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骨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单身汉,经常去小马那里串门。
  小马大名马开军,是上海刑警“803”的法医,和我同批入警,集训时睡上下铺,平日里称兄道弟的很活跃,根本不似电视剧里的法医那般高冷。
  周六,我应约到他那打牙祭。刚迈进走廊,就闻得一股浓郁的肉香——灶上,有一个钢精锅正汩汩冒着热气。
  大棒骨汤?那可是补钙的上品。我喜出望外,拎起锅盖,贪婪地深吸一口香气,望着锅里翻滚的白沫垂涎欲滴。
  不料小马猛地冲了过来,大吼一声“别动”,让我着实一惊。他面孔急得都变了形,半晌,才冒出一句,这是从现场带回来的人骨。
  “哐当”一声,我手一抖,锅盖应声落地。我猛然记起了他的职业,吓得连退好几步,顿觉头晕反胃恶心想吐,身心各种不适。
  他竟然敢用钢精锅来煮检材,竟然?竟然?!
  见我出离愤怒,小马赶紧摆出一副憨厚的笑容,科普说,煮骨头是我们法医的土办法,长时间熬煮,是为了高温分离骨头上的软组织,便于观察骨质特点……
  我依旧怒不可遏。这时,正好外面有人提醒他出去收衣服。他趁机逃了出去,抱回来的不是衣服,却是一捧长短不一的人体骨骼——看来,这些是他刚晒制好的“藏品”。据说,他前后收集了好几大箱骨骼标本,走到哪带到哪,比自己的银行存折还保管得好。
  于是,小马熬骨这一幕,再也无法从我记忆中抹去。


  一具尸体静静地躺在检验台上。小马和小孟两人对了下眼神,默契开工。确认过眼神,就知道遇见了对的人。
  小孟是个“80后”,出身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外科医生,自己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硕士是法医学,正准备报考法医博士,心里有点小骄傲。第一次验尸时,有心在马主任面前露上一手。可是,等他完成检验,缝合好尸体后,发现马主任竟面若冰霜。
  小马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小孟啊,你看看你的缝线,针线不齐不说,还有漏处,不合格啊。家属看了会难过的,以后得多加练习……
  小孟年轻气盛,忍不住顶了一句,人都已经死了,还这么讲究干嘛?
  小马面孔一板,大错特错,死者遭遇不幸,缝合得好与坏,他们自己没有感知。可是,他们的家人是看在眼里的。让死者体面地离去,既是对死者的尊重,更是对家属的宽慰。
  还特意加了句,只有尊重生命的人,才值得被人尊重。
  小孟羞愧难当,回去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不知,小马以前也曾被人“敲打”过。
  刚入行时,小马一度自信满满:从国内最好的法医系毕业,深得前辈喜爱;还在当交巡警的见习期,晚上就跟着值班法医一道出现场,一年里跑了300多个现场,秒杀各位新人;工作不久,就从阳台的水泥包里挖出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并推断出是女儿作案,足以笑傲江湖……不过,却总有个人处处和他“过不去”。
  那次,小马在太平间验尸,为了赶时间,直接伸手从担架上抬尸体,被身旁的法医室主任老阎一通痛骂,批评他不注意自我保护。一次,小马出完现场,大咧咧把刚穿过的白大褂随手放在桌上,又被老阎一顿狠批。还有一次,小马在检验中想图方便,来了个花式反手剪。正得意时,“啪嗒”一下,手背被狠狠敲了一下,钻心地疼。抬头一看,老阎正虎视眈眈,面带责备。
  就在小马快要熬不住之际,老阎却突然宣布收小马为徒,几年后又主动让贤,推荐小马接班。这下,小马才明白师父的良苦用心,原来那些个“不待见”只是考验。


  三个月后,小孟达标,正式成为小马的搭档。
  这一具,已不知是他俩合作解剖过的第多少具尸体了。虽然阅人无数,但这一具水中浮尸着实触目惊心。
  尸体已呈巨人观,比原先肿胀了好几倍,全身大部分表皮脱落,部分部位还能清晰看到腐败不堪的静脉血管网,更别提那种高温形成的尸臭味了……虽然检验室通风强劲,可以及时抽走那令人作呕的尸臭味,可这视觉上的冲击却是不容回避的……
  小马戴上乳胶手套,细心拨开死者头发,发现头皮上不仅有条状、弧形的小创口,也有较大的撕裂创口。指尖所及,犹如触碰到一大块滑溜溜的肥皂……水中尸体最复杂,鱼啃鸟啄,轮船螺旋桨击打,都会造成损伤,还要兼顾潮汐涨落、水流方向、植物生长等。尤其螺旋桨伤,兼具锐器和钝器打击的双重特点。
  案子比天大,侦查员在门外等得望眼欲穿。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定性。自杀、他杀、意外,是法医最常遇见的三种情况。而做法医的最高境界,就是准确定性。
  做进一步解剖,查明致命伤。小马说。
  果然,开颅检查后,发现死者右额顶部及右侧颅顶部有弧形骨质损伤……
  法医们在讨论中达成初步共识,公认死者身上有螺旋桨伤。但多数人认为,其他伤势是过往船只,或者岸边礁石所造成的撞击伤,换而言之,死者是自杀,或者遇到意外身亡的。而小马却认为,除了螺旋桨伤势之外,还有工具打击伤,涉及谋杀。这可是截然不同的两极:前者是事件,可以鸣金收兵;后者是案件,需要全力偵破。
  能在腐败变形的尸体中抽丝剥茧,需要过人的胆识,以及大量的经验值。
  小马心情复杂地看了看他的同事们。这组法医里,有曾经指点、帮助过他的师长,有和他同龄的业务骨干,还有被他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大家平时朝夕相处、情同手足,这样“唱反调”值得吗?真的不怕得罪人,伤及友情吗?自己毕竟只是“少数派”,真理真的会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
  但他觉得,如果自己也人云亦云的话,就有可能纵容犯罪。那样的话,死者难以瞑目,生者难以告慰,凶手还可能继续行凶,而他,则会良心不安……   等他推开门时,外面的侦查员呼啦啦全围了上来。


  死者年龄35岁,入水时间一天,致死工具为榔头。小马像神笔马良一样,勾画出案件要素。
  他建议,查一下水文环境,看看有没有上游抛尸的可能。
  侦查员们据此将重点锁定在苏州河上游两岸。没几天,排出一个重点嫌疑人,两天前有作案时间。是他吗?
  不是他,时间对不上,就是一天,只是一天。小马坚持己见。
  可是,侦查员反复查看监控,又反复排摸,却始终找不到死者和凶手,不禁暗中生疑:会不会是定性错误?
  不会的,小马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可以多看看船上或者監控盲区。
  果然,侦查员在一处桥洞下发现了大量血迹、血脚印,以及一把带血的榔头,并顺利将凶手擒获。凶手交代,自己和死者同居此处,发生口角后,趁对方熟睡之际用榔头一顿狠击,也不管他还有没有气息,就把他绑上砖石扔进了河里。
  河面荡起一串水花,瞬间恢复平静,平静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可是,罪恶是这么容易被掩盖的吗?


  我很感慨,法医这个职业其实是没有多少选择的,他们不能选择何时到何处出现场,出什么样的现场,解剖什么样的尸体,正如他们不能选择天气和命令一样。当别人安然呆在办公室里时,他们却要忍着刺鼻的恶臭去打捞和解剖腐败变形的尸体;当别人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时,他们却要随时准备出动,哪怕接到命令时离下班只差一分钟;当别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时,夜半归家的他们却还在犹豫要不要用刚刚接触过尸体的手去爱抚一下久未亲近的宝贝儿子,或许,最终只能以饱含深情的一个亲吻来代替。
  但我们这个社会,一定离不开这群特殊的人。
  时光用二十年的文火,把小马淬炼成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上海工匠,也练就了他的铮铮铁骨。曾经有一处现场,遗留下两种血手套印和血脚印,众人皆认为是两人作案,唯有他认定凶手只有一人,而且是分批行凶,结果他是对的,一战成名。他曾经为了一起案件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不惜和刑队的老前辈拍桌子,并放言“如果这不是个案子,我这个主任就不做了”,没想到,几天后凶手应声落网。他甚至还冒天下之大不韪,舌战群儒,将一起正在紧锣密鼓侦破的“命案”改定为自杀,避免了一桩无头案的产生。
  唯实,是法医最基本的价值观。法医,不仅是一个职业共同体,更应是一个价值共同体。
  不久前,我问小马,你现在已经是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了,现在还熬骨头、出现场吗?
  小马答,还熬,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标准化的实验室,以前的糗事成了老皇历。出现场、做尸检是基本功,是我的看家本领,我必须马不停蹄。
  我明白了,这二十年来,他其实“熬”的是他的风骨。
其他文献
棋 道  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打我记事起,农闲之余总有人找父亲对弈。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连输数盘之后败兴而去。母亲有时候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赢了不当吃不当喝的,你这么不给人家面子,看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总是笑而不语。事实上找父亲下棋的人并没有因为他的不留情面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我当时也不懂谁胜谁负,只知道父亲下棋不愿意被人打扰。我就故意趁他
期刊
最近,心情稍稍有些失落,不为别的,我所居住的小区大面积整治,施工人员将楼下的一丛晚饭花全部铲除了。原本每日里上下班都能与它们见面的,老朋友一般。有的时候,我去幼儿园接两个小宝宝,会特意给两个小家伙指一指绿岛里生长颇为旺盛的晚饭花,告诉他们,这叫晚饭花。“爹爹,爹爹,为什么叫晚饭花呢?”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问。“爹爹”一称,为当地方言,与爷爷同义。“自然是到了要吃晚饭时,花开得最好,才叫晚饭花。”我
期刊
或许,我们是最后一代有保存手稿习惯的读书/写书人。经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轰轰烈烈的“换笔”运动,还会有个别人坚持用毛笔或钢笔撰写文章或著作,但绝大部分写作者,我相信都改用电脑了。年轻一辈除了考试答卷以及填表签名时手写,其他场合,已完全脱离了笔墨纸砚。  我第一次购买个人电脑是1993年7月,书写习惯很快便改弦易辙了,除了个别短文,已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手稿。记得当初北京大学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曾规定晋
期刊
一  哥本哈根冬日的早晨,天色依然很暗。  在酒店十层用早餐时,室内灯火通明,窗外却漆黑一片。用餐的人三三两两,愉快而亲密地交谈,如暗夜的知己。从遥远的幽暗中看这人影憧憧的仿佛午夜的早餐,不知何等感受。  我的心却去了那幽暗中。那里有一个小小的人鱼招引着我。  尽快吃了早餐,趁着蒙蒙的白光,出门,左拐,前行。  街上人迹寥寥,一切都为时尚早。  把自己丢失给石头与水泥的建筑丛林,迷失在河边的清冷的
期刊
一系列与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有关的评论文章,特别是《孔子学院何去何从?》发表以后,不少读者、国际中文教师和本行业相关人士对孔子学院的未来表示担忧,加上近来常有“关闭”孔子学院的消息传来,有不少人认为孔子学院将不复存在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孔子学院,从最初建立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误解,这类不理解和误解分各种层面。比如,有不少人将孔子学院与孔子书院等同,将孔子课堂与孔子学堂等同,还有人认为
期刊
李浩教授结集近年所撰有关唐代石刻研究论文十多篇,颜曰《摩石录》,将由联经出版公司出版,嘱我为序,不敢辞,谨述初读感受,与读者分享。  近年与李浩教授来往频繁,他主办会议我多曾参加,我这边的事情也不免叨扰于他,有这样的机缘,本书中半数文章,先前就曾阅读,时有所获。比如李百药墓志,即从他这里初见,我恰在编订唐诗,李百药为初唐名家,立即据以增写小传,补充事迹。再如回纥公主墓志与双语之安优婆姨墓志,我难以
期刊
阿拉伯和中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历史。阿拉伯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埃及和中国,构成四大文明古国的“半壁江山”,尼罗河和黄河孕育了埃及和中国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学在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历史悠久。埃及学者对中国文学进行大量的翻译及研究,进而促进了中国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加强了中阿文化的交流。在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最早开展中国文学介绍和研究,对
期刊
中国诗歌里的第一朵花 秋日里在玉泉山下读《诗经》,一抬眼,看见面前池塘里的荇菜正在开花。《诗经》首篇《关雎》有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荇菜花是《诗经》中出现的第一朵花,也算是中国诗歌中开放的第一朵花吧。我从水塘中捞起几枝荇菜,手里拎着,打公交,回来放到家里的水盆里。今天上午的阳光下,荇菜就开出了五瓢黄花。《诗经》里的第一朵花就这样奇
期刊
高士图(局部) 五代 卫贤  “举案齐眉”,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成语典故,是古代中国夫妻间和谐的楷模。画家卫贤取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举案齐眉”故事作《高士图》。隐士所居之处山水环抱,野竹密林间显露出青瓦房舍,屋中人物形象古雅:梁鸿端坐于左,案上書卷长展;夫人孟光跪榻于右,托盘高举齐眉。虽陋屋布衣粗食,却神色坦然平和。远望群山苍茫,高峰壁立;近看松竹葱郁,流水潺潺。恰如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画作以人物
期刊
曹志勤先生,我至今仍习惯称他“曹书记”,是我在农村时结交的最大的官,对我有知遇之恩。  我在县城上高中期间,曹志勤是我们张家山公社的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既有权又有威。好多人畏惧他,因为他训人不讲情面。但他其实心地善良,白天训过谁,晚上就到谁家道歉,所以受训的人也很服气。这是我父亲后来告诉我的。他还特别有怜悯之心。有次我从家里返校时没有班车,他以公社书记的身份给我拦了一辆顺路的拉煤车,否则我将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