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允漷教授解释“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有四种表现形式:积极反应、消极反应、探问和转问、再组织。名师的课堂总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魅力。无论学生如何反应,他们总能巧妙应对,犹如功力深厚的魔法师,挥舞着自己手中的魔法棒,引领者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让学生享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精神的洗礼,沐浴着情感的熏陶。这一切皆源自于名师们成功的理答技巧。“理答”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了,如同一根无形的线,贯穿课堂,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全面深刻理解文本。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一课,是一首儿童小诗,诗中第一段只是两句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两句话韵味深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师:看来,爸爸宽厚的背带给了大家很多的乐趣,难怪大家会开怀大笑。你们的笑脸让我想起了一个词“笑靥如花”(教师手指自己的脸并领读两遍词语)。“盛开”就是花儿开得很旺,学生开心的笑脸多像是开得很旺很旺的花儿啊!
师:你见过野菊吗?(很多小朋友摇头)(播放野菊的图片和野菊的介绍)我们乡下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在大自然中,奔跑在阳光里,多像这些生长在旷野里散发着清香的野菊啊。(指导朗读)
……
本案例中,教者引领学生展开对话,走向文本,理答合理,积极有效,组织探问转换巧妙,风过无痕。
如何让理答的课堂更精彩?
一、积极反应,理答须有兴味性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还是一种评价行为。”作为一种上课时的评价行为,教师的理答必须及时,不管是最简单的肯定否定,还是抽丝剥茧的引导,教师都必须明确作出答复,以对学生的错误及时修正,将浅表的思考引向深入。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学生的称赞和欣赏入手,让学生常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例如:于永正老师请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二、巧妙回应,理答须有引领性
上述案例中,学生回答“我小时候在妈妈的怀里吃奶”,不少孩子听到“吃奶”这个词嬉笑着交头接耳,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轻抚作答学生的肩膀,微笑着肯定:“妈妈的乳汁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你一定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嬉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坐端正。教师巧妙地将易引起联想的“吃奶”的口头语,上升为理性的“乳汁是生命的源泉”,并表扬了记得妈妈恩情的学生,有效地将注意的方向指向原来的问题,保持了注意。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正确引领。又如:教学《小露珠的梦》一文时,一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踊跃发言,答案可谓精彩纷呈,教师都予以一一肯定。突然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的梦想是当一个神仙。”当教师听到“想成为一个神仙”这个回答时,先是一怔,但她很快走到学生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课例中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对这独特的回答,教师既没有热情赞赏,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从而纠正了他错误的认识倾向。
三、善于探问,理答须有思维性
探问和转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的理答,当学生在某一问题上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原来的问题改变提问的角度即改变思维的方向或方式,也可以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降低思维的坡度,或联系生活经历,让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文的案例中,理解“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句话,虽然有上文“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的基础,但“把孩子的笑脸比作盛开的野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分出三个层次“想象在爸爸背上的画面”“表演理解笑脸像盛开的花儿”“野菊和乡下孩子的共同之处”进行了探问,当不同坡度的问题逐个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贯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点石成金,理答须有深刻性
“再组织”,作为理答的一种方式,一般出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最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和概括,力求给学生一个更为客观完整的答案。但再组织并不是对学生答案简单的重复和堆砌,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的理性总结。在语文教学中,“再组织”应该是一段凝炼的文字,有时把学生带进一个优美的意境,有时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有时带领学生披文入情,丰富语感,升华情感。在上文的案例中,教师富有感情的理性总结,引领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感悟语言文字,深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意,使学生的精神受到一次洗礼。
崔教授指出:“理答已经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和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不断反思,精心预设,厚积薄发。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一课,是一首儿童小诗,诗中第一段只是两句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两句话韵味深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师:看来,爸爸宽厚的背带给了大家很多的乐趣,难怪大家会开怀大笑。你们的笑脸让我想起了一个词“笑靥如花”(教师手指自己的脸并领读两遍词语)。“盛开”就是花儿开得很旺,学生开心的笑脸多像是开得很旺很旺的花儿啊!
师:你见过野菊吗?(很多小朋友摇头)(播放野菊的图片和野菊的介绍)我们乡下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在大自然中,奔跑在阳光里,多像这些生长在旷野里散发着清香的野菊啊。(指导朗读)
……
本案例中,教者引领学生展开对话,走向文本,理答合理,积极有效,组织探问转换巧妙,风过无痕。
如何让理答的课堂更精彩?
一、积极反应,理答须有兴味性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还是一种评价行为。”作为一种上课时的评价行为,教师的理答必须及时,不管是最简单的肯定否定,还是抽丝剥茧的引导,教师都必须明确作出答复,以对学生的错误及时修正,将浅表的思考引向深入。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多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语言,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学生的称赞和欣赏入手,让学生常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例如:于永正老师请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个男孩音质悦耳,吐词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老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二、巧妙回应,理答须有引领性
上述案例中,学生回答“我小时候在妈妈的怀里吃奶”,不少孩子听到“吃奶”这个词嬉笑着交头接耳,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轻抚作答学生的肩膀,微笑着肯定:“妈妈的乳汁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你一定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嬉笑的学生不好意思地坐端正。教师巧妙地将易引起联想的“吃奶”的口头语,上升为理性的“乳汁是生命的源泉”,并表扬了记得妈妈恩情的学生,有效地将注意的方向指向原来的问题,保持了注意。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正确引领。又如:教学《小露珠的梦》一文时,一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梦想,学生踊跃发言,答案可谓精彩纷呈,教师都予以一一肯定。突然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我的梦想是当一个神仙。”当教师听到“想成为一个神仙”这个回答时,先是一怔,但她很快走到学生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很显然,课例中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对这独特的回答,教师既没有热情赞赏,也没有断然否定,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从而纠正了他错误的认识倾向。
三、善于探问,理答须有思维性
探问和转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的理答,当学生在某一问题上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原来的问题改变提问的角度即改变思维的方向或方式,也可以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降低思维的坡度,或联系生活经历,让问题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文的案例中,理解“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句话,虽然有上文“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的基础,但“把孩子的笑脸比作盛开的野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分出三个层次“想象在爸爸背上的画面”“表演理解笑脸像盛开的花儿”“野菊和乡下孩子的共同之处”进行了探问,当不同坡度的问题逐个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贯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点石成金,理答须有深刻性
“再组织”,作为理答的一种方式,一般出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最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和概括,力求给学生一个更为客观完整的答案。但再组织并不是对学生答案简单的重复和堆砌,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的理性总结。在语文教学中,“再组织”应该是一段凝炼的文字,有时把学生带进一个优美的意境,有时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有时带领学生披文入情,丰富语感,升华情感。在上文的案例中,教师富有感情的理性总结,引领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感悟语言文字,深刻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意,使学生的精神受到一次洗礼。
崔教授指出:“理答已经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和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不断反思,精心预设,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