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的研制及应用测试

来源 :光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扫描探针技术设计搭建了一套散射式扫描近场光学显微系统.基于搭建的系统结构和近场信号探测原理,理论分析和实验讨论了不同因素的干扰、解调阶次、聚焦光斑等因素对近场光学信号提取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装置性能,对纳米金颗粒和机械剥离的六方氮化硼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搭建的装置实现了10 nm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六方氮化硼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在传播-反射过程中形成的驻波现象,展示了该技术在低维纳米材料光学表征中应用的巨大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采用一种操作简单且成本低的激光熔覆方法将氧化铝涂层一步熔覆到柔性铜网表面,在铜网表面上形成不同粗糙度的纳米级颗粒状结构修饰层,调控表面润湿特性.引入瞬态热分析法探索由扫描路径间距减小引起的温度场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激光熔覆过程的扫描路径间距为10μm时,分离网表面铝涂层呈现α-Al2O3晶型,耐久性良好,在空气中水的接触角接近0°,水下油的接触角大于160°,经循环测试后分离效率仍超95%.针对微流体管道应用中的油水分离需求,对分离膜柔性基底卷曲成型的管道进行油水分离测试和流体行为仿真研究,利用计算流体
为了实现高稳定度的锶原子光钟,设计了基于30 cm腔超稳激光系统.系统性评估并抑制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噪声,将参考腔的振动不敏感度降低到6×10-10/g,对应的频率不稳定度小于3.6×10-16;使用真空室内控温的方法,将控温层的温度变化减小到0.4 mK以内,腔上温度起伏在1 Hz处相比实验室环境温度降低了5个数量级;功率抖动经抑制达到了1 pW,对应的频率不稳定度为2.4×10-19@1 s;剩余幅度噪声、光纤相位噪声经抑制后均小于3×10-16,完全满足达到10-16量级超稳激光的条件.与10 cm
为提高基于相敏光时域反射计的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系统对入侵振动事件的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端点检测与信号重组的光纤振动信号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基于EMD_PCC的去噪方式对信号进行去噪,然后对去噪后的信号进行端点检测,将检测到的振动信号进行振动信号的重组,并提出使用一个双输入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分别提取振动信号的时域特征与频域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验证明该识别方法能快速完成对识别模型的训练,并且能有效识别在实际环境中采集的入侵振动信号,对入侵信号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4.8%.
基于调制转移光谱技术实现了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在87RbD2线F=2→F\'=3上的频率锁定,并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调制频率、解调相位、泵浦光偏振和磁场等多参量对调制转移光谱信号幅值、过零点斜率的影响,为选择和优化调制转移光谱稳频技术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当泵浦光调制频率位于9~15 MHz,调节信号相位改变量在π/5附近时,可获得最佳的锁频信号.实验中,当调制频率为12.5 MHz,泵浦光与探测光偏振角为90o,外加磁场为5 Gs时,通过优化解调信号相位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参数,使调制转移光谱信号幅值及过
高Al组分的AlGaN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在日盲紫外波段,但其表面较高的缺陷密度限制了其在日盲紫外探测领域的应用.为此,研究了表面修饰对AlGaN基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件的性能影响.采用化学自组装方法,将十八硫醇有机分子化学吸附在高Al组分的Al0.6Ga0.4N表面,制备出表面修饰的AlGaN基金属-半导体-金属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件.与未经修饰的光电探测器对比验证了这种修饰过程能有效减少AlGaN材料的表面状态引起的不利影响,降低器件的漏电流,并显著提高器件响应度,从而实现具有高响应度的AlGaN基金属-
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微波光子混频移相系统,通过调节本振信号频率及检偏器角度,可输出上/下变频微波信号,同时其相位可在360°范围内连续调节.此外,适当改变任意两个混频通道间的相位差,可重构实现I/Q混频、双平衡混频和镜像抑制混频,应用于多通道时可输出多频段混频移相微波信号,并且每个通道的相位可独立调节.由于让本振信号的高阶边带参与混频,成倍降低了对本振信号频率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当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频率分别为10 GHz和19 GHz时,系统的混频范围为1~79 GHz,相移幅度差低于0.1 mV,镜像抑
以熊猫型保偏光纤为对象,系统研究了牵引张力和热处理对其双折射的影响.在基于有限元的多物理场建模计算中,引入牵引张力,得到熊猫型保偏光纤双折射随牵引张力增大而线性减小的数值规律.采用白光干涉法实验测量了不同热处理过程对熊猫型保偏光纤双折射的影响.高温下应力区掺硼石英玻璃发生结构弛豫,引起熊猫光纤应力区体积收缩,使双折射增大.通过计算玻璃网络空位缺陷浓度变化得到应力区掺硼石英玻璃结构弛豫引起的形变量和熊猫光纤退火后的双折射,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相符.该研究为应力型保偏光纤的设计、制备和双折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
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无滤波16倍频毫米波信号生成方案.该方案利用并联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和光移相器产生8阶光边带,通过光电探测器拍频得到16倍频毫米波信号.针对调制器消光比理想和不理想两种情况,理论推导了消光比分别为35 dB和100 dB下的抑制光载波及4阶光边带,产生8阶光边带信号,并通过仿真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调制指数偏移,电、光移相器相位偏移,光衰减器衰减值偏移等各种非理想参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激光器线宽与接收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方案产生的16倍频毫米波信
针对传统正交迭代算法计算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交迭代算法以实现基于单目视觉的空间目标位姿测量.首先在传统正交迭代位姿测量算法的基础上,消除迭代过程中的平移向量,使用平行透视模型代替弱透视投影模型进行旋转矩阵初始值的求解,从而实现正交迭代算法的加速求解.其次,利用仿真实验研究了特征点图像坐标提取精度、特征点空间三维坐标精度、相机焦距标定精度、相机主点标定精度及空间特征点数量对算法的精度和运算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田口算法并结合仿真分析结果定量分析每个因素对算法精度的影响,明确每个因素对算法精
针对航空机载平台对长焦距、紧凑型光学系统的需求,研究采用改进型的R-C主次反射镜接球面校正透镜组的结构形式,校正了全视场下的球差、彗差及色差等像差,设计了长焦距、高分辨率的紧凑型折反射式光学系统.系统焦距为1500 mm,全视场角为2°,光学系统结构包络直径不大于φ400 mm,全视场传递函数优于0.56@62.5 lp/mm,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为提高装调效率,降低装调难度,设计实现了R-C主次反射镜中心及附近视场的成像质量达到衍射极限.基于光学干涉检测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装调理论,建立系统失调量与像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