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合治探源——从社会共同体与人性的角度切入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共同体是人们彼此信任、认同、团结互助,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下有着凝聚力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把人与人粘合在一起的,一是利益,二是情感.但是面对利益冲突,仅靠公平来维系利益之间的粘合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社会主体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个体体会到自己是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可以发现,中国国家治理所致力的是建立社会共同体.全社会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凝聚社会共识,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实现一个共同的社会目标.在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中,法治和德治具有互补和互助的作用.法治是赋予法律至高的政治地位,使其具备权威和能量来进行治理的一种治理方式.而德治则是赋予道德崇高的价值地位,使其具备权威和能量来进行治理的一种治理方式.法治着重于在社会分化中确立秩序,德治则努力弥合社会分化中的感情疏远和价值裂痕,二者在社会共同体的建构里发挥出相互补充的作用.法治和德治还存在互助作用.第一,法治为德治保底.法治保障了道德的底线,也使德治有了可靠的保障.第二,德治为法治固本.通过德治可以维系和强化社会道德纽带,进一步巩固法律的道德根基.法治和德治的结合不仅是社会共同体治理的最佳组合,同时还存在着人性的基础,而这种人性基础也能被大脑的心理机制所证实.根据现代心理学和大脑神经科学,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一个负责进行逻辑运算,是不带感情的理性系统,另一个是接受外界刺激直接生成情绪和情感的系统.这两个系统既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约.由于法律调整利益关系的功能,它需要依赖大脑理性系统.德治则依赖大脑情绪性系统,也进一步调整情绪性系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从而实现一种秩序.中国传统德治就是调整人的情绪系统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治理.在一个共同体中,个体和共同体存在着精神上的同构关系.作为有机体的国家如同个体的大脑系统统一样,有两大系统.对应个人理性系统的是国家理性系统,对应个人情绪性系统的是社会共同情感系统.在国家治理中,应当依据个体和国家的精神同构关系,把个人理性和国家理性协调一致,把个人情感和社会共同情感协调一致,实现国家层面的理性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平衡.在个体和共同体的精神同构中,法治的作用在于推动个体理性和国家理性的一致,德治的作用在于推动个体情感和共同情感的一致,最终把个体精神系统和共同体的精神系统连接在一起.在这种精神同构中,国家和个人产生出精神上的交互作用,国家从个体那里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能量,个体从国家那里获得了安全感、价值感以及针对外部世界的力量感.同时,德法合治有助于共同体和个体二者的理性系统和情感系统产生出平衡关系,使共同体和个体的精神系统得到健康发展.产生出平衡关系,使共同体和个体的精神系统得到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媒介对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发轫、发展于以印刷术为支撑的纸媒环境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封闭性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形成尖锐的矛盾,作为学术生产主体的学术共同体权利旁落,出版商成为学术生态体系的中心.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学术场域中,国外已有不少区块链的应用平台.本文以Scienceroot为例,分析私有场域中区块链学术网络平台的特点及弱
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专任教师总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比例,同时也应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还在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应对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动力发展史.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重视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发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与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主体的
医院作为治疗和护理病人的重要机构,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档案管理又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医院档案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才能为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基于此,相关的医院应正确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策略,以实现对医院工作高效与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作为独立于管理层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目前公司治理领域有关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研究尚存在有效监督、无效监督、战略合谋三种争论.为回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文章以企业两类代理成本为切入点,从投资组合角度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并结合不同内外情境解释了其参与治理行为的权变观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定义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组合权
1910年10月,满洲里最先发现鼠疫患者,其后鼠疫传至哈尔滨傅家甸,并且迅速恶化,不久在东北全境乃至关外地区扩散,直至清政府控制傅家甸疫情,各地疫情逐渐缓解.到1911年4月疫情完全被扑灭,前后历时6个月,累计死亡达五六万人.此次鼠疫不仅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还影响到日本、俄国等列强在东北的商业利益.面对突如其来、凶猛异常的瘟疫,中、日、俄等国都采取了一定的防疫行动,并且围绕防疫事权展开了激烈博弈,其中日本表现尤为“积极”.日本不仅详细调查东北鼠疫疫情,还按天、按周、按月详细报告东北疫情,并在其领事馆周边地
中国是1918年大流感的主要受灾国,但史学界对中国疫情的研究非常薄弱.既有关于中国疫情的研究,所依据资料均较单一,不能反映疫情全貌,且存在明显误判.故需要结合当时中外报道、医官报告、海关史料、日记、地方志等材料,重建疫情在华传播图景.整体上,中国经历春秋季两波流感疫情,其传播路径主要依赖铁路、航道和驿道系统,京津、沪汉等重要城市是疫情向全国扩散的中心,而其他交通沿线的主要城市则是疫情在本区域内的扩散中心.其中,第一波疫情自北向南扩散,通过南满、京奉、京汉和沪宁等铁路线迅速传播,将疫区由点串成线,同时借由内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新时代,实现农业现代化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治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落后于发展需要,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二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力不足;三是重产轻质问题突出;四是工作职能边界不够清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落后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投入标准低、
为解决好“三农”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央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国有资本的平台作用.近年来,已有部分国企在盘活乡村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2021年在广东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地国有资本通过基金运作在政府部门、村集体、村民和市场资本之间构建了合作共赢平台,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村民利益为先、顺应整个城市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需要、强化全流程投资风险管控是国有资本平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3个重要因素
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针对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丰富了司法改革的理论内涵.在人民司法领域形成了“人民司法观”,从司法权的根本属性、行使目的,以及运行效果方面充分诠释了人民司法的核心要义;在公正司法领域形成了“公正司法观”,通过彰显司法中的公平正义、监督制约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