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优化处理与使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后的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使用这些习题训练学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示教师修正教学进程或方法。因此,它对整个语文教学的活动、方法、结构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应该说,能否正确处理和使用课文后的练习,也是体现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重要方面。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相当多的情况是机械、呆板地使用课文后的练习,甚至有的教师“忽视”了课文后的练习,更别说去研究和处理了。这样,使得学生逐渐削弱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对此变得冷淡和消极,直接影响了课后练习重要作用的发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语文教学资源,而且还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课文后练习的研究与处理,并能恰当地使用,让它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揣摩练习的设计意图,服务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每一道练习题,编者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意图十分明确,是教师优化处理与使用练习的最主要的依据,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这“意图”二字,才可以“有的放矢”。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弄清教材练习设计的各种从显性到隐性的意图。
  现行的人教版课本,将课后练习定位为“研讨与练习”,大多题目采用的是开放性题目,可见其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素质的提升,强调和突出学生在练习中的主体性;同时题目中使用了许多表示行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动词,而且这些动词的动作还完全是由学生发出的,这样便大大地增强了题目的可操作性。
  就内容而言,它是根据选文主题来进行编排的。练习设计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整体感悟——精华探究——语言品味与运用——拓展与写作。通过研读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蕴含于其中的知识、实践、探究等许多语文内容,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
  二、根据教学重点自我选择,分清主次取舍
  尽管每一课或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但在教学实际中有时重点的确定是由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例如,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是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接触到,且是最难懂的文章。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整体把握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对这一册文言文课后练习中有关“文意的整体把握”、“读”与“背诵”的内容就应格外重视了。这种选择是对教材指明重点的具体化,是能将这些重点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
  选择还包括课文后练习的取舍。有些练习涉及的就是课文内容自身,无论怎样教,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就是完成这个练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个过程自然掌握着学生学习的情况。
  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文的“研讨与练习一”:
  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进而理解文章主题。而本身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就在于人物分析,考察人物性格发展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进而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因此它可以作为“引导预习型题目”,课堂教学中加以有机融入,而不需要用专门时间来讨论解决。类似的练习在教材中很常见,命题的目的本来就是明确所学的主要内容,并没有要求必须用专门的时间去一板一眼地做。那么,教师如果在学生已掌握课文的内容以后还机械地要求学生去做,就会画蛇添足,令学生反感。
  三、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加工,创改优化作业
  教材中有一些课后练习的设计不够周密或不够实用,对此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的加工创改。例如七年级上册《诗两首》(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纸船》)的“研讨与练习三”:
  这两首诗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样的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这道题是“拓展与写作”题,其实编者想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两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象,对意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二是深入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模仿所学的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两个目标既源自课文,又高于课文。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拓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但学生却很理解和把握这种题目,操作性不是很强,学生很难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对练习做一些改动,使问题更加明确,并让学生知道改动的原因。这也是训练学生学会审题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1.教师:这两首诗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大家想一想,在你了解的表达母爱诗歌、歌曲、文章中,作者又是借助什么具体形象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教师: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学习了这两首诗,请你模仿冰心的写法:用“假如我变成了……”的句式,借助某个具体的形象写几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即使设计上没有纰漏,也不一定就完全符合具体教学情况的需要。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创造性的加工改造。
  四、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准确把握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把课文的教学与课后练习割裂开来,两者泾渭分明,就作业讲作业,而有些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复,弄得学生趣味全无。实际上,在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练习都可以自然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不需要等到课文学完后再来做,它们一般是文中的字词和语句,或是直接反映课文内容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自然地使用练习有一定的难度,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练习是学习全文服务的,只能起辅助作用,使用时避免喧宾夺主。
  2.要注意做练习与其他教学过程的衔接,要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准确把握处理良机,要体现学习主体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一般过程,要吻合阅读课文时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过程,避免生搬硬套。例如,在处理“整体感悟”题时,就可安排在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作为检测学生“整体感知”效果的主要手段。
  3.也应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加以选择或适当地加工改造。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4.对于课后的一些拓展性练习(含写作训练)要慎重使用这种方法。这类练习往往超出了课文本身,如:课外知识资料的查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的写作训练等等。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难以拉回到课堂上,对教学的主体内容形成冲击。
  五、开放心态灵活引导,高效落实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完成练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有的题目确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辅以适当的引导。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教材课后练习的研究和处理,创造性地去使用它,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让课后练习能真正成为我们老师的教学突破口,让它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景和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观念要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到底谁是最重要,谁要放到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们要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材”为“学材”,变“教学活动”为“学习
期刊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入世的第十年。这一年,中国报业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既有狂欢的情绪宣泄,也有无奈的维权诉讼;既有如履薄冰的重组上市,也有大刀阔斧的兼
一、案例背景: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特点,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在《直线方程》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几节课学生容易理解,难点容易突破,就产生了让学生自教自学的想法,学生代替老师备课、精讲,走上讲台真正当一回老师。  二、案例过程:  1)课前准备   在正常教学进度下,提前
期刊
设立专业子公司,将有力地促进金融租赁公司结合各自特点,充分发挥融资租赁融资、融物合二为一的特性和优势,另辟蹊径,做真正、典型意义的租赁业务,打造体现租赁核心竞争力的
期刊
【摘要】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地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情中学生 地理素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呢?这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不
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伦多曼博士认为,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词来表述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奥秘,那就是两个字:阅读。  新《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一个人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不是我们认为的小学阶段,而是3-6岁的黄金时
期刊
期刊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讲大道理,政治原理晦涩,内容枯燥、空洞、乏味,对该门学科丝毫不感兴趣。于是课堂上便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得的局面。学生普遍厌学,教学效果不高,老师叫苦连天。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的教学局面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精心上好政治课的开头。  对该堂课的求知欲。政治课开头较好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新闻式开头:政治课与实际紧密相连,特别与当前
期刊
摘要:经过多年来探索得知,初中生厌学语文的根本原因就是“千课一法”,要想避免,必须让语文课堂“趣味横生“,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趣”。既要有知识性和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关键词:厌学千课一法趣味横生激趣   多年来,语文课教学都是“千课一法”,由于“千课一法”使语文课课堂枯燥乏味,这正是造成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要想避免这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