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高校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更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将“三个课堂”教育、校园新媒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之高度融合起来,发挥更显著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中国梦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62-01
一、“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在不同场合谈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上下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它是对过去峥嵘历史的深刻回顾,是对现在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是对未来国家发展的热切期盼。“中国梦”是一根红丝带,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阵地。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激发青年大学生奋发成才的重要举措。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它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
二、“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用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去引导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形势下,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使之获得广泛认同,形成普遍共识的就是“中国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思想能力代表着生产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科学构筑中国梦、不懈追逐中国梦三个层面,并且将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学生真切感受、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逐梦之旅中受教育、长才干,成为国之栋梁。
1.以“三个课堂”教育筑牢“中国梦”思想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平台,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课堂上深入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和本质要求,科学解读现阶段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讲解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国情、省情、校情相结合,入情入理地促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国梦”入耳、入脑、入心。教学中可通过展播《百年潮·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信仰》、《复兴之路》等影片,借助视频直观生动的形式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引导青年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
校园文化平台(第二课堂)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在活动感悟中凝聚梦想。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在校各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和隐性德育功能,组织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辩论、征文、文艺汇演、团日活动等青年文化精品活动,创作一批优秀文化作品,打响一批青年文化品牌,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营造求真、趋善、臻美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锻炼(第三课堂)是提升实现“中国梦”责任意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路径。通过实践触发思考,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并坚定实现理想的决心。结合“中国梦”主题,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形式,组织新生军训,大学生技能赛事,深入开展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拓展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引导大学生将自己梦想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2.以校园新媒体宣传凸显“中国梦”主题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风尚。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研究新对策,增添新内容,发展新理论。中国梦的提出,是新时期我国关于发展的神圣宣示,也是价值观念的自信和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断夯实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在感悟中凝聚梦想、在磨炼中奉献担当,成为中国梦的热情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自觉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何慧凝(1982年—),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教育硕士,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国梦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62-01
一、“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在不同场合谈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上下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它是对过去峥嵘历史的深刻回顾,是对现在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是对未来国家发展的热切期盼。“中国梦”是一根红丝带,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阵地。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激发青年大学生奋发成才的重要举措。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价值观上的内在一致性,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它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坐标。
二、“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用更有深度、更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去引导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此形势下,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的认识,使之获得广泛认同,形成普遍共识的就是“中国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思想能力代表着生产力,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三、“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科学构筑中国梦、不懈追逐中国梦三个层面,并且将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大学生真切感受、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逐梦之旅中受教育、长才干,成为国之栋梁。
1.以“三个课堂”教育筑牢“中国梦”思想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平台,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课堂上深入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和本质要求,科学解读现阶段中国梦实现的具体路径,讲解宣传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国情、省情、校情相结合,入情入理地促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中国梦”入耳、入脑、入心。教学中可通过展播《百年潮·中国梦》、《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信仰》、《复兴之路》等影片,借助视频直观生动的形式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引导青年大学生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和理解。
校园文化平台(第二课堂)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在活动感悟中凝聚梦想。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吸引着广大学生。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平台,充分发挥在校各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和隐性德育功能,组织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辩论、征文、文艺汇演、团日活动等青年文化精品活动,创作一批优秀文化作品,打响一批青年文化品牌,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为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营造求真、趋善、臻美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锻炼(第三课堂)是提升实现“中国梦”责任意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路径。通过实践触发思考,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并坚定实现理想的决心。结合“中国梦”主题,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形式,组织新生军训,大学生技能赛事,深入开展各类青年志愿者活动,拓展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引导大学生将自己梦想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2.以校园新媒体宣传凸显“中国梦”主题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风尚。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研究新对策,增添新内容,发展新理论。中国梦的提出,是新时期我国关于发展的神圣宣示,也是价值观念的自信和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断夯实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在感悟中凝聚梦想、在磨炼中奉献担当,成为中国梦的热情传播者和自觉践行者,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自觉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何慧凝(1982年—),女,安徽铜陵人,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教育硕士,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