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也可用点心理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奇妙的心理效应,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充满艺术的魅力,有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运用心理效应,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1.首因效应——让“作文不难”先入为主
  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这个现象叫做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对写作这项学习活动的第一印象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后学生对写作的基本态度,继而影响其写作水平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当学生首次接触作文时,使其形成“作文不难”的第一印象,产生认同的“首因效应”。
  在小学低年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春秋游时观察花卉、收集树叶;饲养小动物,采用接力形式写写简短的观察日记;节日时指导学生给家人或同学写写温馨感人的小字条或是贺卡;观看动画片,改编故事的开头或者结尾……鼓励学生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正式进入写作学习前,把这些过去的练笔略加润色,一一展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些其实就是写作文,使学生获得前期“成就感”,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切忌在作文课伊始,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写作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不好好下功夫是要影响学习成绩的。这样做只会使学生畏难情绪顿生,将写作视为畏途。
  2.罗森塔尔效应——赏识能树立写作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在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了18个班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运用智力测验对他们进行了鉴定。然后,研究者给了这些学生的教师一份名单,并告诉他们:测验显示,名单上的学生智力超群,今后在学业上会有很大的发展。但事实上,这份名单是随机抽取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等人对18个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复测,将统计结果与初测结果相比较,发现那些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比没有列入名单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种由于教师的期望不同而导致学生发展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其实就是一种赏识教育。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的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是存在差异的,大到布局谋篇、情感立意,小到修辞运用、通顺表达等。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指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写作才能,如果教师能找到每个学生在写作中的可取之处,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给予肯定、赏识,必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削弱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夸赞,甚至只是一个表示认同的批改符号,都能给学生的作文学习带来信心。
  二、采用心理效应策略,优化作文教学过程
  1.暗示效应——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和行为
  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运用巧妙的暗示手段,可以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引导学生朝着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
  (1)语言暗示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才,也可以摧毁一个人才。经常对学生说“你真是个有创造力的孩子,写作从不走别人的老路!”“太棒了,你这次的作文叙事具体,老师读了好像亲眼看到了事情的发生一样。”“这么不通顺的句子一定是在你疲劳的时候写的,我认为现在你可以写得更好,是吧?”总之,希望学生养成什么样的写作习惯,就要经常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去暗示他,他的学习就会逐步向着目标达成。千万不要给学生贴标签:“看看,你怎么又写这么糟?你就是怕写作文!”“我看你是写不出更好的来了,就这样吧!”这样只会让学生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发展,其结果是学生越来越怕写、不会写作文了。
  (2)行为暗示
  言教不如身教。希望学生爱写、会写作文,教师本人经常写写下水文,把自己在博客、论坛上的一些小品文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就是一种极好的暗示。在一节教学内容是“学写日记”的公开课上,教师将自己3、4年来大大小小十几本日记本往台前一放,讲述自己写日记、读日记的感受。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们都钦佩不已。“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行为暗示下,学生会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向往啊!
  2.从众效应——营造“以写作为荣”的氛围
  从众也叫顺众,指某人从事某种活动是由于其他人都这样做。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迫使个体违背自己的意愿,顺从群体而产生与群体一致的行为。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效应对主动写作、热爱写作的学生进行分阶段、多层次的鼓励,在班级营造一种浓厚的写作氛围,让学生以多写作、会写作为荣,少写作、怕写作为耻,从而推动全体学生朝着教师预期的目标发展。
  优秀青年教师管建刚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他在自己的施教班将很多评比都与写作挂钩,制作了别致新颖的记分卡,使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组织学生办报纸,每周刊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人手一张,“谁的作文被刊出”“谁刊出的篇目多”“谁这次落选了”成为学生课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为了带动全体学生,他连报纸的中缝和四周都利用起来,刊出普通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一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以写作为荣,形成了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发挥心理效应作用,提高教学评价实效
  1.瓦拉赫效应——因材施教,方能发展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學期下来,教师坦言他不是从事文学创作的材料。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 “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拉瓦赫效应”是指每一个学生因其生理、心理、潜质的差异,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不同。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强化,并移情到其他方面,以达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学生写作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相对的强弱。情感丰富细腻的学生擅长叙事抒情,心思缜密的学生偏爱说明议论,天真活泼的学生钟情童话写景……教师如能针对学生的强项在评价中给予肯定、欣赏,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如在班级的墙报中开辟几个栏目——“日有所思”“童话新天地”“美景共赏”“小荷初露”……必将使其大受鼓舞,在其强项上取得更大发展,弥补弱项的不足。
  2.连锁塑造——“小果子”积累出好习惯
  连锁塑造,就是指通过小步骤反馈来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首先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要进行反馈或强化。这里的反馈或强化就是作文教学的一种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运用连锁塑效应来训练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把要求大家都达到的目标进行分解,让这些学生分步骤完成,达到初步要求时,及时评价(即鼓励和肯定);紧接着,当学生达到一定程度,就不断延长评价这种强化手段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比如为了培养写作意识,教师布置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这对于怕写作文的学生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分步提要求:先每周写2次日记,第一周对完成的学生给予表扬,第二周对坚持完成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第四周对依然坚持的学生给予公开表扬、奖励,并提出从第五周开始每周写3次日记的要求。以后每四周增加1次日记的数量,直至做到每天坚持写日记。同法,对于这些学生写日记的质量也可以逐步达到对全班的统一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反馈或强化对于学生能否尝到“小果子”的甜头至关重要,因此最初的评价必须及时,之后的鼓励、奖励要注意间隔时间。
  学生心理特征千差万别,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也非常多。以上阐述的一些心理效应在作文教学各环节的运用是笔者在在教学中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出来的,每种效应并不是孤立运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万能的。只有不断探寻教育规律,摸索学生学习心理,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促进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认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建设只有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夠使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日语专业 建设    外语在外交领域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俄语排名第一,七十年代后盛行英
期刊
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学校和教师不可忽略的任务,初中美术课堂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场所。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许多学生不爱上美术课,不喜欢画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
期刊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猛吹猛刮,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行人越走越热,结果把大衣脱下来。最后南风取得了胜利。后人把工作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称为“南风效应”。它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考虑背景、环境、方式,要了解对象的特点、个性,要讲求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试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也是如此吗?如果教师一味地用
期刊
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学思想的伟大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而指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习环节的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准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话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与目标。改革的内容既包括教学内容,又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手段的种种弊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彻底转变,提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源泉,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些都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应当是关注语文形式。忽略了语文形式,只重视课文内容的语文教学,是偏离了语文学科本质的教学。根植于语文形式,语文教学才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根本任务 语文形式    我们的语文课究竟给了学生什么?一堂《种树郭橐驼传》可以上成种树原理课;一堂《林黛玉进贾府》可以上成建筑设计课;一堂《别了,司徒雷登》可
期刊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幅漫画让我感触很深,漫画由四幅画组成,第一幅上教师拿着课本走进教室,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老师,第二幅图,教师在黑板上讲的大汗淋淋,有个学生在下面睡着了,第三幅图老师让同桌叫醒睡着的人,第四幅图,同桌说:“是你把他弄睡着的,应该你自己来叫!”……你们看到它的时候又有怎样的感想呢?让我们看看学生的表现,老师刚进教室时,学生的眼神多么期待,而后来,为什么学生会睡着?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
期刊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变为主动去探索知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开动脑筋,下足功夫,用自己特有的方法,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架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一、备课时要“众人拾柴”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在备课时改变了以往的老师为主的备课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备课中来,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学生在课前能够有效地预习课堂上所
期刊
我说课所选的课文是冀教版初中英语第1册第2单元第14课,题目是Dress and Hat。整个说课我将分成四大部分进行讲述,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中心话题是谈论衣服,通过对该日常生活话题的谈论,使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单词、句型,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本课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用表示衣服的单词dress/ coat/hat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一段时间,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各学科的改革进程,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