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在,青春不流散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花火》初遇,要感谢一场滂沱大雨的撮合。
  十年前的某天,我在外面逛街,倾盆大雨下得猝不及防,我匆匆跑到路边书店的屋檐下避雨。雨势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我索性不着急回家,想着不如去逛逛书店,也许还能发现几本好书。
  其实,我并不常逛书店。一是,那时读的课外书早被学校和家长安排得明明白白,书架上全是统一采购的经典名著,并没有逛书店的必要;二是,我对书店的印象来自校门外的几家书店,店里卖的都是辅导书、试卷这种教辅材料,十分无趣。当我进入这家书店时,颇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感,店里售卖当时各种流行杂志和小说,花花绿绿地摆满了整间屋子。
  缘分总是妙不可言的,在满屋的“诱惑”下,我第一眼就被《花火》杂志吸引了。也许是那充满少女心的封面插图,也许是因为扉页上那几句文艺感满满的话,也许就是“花火”那两个大字扣上了我的心扉,我情不自禁拿起来翻阅。当时我未想到,这一翻就是整整一个少女时代。
  《花火》是一本青春文艺刊物,每期有将近十个短篇故事,讲述少年少女之间或明媚或晦涩的青春故事。我读得痴迷,情绪在故事里自由流淌,丝毫没察觉时间的流逝。当我翻完最后一页时,雨早就停了,天色也暗了下去。我毫不犹豫掏钱买了当期的《花火》,并和老板约好,以后最新的杂志都给我留一份。
  彼时,我十六岁,刚上高一。豆蔻年华,难免有很多莫名的小情绪,加上我自小心思细腻敏感,更是多愁善感一些。此前,我喜欢将心事藏在日记本里,无人共享,只当那些情思是放逐在海上的一叶孤舟。遇到《花火》的那一刻,杂志里每一个青春故事,不论悲喜都透着一股柔情,那些娓娓道来的句子,仿佛浅吟低唱的歌,字字敲打着我的心。我一直以来的孤荡情思在飘摇中,终于遇到一个得以存放的小岛。
  那年的雨天,那场不期而遇,我真的非常开心。因为,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她叫《花火》。
  后来,我特意买了一个摘抄本,无比庄重。先是在文具店精心挑选本子,再细心覆上透明的贴膜,最珍贵的是一笔一画亲手抄下《花火》里触及心绪的字句:
  “蝴蝶飞不过沧海,只因为沧海那边早已没有了等待。”
  “风筝有风,海豚有海,而我有你的存在。”
  “我见过千万人,像你的发,像你的眼,却都不是你的脸。”
  ……
  长大后,经历过更多沉浮,再看这些话语难免觉得有些矫情和做作。可是当初,我将它们视若珍宝:操场上背影挺括的少年郎,女孩间扭捏的小秘密,亲人间深沉的爱与伤害,追逐梦想光亮的坎坷……千种风情万般悲欢,似乎总能在《花火》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难以言喻的少女心理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慰藉和欢喜。
  《花火》陪了我两年,成了我每期必买的刊物。到了高三,成为准毕业生,不仅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校管理也越来越嚴格,与学习无关的书基本都被视为洪水猛兽,《花火》也不例外。我还算是一名乖学生,不再在学校看《花火》了。学校一个月放一次假,那也是我的“解放日”,我会把积攒的杂志读个痛快。
  那时候,《花火》于我而言,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是我情绪的知己,也变成了一种解压方式,一种提醒。大概是太容易产生共鸣,我能体会到每一个悲剧故事的伤感,每一个喜剧结尾的愉悦。每次读完一本杂志,我都会长舒一口气,躺在床上,将杂志捂在胸口,脑子里冒出一个坚定的念头:我的青春不要留有遗憾,不管是学业、梦想,还是友情、亲情!
  高考过后,我顺利考上北方的一所大学,周围的一切都刺激而新奇,我有更多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加上网络时代兴起,书店、报刊亭越来越少,我不再看《花火》了。直到有一天,大四的学子毕业前甩卖各类物品,我竟然在一个学姐的摊位上看到了很多本过刊,一瞬间,回忆扑面而来,我想起无数个寂静的晚上,都是灯下的飞蛾和手里的一本《花火》陪伴着我。
  我买下了那些旧杂志,找了个自习室一本本翻阅。说实话,经年已久,我成长了许多,心态早不似当年,那些故事再也无法感动我、取悦我。我转头看向窗外,北方的夏日干燥炎热,不似南方缠绵黏糊的盛夏,日头当空,而我离那场滂沱大雨已经很久了……久到我想我真的长大了,青春的浓烈在消淡,少女的菲薄情思化成了更坚韧的神经。
  忽然之间,我很想做点什么,纪念自己与《花火》的相逢相知,纪念不复返的青春,纪念多情又浪漫的少女时代。
  我开始提笔写稿,模仿那些故事的调调,写完后就投过去。第一次投稿十分忐忑,日日查看邮件期盼着回复,收到退稿函的时候,即使在意料之中依然难掩失落。好在我有足够坚定的信念,继续写继续投,依旧还是会被退,编辑的退稿函里说我文笔不错,但情节太简单了,构思不够好。我仔细琢磨,屡败屡战,因为真的好想攻下《花火》啊,那可是我一整个青春啊。
  你们想听一个怎样的故事?追梦少女坚持不懈获得圆满?不,写作将近三年,我依然没有在《花火》上发表短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停地写作彻底点燃了我对文字的热爱,感受到写作的快乐。除了坚持写给《花火》,我还会给其他杂志投稿,反倒是发表不少。
  再后来,我陆续在《花火》的其他小栏目发表文章,看起来是在这本刊物上留下了姓名,然而我内心仍然留有遗憾。我想要的,是写一个精彩的短篇故事,也许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某个纤敏的少女看到后,会与我故事里的人物有那么一刻心意相通,就像我当年那样。似乎那样,隔着时间与空间,我用另一种方式再次触碰到了青春。
  时光漫漫,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电子阅读日益覆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实体杂志停刊了。好在,对我意义重大的《花火》依然办得有声有色,依然在陪伴很多女孩子的青春。工作后,日子愈发忙碌,我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对于在《花火》上发表文章没有从前的热切和执拗。我依然在关注《花火》,新的作者带来新的故事,新的编辑商讨出新的改版,一切的一切,我默默看着,时不时买书支持,用一双期待的眼睛关注她的成长。
  从前,《花火》陪我一段青春岁月,赠我一段情怀;现在,我想给予她最好的祝福,盼望她始终熠熠生辉。在我心里,《花火》就像是一艘梦幻浪漫的大船,船上收藏着很多成年人的年少回忆,也将继续收留那些漂泊在大海里的少女情思。
  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是永远有人十八岁。有她在,青春永不流散!
其他文献
由于三角问题公式繁、题型杂、技巧多,学生在做寿 这类题时,往往盲目探索,超时失分现象较为严重。若将各种题型技巧全部强化训练,又会陷入题海。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高考中的三角题都有比较明确的解题方向,只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掌握其常规的解题途径,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各种阅读测试中有些是考查考生对作者的主导思想、被描写人物语气、言谈话语中流露的情绪、性格倾向和作者或文中人物态度、观点等方面的理解题。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注意:  1)由表及里的准确把握字里行间的意思,切勿用自己的主观想法或观点代替作者的思想观点。  2)特别注意那些描写环境气氛的语言,以及表达感情、态度观点的词语。要特别注意作者在文章中的措词,尤其是表达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3)能结合自己平时积累
期刊
I had been swimming competitively for about five years and was ready to quit, not because I had satisfied my desire to swim, but because I felt I was horrible at it. I was often the only African Ameri
期刊
细节判断题需要你们眼疾手快、心灵手巧,它不需要你的脑袋瓜拐很多弯儿,你只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所以做细节判断题的时候,惯用绝招是“狂扫”,扫了第一遍,没找着!那就来扫第二遍!怎么?还是没有?再扫一遍,准有!扫到第三遍还没有的话……你就要再仔细斟酌这是不是细节判断题了。当然啦,要达到第一遍就找得到正确答案的境界,就得多练,掐着时间多练——这可是送分的题哪!  这种题型一般包括:排列时间顺序,找原因
期刊
搬入新居整一年,上个月终于把床下压着的几箱杂志卖掉了。  那些杂志里有一半是我小时候费功夫“偷”来的,开箱上秤时好几次出现反悔不卖的念头,所以一本本拿起来翻看,翻到最后突然想起一个“伟大梦想”。  其实是小时候的事了。  我家住在草原,许多年里只订过两种杂志,一种是给我读的《儿童画报》,另一种是给哥哥读的《童话大王》。不过我读《儿童画报》时还不太识字,故事全靠看图瞎猜,翻来覆去看的次数多了,自己竟
期刊
细想起来,我的整个少女时期,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从初中开始,我便怀揣一种莫名的自卑,嫌弃自己的大象腿和小雀斑,用长长的刘海遮住眼睛,甚至恨不得被所有人忽略。谁会喜欢一个郁郁寡欢又不漂亮的女孩子呢?因此我的朋友很少,连老爸都奇怪地问我:“你的身上怎么没有一点活力?”  于是,阅读杂志成为我生活的出口。  从12岁开始,我便经常把早餐钱拿来买杂志。我每期必买的杂志有很多,比如《萌芽》《最小说》,这些
期刊
It was my first day at school. I felt nervous and scared.  I went to all my classes with 1 friends. I felt like no one 2 .  I listened 3 to all the lessons and waited for lunch 4 at one. Then finally
期刊
(一)  林瑄仍在给我写信,我也仍在给她回,昨天收到后一数抽屉里的存货——143封。一个月两封,那么,到手头上的第144封,恰好为时六年。或许她也在默默记着时间。这一封比以前的都要厚。  黄色的标准信封里,躺着一个稍小的绿色信封。上面重新写了一遍寄件人与收件人的姓名地址,以及寄出那天的日期。三天前。  叶林瑄。  多了一个字。  我小心翼翼拆开,她装得很好,使我可以不破坏信封地取出信。厚厚两叠。我
期刊
高一的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只鸟儿从远方飞来,经过我头顶,盘旋一会儿后,又向远方飞去。它没有任何牵绊,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天空没有留下它的痕迹。我看着它潇洒远去的身影,突然间心里微微一动。  身边走过行色匆匆的学长学姐,他们脸上紧张的表情让我害怕,让我对自己的明天开始有所怀疑。我不由得驻足继续望着天空。手上还拿着昨天考试的试卷,鲜红的数字映入双眼,我不禁自嘲了一番—
期刊
和《儿童文学》相遇可以说是命中注定,毕竟是它主动找上门来的。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还只知道玩乐,对一应杂志都不甚关心。直到有一天,爸爸带回来了一大包《儿童文学》,原来是开报亭的郝叔叔送的。抱着不看白不看的想法,我与它进行了第一次会晤。  “哇,这封面也太美了吧!”  “啧啧,这故事有点儿意思。”  “嗯,可以一看。”  没想到,我一遇“美人”误终身,且欲求同伴共相乐。不过,我还没找到同盟,就陷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