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形势 坚持稳中求进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国内经济形势及其走势非常关注,看法也不尽一致。在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中央在深入分析、全面估量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尽管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正确估量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一)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无论是季度还是上半年的增速,都高于年初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尽管增速出现了下滑,但在世界上仍然是比较高的,不仅高于美国、日本、欧元区等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二季度后,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领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5、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和9.5%,增幅均比4月份的9.3%有所提高;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前5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由一季度下降2.1%转为上半年增长4.4%;5、6月份外贸状况也有所改善,进出口增速均比4月份明显回升。这些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出现了缓中趋稳态势。
  (二)内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投资的政策措施,着力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内需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上半年,在旅游、文化等服务消费持续较旺、民间投资增长较快的作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4%,其中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62.1%,扣除价格因素,消费和投资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上半年,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7%和49.4%。
  (三)农业形势进一步向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2亿斤,其中冬小麦产量达到2286亿斤,增长3%,历史性地实现了“九连增”;油菜籽产量1292万吨,增产46万吨;蔬菜产量继续增加,肉禽蛋奶和水产品生产稳定发展。早稻种植面积8800万亩,扩大170多万亩,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夏播面积增加,秋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这些都为全年农业稳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物价涨幅明显回落
  今年物价涨幅延续了去年8月份以来的回落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月份的4.5%逐步回落至6月份的2.2%,上半年累计上涨3.3%,控制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内。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住房价格总体呈回落态势,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57个。物价涨幅的逐步回落,不仅为实现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奠定了基础,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五)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政策引导和市场趋紧的情况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使上半年工业生产呈现“一快一慢”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放慢,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物流、信息软件、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三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继续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积极推进,东部地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上半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降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2%、2.5%和1.8%,氮氧化物排放量由上升转为下降0.2%,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序推进。除西藏和新疆外,其他省份均已启动实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方案,总体反映良好。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任务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颁布实施了“十二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在全国311个县启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建立了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基本药物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30%左右。
  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的42个实施细则如期出台。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是财税、金融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进展顺利,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继续扩大;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债券市场品种创新和改革步伐加快,新股发行和退市制度进一步健全。
  五是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艺院团、新闻出版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积极进展。
  (七)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就业岗位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7%,同比多增39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形势较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保持平稳增长。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9.7%和12.4%,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0个季度高于城镇居民。   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国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60万套,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2%,新开工建设470万套,占目标任务的63%;农村危房改造竣工17.4万户,新开工61.6万户。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镇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在全国273个市(县、区)开展试点。
  五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经费支出保障力度加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展顺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医院设施条件继续改善,城乡居民免费、均等享受到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述情况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亮点。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新老问题交织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结果。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较大,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一是内需空间广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成为带动和支撑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内生动力。
  二是物质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为我们成功应对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是调控余地较大。目前,我国的储蓄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财政赤字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货币政策调整空间依然较大,这些都为我们增强政策的灵活性,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又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清醒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充分肯定成绩、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第一,欧债问题仍处高危阶段。重债国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危机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虽然欧盟领导人在夏季峰会上推出了促进增长一揽子计划,希腊暂时避免了退出欧元区,但是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仍然较大。西班牙和意大利又频频告急,在面临偿债高峰的情况下,国债收益率高企,融资难度加大。法国由于持有较多的希腊和意大利债券,大银行的评级和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目前,在欧元区救助能力不足、主要国家政策分歧较大的情况下,不仅严重制约欧洲经济复苏,而且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金融稳定。
  第二,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一方面,发达经济体仍处于衰退边缘,短期难以走出困境。失业率居高难下,传统产业仍未全面实质性复苏,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尚未形成大的带动作用,政策空间受到很大限制,社会矛盾加剧。美国一、二季度GDP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分别回落了2.1个和2.6个百分点,特别是二季度之后,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继续走软,失业率重新攀升,且工作时间缩短、长期失业人数增加。欧元区的形势更为严峻,一季度经济增长为负的0.1%,二季度预计为负的0.2%,且经济下行态势由边缘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其他发达经济体也面临较多困难,近期难有大的起色。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受外部市场条件恶化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双重制约,经济增速普遍放缓。近期一些国际组织的预测表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的状况下半年不会有大的改观。
  第三,国际金融商品市场持续动荡。未来一个时期,在世界经济低迷、流动性相对宽裕等因素的作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持续动荡。北半球一些地区的严重干旱,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二季度以后,国际汇市大幅波动,股市也是大起大落。特别是今年出现了新的动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跨国资本外流明显加剧,对这些国家的币值稳定和资本市场运行产生了严重冲击。
  此外,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干扰和影响加大,对全球能源安全和地区稳定带来严重威胁等,也值得高度关注。
  从国内看,发展中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较大,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同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困难和矛盾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实现全年农业丰收仍存在不确定因素等方面。
  此外,随着企业经营困难加重,用工需求减弱,就业压力有可能加大。近期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房价反弹压力增加。一些推动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因素还未根本消除,部分消费品、服务价格和农产品价格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疏导突出价格矛盾也会一定程度上推升要素价格。国际资本大规模持续净流入格局发生变化,近期呈现资本流出加快和流入放缓的迹象。这些都需要密切关注。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下半年发展改革各项工作
  中央在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的主要原则,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切实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本要求。重点是要把握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并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坚持把扩内需作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健全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把稳投资作为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与实施国家规划、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和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三是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积极支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抓住当前通胀压力减轻的有利时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在增强消费能力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在培育消费热点方面,完善并落实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消费。全面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落实好支持宽带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健身、信息等服务消费,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改善消费环境方面,加大对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和农社对接。节假日减免小型客车通行费。狠抓食品药品安全整顿,提高基本日用消费品质量标准。出台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要在优化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投资。精心选择投资方向,精心安排投资结构,精心推进项目实施。“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有序开工建设。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协调支持,地方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银行承诺的贷款要认真兑现,促进项目按期推进,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方向,搞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绿色节能建筑。落实并完善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加强重点水利工程、铁路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农村电网以及城市医疗、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的前期工作,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加大政策预调力度,适时启动项目的实施。要大力支持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实实在在推出一批民间投资能够参与建设的具体项目,并认真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提振投资者信心。
  三是促进对外经济稳定发展。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稳定外需的相关工作,完善政策,优化结构,巩固市场份额,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方面,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努力实现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稳定出口政策,加大对有市场、有技术、有效益企业的出口支持力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中东欧、东盟、中东、中亚、南美等新兴经济体市场。增加国内紧缺的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进口,扩大先进技术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另一方面,做好新形势下的境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抓紧出台新的境外投资指导性意见,对国家鼓励境外投资重大项目制定综合性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完善境外投资安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外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内陆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
  四是毫不松懈地抓好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经济运行动态监测和预研预判,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供需变化,坚持保障重点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确保煤电油气运有序供应。在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煤电生产,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认真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切实保障成品油和天然气稳定供应,协调好重要生产生活资料等重点物资运输。加强应急储备建设,增加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并落实应急保障措施,有效防范和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
  (二)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九连增”
  一是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认真实施小麦、早稻最低收购价,组织好小麦、早稻收购,抓紧完善中晚稻最低收购价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提前做好新年度棉花收储工作。切实保障化肥、柴油、农药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稳定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强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和气象灾害应对工作。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良种培育、节水农业、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实现乡镇全覆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实施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试点,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现代化大型农机具,促进现代大农业加快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切实抓好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扶持力度。支持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启动渔船升级更新重大工程。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尤其要搞好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监测预报和防汛预警预案,切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0项重大工程。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力度,鼓励电子商务、合同能源管理、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新兴商业模式。运用政府采购、重大工程设备采购等措施,扩展新产品市场。完善光伏、半导体照明、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的标准体系。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策。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动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实施产业上下游、跨区域重组整合。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改投入,运用新技术、实用技术加快改造步伐,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制造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提高建筑业等行业材料使用标准。综合运用市场和法律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机制,确保全年淘汰落后计划顺利完成。   三是大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支持政策,清理各类不合理收费,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督促落实工商企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范围扩大到北京、江苏等8个省市,并不断完善试点办法。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工程咨询、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康复医疗、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四是促进区城协调发展。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扎实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好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在更高水平上拓展“三基地、一枢纽”建设的内涵。支持东部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抓紧颁布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指导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
  五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要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防止各项约束性指标反弹。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做好2011年各省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的公告工作。引进消化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抓紧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重点工程。加快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落实好对余热余压、废渣废气废水等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的价格和税费支持政策,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和节能环保标准。深入开展低碳试点,加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积极务实地参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物价上涨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要看到,一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受美国干旱、粮食减产影响,最近国际市场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落实和完善稳价安民的各项措施,巩固调控成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保障市场供应。重点做好重要商品的产运销衔接,合理安排粮油糖肉的收储和投放,防止豆油、菜籽油等个别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实施好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密切关注生猪价格变化情况,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收储等调控措施。
  二是降低流通成本。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各项部署,围绕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大贯彻实施力度。抓紧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实施方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在一定期限内实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流通设施,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规范农产品流通领域收费行为,坚决取缔违规和不合理收费,对部分鲜活农产品免征流通环节增值税。继续清理规范公路不合理收费。
  三是强化价格监管。密切关注食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异常变动,严肃查处价格欺诈、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继续深入开展教育、医疗、旅游、电信等领域价格和收费检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尽快制定规范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的规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五)加强统筹协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要在统筹考虑价格走势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围绕进一步疏导突出价格矛盾、理顺价格关系,加快完善煤电油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机制,推进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积极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
  二是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巩固3年医改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继续扩面提标,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深化支付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扶持、补助力度;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逐步理顺医药价格体系,健全补偿机制,集中力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细化并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加快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按照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围绕缩小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问题,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并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铁路、电力等体制改革方案,深化国有林场和林区、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改革。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制定政策、安排投资、推进改革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拓展就业领域;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服务业,落实自主创业扶持政策。继续扩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适应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实现全覆盖的新形势,加快推动省、市(地)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社保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一方面,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工作。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有针对性地制止或纠正变相放松抑制投机投资性政策的行为,切实防止房价反弹。加强舆论引导,防止不实炒作,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抓紧研究推进房地产交易和保有环节税收制度改革,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增加普通商品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体住房问题。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和管理,强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开工和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要注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办实办好。
  三是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要围绕提高社会领域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3年规划改造任务,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扎实做好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文系张平同志在第35期发展改革工作研究班上的讲话,有删节)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中职化学是为学生日后的化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一个过程,学生们在经过系统性的化学学习之后,在“科学认知与理解”、“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科学意识以及科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就是我们所说的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我们想要更好的进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问题
2017年9月9日,“2017中 国疼痛诊疗康复产学研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首都医科
期刊
本文基于三峡湖北库区4区县444户农村移民家庭2006年和2010年的入户监测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并比较了迁移初期和迁移后期农村移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研究
目的"明确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12例Ph+成人急淋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与同期40例Ph-成人急淋患者进行比较.治疗均采用经典的VDP/VDLP方案,并以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
统筹协调机制如何建立? 1rn现象:目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主要由民政和财政部门牵头,实际上,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来穗人员服务、司法矫正、禁毒、信访等部门以及工青妇残等群
我是2006年6月30号选汉宇的,因为第二天就是7·1,所以记得很深、我是江门本地人,1981年出生,用老一辈人的话说,好命的话孩子都可以帮忙打酱油了。
本文针对600MW超临界机组末级过热器出现的爆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化试验,包括高温拉伸、金相、氧化皮测量及当量温度计算等,最终确定该机组末级过热器爆管的主要原因为长期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件,是保持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从企业外部和内部获得,企业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力,应主要立足于企业内部,通过内部管理优化、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获取。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31-0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特有性
一、滑雪产业发展的现状rn1、雪场的基础设施情况.自1 999年至今,我市共建初级雪场四处,分布在市(让区的股份制飞天滑雪场、城市乡村滑雪场、红岗区铁人公园滑雪场)、县(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