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性学习理论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生态学习理论,以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案例,进行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整体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系统设计,以适应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实施,以多样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评价,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知识共享”的活动设计目标。
  关键词 生态性学习 单元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现象和学习机制的原理,创立各种学习理论,生态性学习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辩证的、整体的、开放的态度还原自然与真实的学习现象。在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该理论进行单元的学习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涉及内容广泛,从人口问题到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教材的篇幅有限,呈现的资料也略显陈旧,阐述的是人类对待生态环境的主要观点。如果仅仅围绕教材展开学习,内容空泛,学生感悟不深。众所周知,本部分内容是当今人类生存发展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现已明确“不能只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正确观点,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行动如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地球环境的现状如何?各个国家地球村的村民又有哪些共识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可见,环境问题时时发生在身边,而各种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每天都通过网络、报纸向人们传播。教师又应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进而转化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鸣呢?
  何为“生态性学习”?由于构成一个学习系统的要素多种多样且相互交叉,因此提出一种对学习整体的、生态的理解。生态性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的,现代性的生态学定义是海克尔在1868年给出的,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而所有的生物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因此,生态性学习理论是换了一种观察人类学习过程的视角,是一种追求整合、适应性的视角。生态性学习理论坚持作为主体的学习者不是消极的受制于环境中的物理刺激,而是有意义的与其学习环境交互作用。主体学习者不意味长时记忆表征知识,不是汲取、存储和再现信息的熟练信息加工者,而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强调个体与共同体在学习过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生态学习理论视野中的学习。可理解为信息探测者的学习者通过积极主动地活动、借助有目的的反思实践,对其情景(物质及社会环境)所能提供的给养进行调试的过程。
  根据该章知识所呈现的特点及本单元教学的目标,笔者拟定生态学习的理论,渗透生态学习的理念,从整体设计本单元的学习活动。
  2 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把整章书的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整体设计该单元的学习活动。
  2.1 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
  以生态性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理念,让学习者处于含有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环境中,在工具、资源、其他学习者或教师的支持下,借助反思去积极解决这些真实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构建和理解知识点意义,而且可以逐渐完善主体性的自我。因此,笔者设计学习活动的载体是改变一种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这是生物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由于本部分内容是关于地球的危机问题,有大量丰富的最新信息要比课本的丰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激发兴趣,进而可以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
  2.2 学习活动的目标和方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为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该主题进行自主查找资料,收集、整理与深入分析,在全班汇报,分享本章最新最热的相关知识,体现学习活动的目标“自主学习、知识共享”。
  2.3 学习活动的步骤
  整个学习活动持续两周,包括学习活动的准备、
  2.3.1 学习活动的准备
  首先动员学生,明确教学活动将采用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确定学生学习的小课题,并在各班张贴“自主学习的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1)阅读课本P117-P130的内容,熟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并做汇报。共设以下8个专题: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②水资源短缺问题;③臭氧层破坏问题;④酸雨问题;⑤土地荒漠化问题;⑥海洋污染问题;⑦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⑧人口问题。全班分8个小组,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定研究一个专题,各组自选研究组长并进行任务分工。
  (3)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现主要结果(可以多种形式展示,如小品、演讲等),报告时间为4 min
  最后学生自主形成小组,抽签选定课题,推选组长并做分工安排。
  2.3.2 学习活动的实施
  小组成员按分工,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收集与整理,并统一安排一节网络信息课,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进一步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形成汇报内容提纲,并利用一节课在全班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
  2.3.3 学习活动的评价
  本次评价的内容见评分表,评价方式包括自评(25%)、小组评价(25%)、组间互评(即汇报部分表现,占50%)。每位学生的评75%分结果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占10分。
  3 生态性学习理论对学习实践活动设计的启示
  3.1 整体性原则对活动设计的引导作用
  “一切事物与一切事物有关”是生态学重要的规律。同样用这一观点来诠释学习系统,学习由多重因素构成,如人、物、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
  3.1.1 学习内容的整体性 人教版对该章的命名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分为两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整章内容主要阐述地球所面临的问题及我们该如何行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笔者在设计该学习活动时,学习内容的小课题源于课本又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从整体角度去划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在分享交流阶段,对地球所面临的问题就会有一个伞面系统的认识。最终达到学习活动的终极日标,让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变化,明确责任和使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1.2 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性
  我们对该学习活动的定位为生态性学习,因此在设计整个活动中均注意把握系统性、整体性原则。
  活动过程体现整体性。该学习活动历时两周,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交流阶段、分享评价阶段。每一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应有序地完成。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进行选题、分组;学习交流阶段,主要是小组内成员根据选题的内容,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组内交流学习,形成关于课题的观点;分享评价阶段,则是组间同学的共享阶段并给予评价。
  活动实施体现整体性。活动实施呈现的载体是课堂,以班级为单位,班里的学生又被分成若干小组,课代表、组长则是活动实施的统筹者。这种以群体组织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他们会自然建立起一定的制度,分配角色,相互帮助与相互教授,借助集体的力量,根据学习过程的变化,不断调试,使学习活动系统走向有序。
  3.2 适应性原则对活动实施的引导作用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能进行积极调试,达到适应。因此,从生态性学习理论适应原则角度看,教师应设计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该环境应做出富有弹性的变化,以适应每个处于发展中的学习者的特征。
  ①自主性与合作性的活动组织环境。
  根据学习活动的方式,由学生自发组建小组,他们可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选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作为小组的成员,并进行分工,分别承担小组的工作,如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制作PPT、汇报展示等。
  ②开放性和限定性的活动选题环境。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既开放又有一定限定的选题内容,由小组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认定选题。再根据组员的不同特质,进行自主分工。
  ⑧个性化与共性化的活动指导环境。
  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网络实验室,为所有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此时,教师可与小组成员进行个别交流探讨,且组员内部也可针对选题做充分的探讨。
  ④创新与务实的活动展示环境。
  在学习活动要求中,教师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呈现他们对课题学习的结果。在展示环节,学生的创新展示:有小品表演式,有激情朗涌式,有广告对比式,有主持互动式,当然也有传统的报告式。不管哪一种方式,都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要形式不是重点,关键是内容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学习的观点与体会,有与大家探究创新的内容。
  3.3 多样性原则对学习活动评价的引导作用
  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可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而生态性学习的多样性,则让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多样性原则的指引下,多样性的课堂尊重每个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身份,鼓励每个人先通过自我学习,之后在小组内对话提问、质疑、协商,形成知识学习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相互分享各自的特长,建构新的理解,形成共同的智慧,并在更大的共同学习体中分享。因此,根据多样性原则,教师建立了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评价机制。
  从评价的主体看,分为自评、同组组员互评、不同组组员互评种形式。从评价的内容看,关注其在小组内承担的任务。从评价的比例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50%),也重视学习的结果(50%)。这些评价要求强调个人的责任,也体现共同分享,更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
  4 生态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上面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应用学习理论设计活动的一个案例,活动设计的初衷是期望变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的落脚点不是如何教,而是让学生如何学,因此这种教的活动转变成我们前面所描述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师教授教材内容相比,这种方式的学习丰富了知识的内涵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包括组织能力、合作精神、资料分析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生态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创设适合学习者特征、合作性的共同体环境,才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当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差异使教学实践更加复杂,因此不代表所有的内容都能应用该理论进行设计,但其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的原则,可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生态思维来研究教学过程的各种问题,探索尝试各种形式的教与学活动,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化的学习共同体。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实践的视角,试着对正确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进行分析,着重对如何提升教师应对课堂意外的能力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 课堂预设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目的教育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就已经有了对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目标。然而,教学过程是具体而鲜活的,在整个过程中充
期刊
高三生物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到新情境去判断、分析、推理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寻找新的不同角度,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度点拨,全面内化,提高应变能力。下面以“免疫调节”一课为例谈谈多“点”突破法。  1 寻找“兴奋点”,激趣导学  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体验或例子出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效率高。  如针对“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
期刊
摘 要 对“自然笔记”的活动由来、可行性分析、活动设计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让更多的科技教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自然笔记”活动中。以期能推广生物科技活动新模式“自然笔记”,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辐射范围。  关键词 自然笔记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在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各国教育正在由
期刊
2012年2月2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登载了一篇题为《对两个易错遗传题的分析》的文章,读罢深受启发,再细细品味,产生了几个小小疑问:A的卵细胞不能与A的精子结合,A的卵细胞与a的精子结合的概率有改变吗?A的卵细胞不与A的精子结合,从而增大A的精子与a卵细胞的结合概率,会影响aa的概率吗?不能结合等于“结合致死”吗?应该怎样考虑这些问题呢?笔者抓住“结合致死”和“不能结合”两个概念对两个遗传题做了
期刊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2. 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期刊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一堂市级高中生物研讨课(“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课后研讨摘录:①课堂提问:这堂课回答问题共38次,共16个问题让
期刊
摘要 叙述对执教同题异构“细胞增殖”复习课的反思,从听课笔录以及自己在备课、上课、评课及对复习课的思考,探讨通过“同题异构”的平台,一起探究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同题异构 细胞增殖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18-02    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和每个教师的追求,如何在减负增效
期刊
摘要 在“DNA分子的複制”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假说演绎、模型建构等科学研元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关键词 科学研究方法 DNA分子複制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09-02    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複制”是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
期刊
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在历来的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两年江苏高考和某些大市模拟考试实验题的分析,发现实验题几乎都来源于教材实验。有的单独考查某个教材实验,有的以某个共同点作为串联综合考查多个教材实验,有的是教材实验的细化和拓展等。那么,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该如何把教材实验转变成实验试题呢?笔者参与了近两年南通市高三所有的模拟考试命题,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 注重教材实验的细化   
期刊
遗传与变异类实验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常涉及到探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的存在位置、变异类型和验证遗传规律等。此类实验的解答依赖于学生对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需要认真体会生物学家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方法。  1 类型一:探究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  1.1 实验原理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纯合子自交,后代只表现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