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肝脓肿有阿米巴性及细菌性之分,该两种疾病不仅其病原有异,且在病理、症状、诊断、预后及治疗上亦有所不同。青岛市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自1947年1月至1956年3月共收治肝脓肿86例,其中阿米巴性者55例,细菌性者31例。前者之部份材料已由本文第一作者于1955年加以分析报道。现仅就细菌性肝脓肿31例,加以分析,并就病因、诊断及治疗加以重点讨论。
【机 构】
:
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内科,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脓肿有阿米巴性及细菌性之分,该两种疾病不仅其病原有异,且在病理、症状、诊断、预后及治疗上亦有所不同。青岛市山东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自1947年1月至1956年3月共收治肝脓肿86例,其中阿米巴性者55例,细菌性者31例。前者之部份材料已由本文第一作者于1955年加以分析报道。现仅就细菌性肝脓肿31例,加以分析,并就病因、诊断及治疗加以重点讨论。
其他文献
亚硝酸钠主要是用在染料工业中,也可加入防冻液中作为抗腐蚀剂。在国内外更常用以硝肉,使肉色鲜红。在医学上亚硝酸盐类药物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空腔脏器绞痛等。亚硝酸钠为微黄色结晶,味稍苦而碱,颇似食盐。服用过量之亚硝酸钠后引起血压之急遽下降、头晕、昏厥、虚脱,以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严重之中毒可致死亡。1945年Greenberg氏等报告11例老年人因误食亚硝酸钠而中毒,其中一人(年82岁)死亡
麦氨酸草醯乙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下简称转氨酶)为动物组织中活力最大的转氨酶之一。Cohen氏首先发现动物组织中以心肌及骨骼肌内此酶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脑、肝及肾组织内。转氨酶亦存在于正常血清中,按Karman氏采用Beckman氏DU型分光光度计之测定方法,正常人血清转氨酶活动度每毫升大都在5—40单位之间(Wroblewski氏等测定平均为
溃疡病的症状典型时,我们可以根据病史与体检很容易诊断出来。但是如果出现一些胆囊、胆道与胰腺疾病的症状时,可以扰乱3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因而使我们诊断发生错误。
自青霉素被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均以其毒性小效果大而广泛使用。因此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国内自1952年滕氏报告一例注射青霉素过敏死亡引起一般人的注意。其后有关文章颇不罕见。因而有人提出注射前作过敏试验见减少其意外。虽如此亦有因试验而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召致死亡者。
(1)我院于1957年共收治流感157例,以21—30岁患者最多。潜伏期以1—3天者占多数。大多数患者突然发病(77.7%)。以寒战,发热开始,伴有头痛头晕,全身酸痛,软弱无力及食欲不振等。大多数(82.2%)患者最高体温在38°—40℃之间。发热期限以3—5天者最多。肺部有体征者占15.9%。(2)鼻粘膜压片检查发现圆柱上皮细胞者占83.3%。在细胞原浆内发现包涵体者占50%。在核内发现包涵体者
患者刘某(住院号901),14岁,学生,1957年11月12日入院。主诉:头痛、恶心、呕吐已二天。在入院前二天,突然发冷、发热,轻度咳嗽,无痰,嗓子痛、口干、四肢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并因头痛而影响睡眠。精神萎靡不振,无抽搐发作。曾在某诊所服用金霉素0.5克,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急诊入院。患者平素健康,无何特殊记载。
例1:患者(住院号13,026),女性,16岁,南平人。于1957年4月26日晨经急诊入院。主诉为发冷、发热及剧烈头痛已一天,神志不清约五小时(病史由母代述)。发病突然,病程中曾有呕吐(曾吐出蛔虫一条),小便失禁及大便不通。既往史及家属史无特殊可记录者。入院时体温38.2℃(腋下),脉搏96,呼吸24,血压106/70。Z主要阳性体检为急性病容,烦躁不安及神志不清。二眼球结合膜充血,牙关紧闭,颈强
给正常的狗静脉注射外科垂体素(Surgical pituitrin)4单位,门静脉压力在2分钟内平均降低25.3%(自4.1—6.0厘米水柱降到2.8—4.8厘米水柱)。于下腔静脉部分结扎后再注射时,门静脉压力平均即时降低33%,其中一条狗的门静脉压力在六分钟内降低44.8%,另一条降低到49.5%(8.0—10.8厘米水柱降到5.8—8.6厘米水柱)。降压作用维持5—45分钟。
恶性贫血在欧洲比较多见,在我国到目前为止仅杨氏等曾报告一例,似为真性恶性贫血,但缺乏骨髓像检查材料。Snapper氏曾描述介乎营养性巨红血球性贫血与恶性贫血之间病人8例,其中4例有轻微之脊髓受累征状,贫血、溶血以及红血球异型等改变,但给予小剂量肝浸膏或改善营养后,神经系统征状迅速恢复,停止治疗多年后仍未复发,故最后仍未能肯定恶性贫血的诊断。
自1908年Takayasu氏于日本首先报告无脉病之特殊眼症象后本病在各国续有发现,至1956年3月止,国外文献报告本病者共95例,国内于1929年Brown氏报告1例,1955年张、张、丘三氏报告2例,陈、林二氏报告2例,1956年曹、梁、都三氏报告2例,顾、颜二氏报告1例,现又报告2例,共10例。是就两年来国内报道情况来看,本病在我国并不十分少见,但本病之病原尚不明了,预后不良,临床上有特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