,但油价的暴跌迅速让它销声匿迹了,页岩油会否重蹈覆辙?更为脆弱的新能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欧佩克与北美原油的价格战,大家都深陷其中,几家欢乐几家愁。一直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在这场价格战中遍体鳞伤,经济接近衰退边缘。而像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可能反而乐见这种局面。如何适应低油价,将是2015年全球经济环境中的一大变化。
  油价暴跌超40%
  21世纪以来,原油首先经历了一波超级大牛市。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在房市繁荣的带动下也有不俗的表现,使得全球的原油需求大幅增加。原油价格从世纪初的20美元/桶,一度上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147美元/桶。
  金融危机的爆发摧毁了全球经济,同时也摧毁了油价,WTI油价从2008年7月的高点迅速跌至2009年2月的50美元/桶以下。
  之后,全球各国央行和政府纷纷采取了各种宽松措施来刺激经济,WTI油价在2011年初终于重新回到了100美元/桶。在2011年至201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油价都维持在这一水平窄幅波动,期间鲜有低于80美元/桶。
  但2014年7月份以后,原油市场风云突变,短短不到半年时间,油价暴跌了近45%。截至12月13日,纽约WTI油价已经跌至55美元/桶,布伦特油价跌至60美元/桶,都创下了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种油价的大幅动荡,即使在以往地缘政治的高发期也很少见。未来低油价会不会持续?
  至少,美国能源署(EIA)对未来油价很悲观。它大幅下调了2015年的布伦特和WTI平均油价预测,分别为68美元/桶和63美元/桶,认为2015年原油库存依然会保持较强的势头。而且美国能源署预计,2015年二季度平均WTI油价将低至58美元/桶。
  全球原油需求低迷
  油价的暴跌虽然总是存在金融炒作的成分,但终归离不开需求和供给的基本面变化。原油需求的下降是油价下跌的原因之一。纵观2014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除了美国和英国有较好的增长外,其他国家都变得更差了,尤其是欧元区和日本。欧元区仍处在衰退边缘,日本则已经进入了衰退。
  欧元区虽然没有出现衰退,但增长非常缓慢。前三季度环比平均仅增长0.2%。其中,德国二三季度几乎是零增长,法国前三季度平均只增长0.1%,意大利已经陷入了衰退。
  自从4月份日本把消费税从5%提高到8%后,经济便急转直下,二三季度连续负增长,前三季度环比平均增速为-0.2%,已经完全进入衰退。这与1994年初日本上调消费税后的经济表现如出一辙。
  日本的私人消费短期内受到重挫,二季度环比下降5%,远超出正常衰退对消费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日本私人消费环比也仅下降1%左右。消费税的提高可能使民众对安倍政策的信心产生很大的动摇,从而导致投资出现大幅下降,是日本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私人住宅投资连续两个季度大幅负增长,环比分别为-10%和-6.7%,结束了此前住宅投资连续两年的正增长。私人设备投资二三季度环比增长分别为-4.8%和-0.2%。
  在惨淡的经济背景下,安倍于11月18日宣布推迟消费税的进一步上调。按照原计划,消费税会在2015年从8%上调至10%,现在将该计划推迟18个月。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是每况愈下。在“金砖四国”中,除了印度经济保持了上升的势头,中国经济勉强保持了稳定,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都惨不忍睹。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虽然维持了7.4%的增长,但内需极为虚弱,工业、投资和消费增速都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要不是出口的超预期表现,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只有5%。正是看到了这种不利的形势,中国央行在11月底采取了降息来刺激经济。
  大宗商品的暴跌让巴西经济不堪重负,二三季度巴西GDP同比都是负增长,已经步入衰退。巴西布雷尔持续贬值,美元兑布雷尔的汇率已经升至2.65,是十年来的最高汇价水平,巴西股市也在下跌。   其实,更弱的全球需求不仅体现在油价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铜价下半年也下跌了近10%,而且同期的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也大约下降了50个基点。原油专家James Hamilton利用这些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认为目前原油价格下跌中大约有45%的原因来自需求的下降。
  当然,油价暴跌更主要的原因是,原油供给面的变化以及由此展开的价格战。
  北美原油异军突起
  过去几年北美的原油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原油产量迅速攀升,直逼沙特的老大位置,加拿大原油产量也迅猛增长。以北美为首的非欧佩克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逐渐蚕食了全球原油市场的份额。
  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二十多年,美国原油产量是不断下降的,但至此之后,形势发生了逆转。美国原油产量从2008年的500万桶/天,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860万桶/天,六年增长了70%以上。据美国能源署12月的最新估计,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将达到930万桶/天,将逼近沙特960万桶/天的产量。按照这种势头,不出两三年,沙特的老大地位将会被美国取代。
  整个欧佩克的原油产量大概是3000万桶/天,全球原油产量约为7500万桶/天,也就是说,美国占全球原油产量的比重已经上升至12%左右。
  是什么驱动了美国原油产量的暴增?仅用了短短六七年的时间,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就实现了二战后经过二十多年才达到的目标。
  这主要得益于页岩油相关技术的发展,而油价长期维持在高位,使得这些新的炼油技术变得有利可图,许多小油企纷纷投入这个领域。自2010年以来油价长期维持在100美元/桶左右,致密油(tight oil)的大幅增长也正好来自这一段时期。
  美国的致密油产量从2008年的约100万桶/天,到2012年已经翻了一番,为250万桶/天。致密油占美国原油产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12%上升至2012年的35%。2014年初美国能源署就预计,到2019年美国致密油的产量将再翻一番,达到480万桶/天,占美国原油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50%。
  加拿大的原油产量虽然比美国小但增长也很快,主要得益于油砂的迅猛增长。加拿大油砂资源丰富,油砂探明储量和油砂资源量占世界的比重都超过80%,开发潜力巨大。2005年加拿大的油砂产量还不到100万桶/天,如今已经增加到约200万桶/天,而且油砂大多数的增长也是来自2008年之后。
  另一方面,一些欧佩克国家近期的原油供给明显增加。由于之前战争的影响,利比亚的原油产量从2010年的165万桶/天大幅下降。但2014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恢复。6月份的时候,利比亚的原油产量只有20万桶/天,到10月份已经增加到90万桶/天。另外,伊朗的原油产量在2014年也逐渐恢复。
  欧佩克引爆价格战
  需求的下降和供给的增加,助推了油价的暴跌。面对这一局面,过去欧佩克一般会选择减产来缩小供给和需求的差距,进而推动油价反弹。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原油需求大幅萎缩,欧佩克就主动减产来支持油价。作为原油的最大输出组织,油价下跌对它们总是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
  出人意料的是,11月底的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毅然决定不减产,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维持3000万桶/天的产量不变。以纽约WTI油价为基准,油价比半年前下跌了近50美元/桶,也就是说欧佩克国家每天要白白损失15亿美元,不减产不是明摆着亏钱吗?
  如果油价的暴跌完全是需求萎缩所致,那么不减产就只能白白亏损。但这次油价的下跌更多是供给过多,尤其是非欧佩克原油供给增长过快所致,这时候欧佩克选择减产不仅很难增加利益,还会使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沙特减产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油价也出现了暴跌,沙特决定大幅减产,原油产量从1980年的1000万桶/天大幅削减至1985年的250万桶/天。这虽然支持了油价,但最终却助长了其他地区的原油投资,导致沙特和欧佩克的市场份额下降。
  过去几年的高油价,促使北美原油蓬勃发展,欧佩克的份额不断下降。尼日利亚石油部长在欧佩克会议后一语道破了不减产的用意,“欧佩克和欧佩克之外地区都必须共同承担石油市场负担,欧佩克并未在石油市场上采取强硬态度,欧佩克维也纳会议所做决定乃当前形势下最佳决策。”
  如今油价的下跌可能会挤压北美的页岩油和油砂,转而增加对欧佩克的低价原油的需求。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份额,欧佩克才可能在原油市场上呼风唤雨。过去中东的政局和欧佩克国家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原油市场的神经,就是由于它们掌握了足够的份额。欧美对这片区域也是尤为重视,美国历来在中东囤积重兵,其中的关键就是油。
  但这些年,美国对中东的热情远不如以往了。奥巴马上台之后,陆续从伊拉克撤军。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最着急的反而是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美国甚至不愿意牵头实施军事行动。2013年,面对伊朗的制裁问题,闹得最凶的也是欧洲,美国更多只是半推半就。
  这一系列的态度转变,表面上是巨大的军费开支让美国不堪重负,实际上的原因可能是,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越来越弱,已经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投入巨大的兵力和代价。这些都得益于北美原油近几年的大幅增长。
  欧佩克显然不希望失去昔日的风光和地位,他们需要重新夺回失去的份额,一场原油价格战就此打响。
  价格战能否成功?
  这场由欧佩克主导的价格战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佩克长期不减产的决心,以及美国页岩油和加拿大油砂的抗击打能力。
  所有人都同意,油价的下跌会对北美原油的生产产生负面的影响,但这种负面杀伤到底有多大,则存在很大的分歧。因为要想清楚知道北美原油的可盈利成本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不同的公司、地区和项目的可盈利成本会有很大的差异。   国际能源署的估计相对较为乐观,它们认为,只有4%的美国页岩油项目需要油价高于80美元/桶才能盈利,预计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仅小幅放缓。
  但美国自己的估计好像要更客观一些,美国能源署在12月的原油展望报告中预计,2015年原油产量将增长8%左右,而过去三年这一增速都接近15%。
  按照美国能源署的估计,假设2015年是过去100美元/每桶左右的油价,那么应该可以实现15%的原油产量增长,2015年美国的原油产量应该是990万桶/天。而油价的暴跌后,美国能源署预计2015年美国的原油产量是930万桶/天。也就是说,比100美元/桶的油价时少了60万桶/天。显然油价的大幅下跌,将使很多原油公司缩小新的投资,把更多的资金放在原有核心项目上。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看,根据Scotiabank的估计数字,在包含了9%的税后回报后,美国和加拿大原油生产的加权平均盈亏平衡点为60美元/桶。
  Bernstein Research的研究认为,如果油价低于80美元/桶,将有三分之一的美国页岩油项目亏本。
  近年来加拿大油砂行业各项支出一直呈逐年攀升状态,各类型作业方式下的油砂开采成本均呈攀升趋势。有统计显示,油砂原位开采与露天开采两种方式全周期保本成本均高于70美元/桶。更可能的结果是,加拿大油砂受到的冲击会更大,因为它们的成本比美国页岩油高。
  除了成本外,另一个对北美油企业不利的因素是,它们的杠杆率在过去几年不断攀升,因为它们更多通过发行债券来为新的投资融资,油价的暴跌会大幅影响它们的财务状况。据巴克莱和《经济学人》的分析,美国能源公司的债务规模比2009年翻了一番,达到2600亿美元,这些公司发行的债券占了美国高收益债券的17%。
  而如今的WTI油价已经跌破了60美元/桶,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的美国和加拿大的油企很难再盈利。据路透社报道,11月份美国页岩油新油井的许可已经下降了40%。可见,油价暴跌已经对新的原油投资项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欧佩克虽然决定维持产量不变,但欧佩克内部并非毫无分歧,尤其是像伊朗、委内瑞拉这样的“穷国”,这些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油收入来平衡财政预算。它们心里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不希望自己国家减产,但却希望欧佩克整体减产来支持油价。
  即使像沙特这样状况较好的欧佩克国家,目前较低的油价也会使其预算紧张。当然沙特具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可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12月14日,当WTI油价跌破60美元/桶之后,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Abdullah al-Badri)依然态度坚定地表示,欧佩克能够承受油价下滑的后果,并强调其在11月底做出的不减产决定将维持不变。“即使油价下跌到40美元/桶,欧佩克也不会蜂拥而上地去减产。”
  至少从目前的油价走势看,欧佩克已经初步赢得了价格战。但要想真正挤掉美国的页岩油和加拿大的油砂份额,低油价无疑还需要维持更长的时间。
  俄罗斯遍体鳞伤
  油价下跌的影响是广泛的,至少利益会部分从原油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对不同的国家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异。
  最近美国消费尤其旺盛,一方面是美国的经济明显好转;另一方面油价的下降可能确实刺激了美国的消费,美国的汽油消费价格已经跌至3美元/加仑以下。12月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飙升至93.8,是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油价下跌对能源生产企业自然是不利的。7月份以来,标普500指数略有上涨,但其中的能源板块却下跌了近20%。对欧洲而言,眼下最紧急的恐怕是通缩问题,而油价的暴跌只能让这一风险变得更大。欧元区CPI增长还不到0.5%,这一状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
  受到直接打击最大的无疑是俄罗斯。当油价刚开始下跌时,一种阴谋论的观点很盛行,认为欧美在利用油价的下跌来限制和制裁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让欧美很不愉快。
  随着欧佩克的不减产,以及油价的进一步暴跌,这种阴谋论就不攻自破了。一方面,欧佩克一直和俄罗斯是盟友关系,欧佩克不减产来打压油价不可能是为了打击自己人;另一方面,美国的原油产量不比俄罗斯少,油价暴跌美国受到的损失可能更大。
  这场激烈的原油价格战,短期内主要的原油生产国都会受到损失,而俄罗斯只是这场战争的附带受害者。
  能源是俄罗斯当之无愧的经济支柱,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大国、举足轻重的国际能源供应商、欧洲能源的最大来源国。能源工业是俄罗斯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为俄罗斯创造了60%的财政收入、70%的对外出口、1/4的国内生产总值。金融危机前油价一路高歌猛进,国际油价一度创下14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源源不断的“黑色黄金”使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国民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增长。
  但近期俄罗斯经济变得越来越糟糕,2013年以来只能维持1%左右的GDP增长。受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俄罗斯也面临着欧美的联合制裁,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贸易顺差大幅下降。6月份以来,俄罗斯贸易顺差比之前减少了近15%。
  下半年俄罗斯卢布贬值惊人,美元兑卢布汇率从7月初的33.8升到目前的67.8左右,卢布贬值了近100%。这一期间,俄罗斯股市也暴跌超过40%。虽然俄罗斯央行已经抛售大量外汇储备,并连续加息,仍然无法止住卢布和股市的继续下跌。俄罗斯基准利率下半年已经多次上调,从之前的7.5%上调至17%;同时,2014年底俄罗斯外汇储备比年初下降了近1000亿美元。
  一些悲观者,比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甚至认为,当下的俄罗斯可能会重蹈1998年债务危机的覆辙。
  中国能否获益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油价高企的冤大头,如今油价暴跌,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原油消费国自然会受益。
  供给面带来的油价大幅上涨会抑制经济发展,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的高油价使欧美经济都陷入了衰退,已经成为教科书里油价冲击经济的经典案例。相反,供给面导致的油价大幅下跌对经济会有好处。
  中信证券认为,原油熊市对中国不失为一个好消息,将带来产出缺口的减少和部分行业成本的下降。原油价格下跌30%,将在未来一年内提高中国GDP增速0.21个百分点。
  但是,从通胀的角度看就未必是好事了,油价的暴跌可能会加剧日益加大的通缩风险。11月CPI同比增长1.4%,创下5年来新低;PPI同比跌幅从10月的2.2%扩大至2.7%,连续33个月负增长。油价下跌初期可能只会带来能源消费的相关成本下降,但慢慢的会蔓延至其他消费领域,再加上中国内需的低迷,通缩会成为2015年的一大风险。
  中国是原油进口的大户,国际油价的暴跌理论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利。一方面,是原油的进口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借着低油价扩大原油进口。不幸的是,中国经济也处在低潮期,下半年原油进口数量并没有增加,但中国应该考虑利用外汇储备低价抢购更多的原油储备。
  而从原油进口成本看,近期已经有所下降。根据海关总署的原油进口数据,2013年原油进口量为2.8亿吨,2011年至2013年进口原油的成本基本维持在800美元/吨左右。2014年11月份进口原油数量为2540万吨,进口原油金额为164亿美元。那么,11月份进口原油的成本为646美元/吨,而上半年平均的成本约为780美元/吨,进口成本下降了17%。
  不过,如果从全年平均角度看,油价暴跌的好处还未明显体现。2014年前11个月的平均原油进口成本为758.5美元/吨,仅比2013年下降了3%左右。所以,油价只有长期保持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原油进口才会获得明显好处。
其他文献
塞拉·马利克(Saira Malik)预计,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将走强,她的研究重心是全球消费者。  马利克开始投资时,深受投资大师彼得·林奇(Peter Lynch)和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影响。她遵从林奇的建议,即购买你了解的公司,并且经常做研究;同时,她时刻牢记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策略。  相比早期仅凭自觉的投资方法,而今,她的投资策略已有很大改进,研究更深
期刊
到2005年左右,对冲基金规模和连续成功改变了这个产业的结构,当时已经有超过8000只基金,而长期以来令人羡慕的回报率让人很难将其成功归为好运气。  第一代对冲基金业巨头被视为怪才,它们让人大跌眼镜的回报率可能是运气好。但到2005年,人们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顾问和大师开始讨论“阿尔法”,因为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汤姆·斯泰尔的兼并套利或肖氏对冲基金的统计套利之类的策略之所以能够实
期刊
作为产业链中游的制造业,机械设备投资品属性明确,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关。  在整体宏观经济平稳的大环境中,机械行业作为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中游行业,尽管下游整体需求仍不会明显回升,机械行业将继续承受冲击,但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机械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明显加速,行业成长更加健康和持续。  展望2015年机械行业的投资思路,首先我们将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三大需求领域的需求趋势和需求结构
期刊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扁平化和信息快速获取,对于传统的商业起到了信息宣传的作用,消费则在线下完成,对于其中的支付环节,在移动支付未兴起之前,一般是通过在线上完成,团购是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兴起,移动O2O市场正在逐渐被打开。  互联网日益向移动领域转移  工信部数据显示,3G用户在2013年12月超过4亿,达到4.02亿,2014年则为2.2亿,而在2009年,这一数据仅
期刊
汇率贬值刺激出口的观点,实际上是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产生的幻觉。  大宗商品普遍用美元标价,美元升值令大宗商品承压。美元的突然走强以及欧元和日元的贬值,让很多人认为汇率波动对贸易是有意义的。教科书中的浮动汇率制理论似乎又顺势复活了,两个观点也由此蔓延:美元走强会提振其他国家至美国的出口,同时美国的进口成本会下降。  大多数经济学家实际上并不认同上述的观点。汇率贬值刺激出口的观点实际上是自1973年实
期刊
逼近年关,中国股市是越来越红火,上证指数已经站上3000点,可中国经济仍未见好。  可能受APEC会议的短期干扰,工业、投资和进出口都有所下降。物价指数继续走低,通缩的风险在加大,12月汇丰PMI预览值已经跌破50枯荣线。虽然央行已于11月底降息,但这显然远远不够,其他相关的配套放松措施必须跟上才可能缓和经济的下滑。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决策层显然已经意识到经济形势
期刊
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一案在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刘铁男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在2002年至2012年间,被告人刘铁男利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司长、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南山集团、宁波中金石化、恒逸集团等单位及个人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
期刊
利润分配预案公布之前,保税科技(600794.SH)出现交易异象,大宗交易活跃,女董事精准扫货。一时间,内幕交易传闻四起。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证券市场中涉嫌内幕交易的公司恐怕不止保税科技一家,“高送转”题材或已成内幕交易重灾区。  做局者借“高送转”之名炒作股价,或是内幕交易、或是拉高出货,到头来受伤的总是中小投资者。若想不受伤,无疑需让市场回归理性,拒绝炒作,谨防“高送转”陷阱。 
期刊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三季末业绩不佳的老白干酒(600559.SH)就因一则“混改方案”,截至12月17日,短短12个交易日股价就暴涨了64.13%。  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在白酒国企改革这个风口上,谁又会成为下一个老白干酒呢?  实际上,除了老白干酒之外,不少白酒企业的改革计划都已经浮出水面,如近期中粮集团间接入主酒鬼酒(000799.SZ);而此前包括贵州茅台(600519.SH)
期刊
原油价格再次让市场跌破眼镜。在11月末降至70美元/桶之后,继续下探,纽约WTI油价已经不到5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逼近60美元。油价已降至2009年5月以来最低,较之6月份的油价几近腰斩。  作为支持世界运转的主要能源,油价大幅下跌冲击面很广,从原油开采到消费者支出,从政府收入到企业经营无不受到影响。尤其是短期内还看不到油价回升的条件,这种影响必将深远。  尽管原油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仅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