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实践与研究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是当前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本研究以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为例,以0911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实施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研究课程应用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CSCL; 项目课程; 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陆斌(1981—),男,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及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研究。E-mail:154491876@qq.com。
  一、引 言
  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参照点贯穿整个课程内容,让个体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完成完整工作过程,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课程。[1]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点,项目课程对于解决因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所引起的诸多弊端、优化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专家徐国庆博士对项目课程中“项目”概念的定义为:“项目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是职业活动中的实例。” [1]以实例为基础的项目课程往往涉及多种不同的职业角色与工作任务,相较于个体孤立的学习而言,以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基础的协作学习更能符合项目课程的特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是当前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2] 本研究以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为例,以0911班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实施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研究课程应用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设计
  (一)项目课程协作主题设定
  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的项目来源为杭州某装饰工程公司的一个中餐馆设计案例。经过教师的设计调整,该项目分解为“熟悉项目并了解客户要求”、“平面方案设计”、“根据客户要求调整平面布局方案”、“立面方案设计”、“根据客户要求调整立面布局方案并完成方案制作”五项工作任务,课程共计64课时。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这五项工作任务分别作为五个协作主题,并逐一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如表1所示。
  (二)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流程
  此次项目课程采用实时同地CSCL与非实时远距CSCL相结合的方式,即在课堂上师生借助多媒体教室开展实时同地的CSCL,在课后则通过学习网站进行非实时远距的CSCL。同时,根据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一书中“CSCL系统过程模型”图的指导,结合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的特点,笔者制定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流程图。
  三、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实施
  此次项目课程的实施以相关学习网站为平台。网站集成了项目课程管理系统和电子邮件系统,同时内含社区型BBS论坛,项目课程管理系统与学习结果评价标准数据库、学习任务数据库、参考资料数据库相连接。学习结果评价标准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师制定的学习结果评价标准,在协作学习结果评价阶段作为评价的依据。学习任务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师设定的项目课程任务,学生在协作学习开始之前从该数据库获得相关的学习任务信息。参考资料数据库用于存储与项目任务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公共空间设计相关书籍的电子扫描文件、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样本、手绘效果图范例、CAD图库、电脑效果图制作素材等内容。这些专业资料大部分由教师在课前提前导入,供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使用。也有一部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学习参考资料,经过教师筛选择优导入数据库中。BBS论坛与电子邮件作为协作学习及其结果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工具,为非实时远距CSCL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如图1所示,基于CSCL的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共分为七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与最后一个阶段由教师完成,第四阶段由学生完成,而第五、第六两个阶段,即“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结果评价”,则由学生与教师配合完成。第五、第六两个阶段是整个CSCL项目课程实施的重点与关键,其过程也相对复杂,因此详述如下:
  (一)“协作学习”阶段
  在“协作学习”阶段,学生需依次针对五个主题的内容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协作学习。为使协作学习在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笔者选用了学生团队成就分配法(Students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STAD)作为此次协作学习的主要方法。在STAD中,0911班40名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10个工作团队,每队4人,按要求依次完成五个协作主题。每一协作主题的开展步骤皆是:首先,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讲解、技巧示范和范例展示等;然后,学生们在团队中针对协作主题展开实践,掌握课程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在不能互相帮助的前提下参加测试或完成作业。据此,笔者将协作流程归纳为课堂展示、团队实践、测验或作业三个步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内容,“课堂展示”和“团队实践”中选用的项目与“测验与作业”环节选用的项目并不是同一个项目,而是具有一定相似度的不同项目。此外,在“团队实践”阶段,根据协作学习内容的特点,笔者分别采用了伙伴、讨论、协同、竞争和角色扮演五种不同的协作策略。“协作学习”阶段的具体细节如表2所示。
   (二)“协作学习结果评价”阶段
   学生在项目课程中取得的最终成绩由个体成绩和团队成绩两部分组成,两者分别占最终成绩的85%和15%。个体成绩包含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同学评价三个部分,教师对三者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计算得出学生的个体成绩。团队成绩则是团队成员个体成绩的平均值。
  1.学生自评
  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笔者选用了学习文件夹评价法。学习文件夹评价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注重对动态、持续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进步程度的评价方法。[3] 学习文件夹包括自我评价表和作业两个部分,其中自我评价表中共设有五个问题,分别为“通过课程学习,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技能”、“通过课程学习,你巩固了哪些原有知识,提高了哪些原有技能”、“在与团队成员协作学习方面,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如果满分是5分,你认为应该给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打几分,为什么”、“如果重新做一次作业,你认为哪些方面值得改进或改变”。学生在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后都需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回答上述问题,并将自我评价结果会同阶段性作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教师。学生完成学习文件夹的过程也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有所帮助。教师在收齐学习文件夹后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文件夹公布在学习网站上,供学生课余时间相互学习。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通过测试成绩、作业成绩以及对学生协作学习参与度的评价三方面来体现。整个课程共有三次测验和六个作业,取其平均成绩作为测验和作业的最终成绩。协作学习参与度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与课后表现评价两部分。前者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印象作为评价依据,而后者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网站BBS论坛板块上的活跃度以及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探讨专业问题的次数与深度。对每一工作任务的教师评价结果都要在该工作任务结束后公布在学习网站中。
  3.同学评价
   同学评价是指学习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笔者根据赵建华教授所著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学生自我评价和伙伴评价表”的指导,制定了如表3所示的团队成员互评表。学生在每一工作任务结束后需要给团队内的其他同学打分,并将打分结果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出于对学生隐私的保护,教师仅将该部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部分依据,并不公布该部分的评价结果。
  四、 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应
   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课程结束后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和教育比较研究法对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艺术设计0911和0912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同时完成了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但0912班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仅仅只是各自独立学习,并未采用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模式。将0912班学生纳入调研范围的目的在于以其作为参照,比较分析0911班的学习效果。此外,除了在平行班级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之外,笔者还将0911班以往已经完成的其他项目课程与基于CSCL的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一)横向比较
  1.问卷调查的比较与分析
  笔者在0911班与0912班分别发放关于此次项目课程的调查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调查内容包括设计规范与原理、材料特性与规格、方案设计能力、制图能力、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手绘效果图绘制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方案文本制作能力以及课程满意程度,共九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有A、B、C三个选项。其中A项为“大部分掌握”、“有较大提高”或“非常满意”,B项内容为“掌握了一些”、“有少许提高”或“满意度一般”,C项内容为“没有掌握”、“没有提高”或“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0911班在上述九项问题中选择A项的学生均显著多于0912班,如图2所示。其中与协作学习关联度较大的几个方面,如方案设计能力、制图能力、手绘效果图绘制能力、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以及方案文本制作能力,0911班选择A项的学生均超过班级总人数的50%。沟通与合作能力一项,0911班全班40位同学都选择了A项“有较大提高”。在对课程满意度的调查上,0911班有37人选择了A项“非常满意”,占全班总人数的92.5%,而0912班的这一数据仅为40%。
   中选择A项学生数量对比图
  2.课程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0911与0912班在公共空间项目课程中布置的作业、进行的测验以及评分标准均完全相同。笔者将两个班在每项工作任务中所取得的测验和作业成绩进行了统计,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如图3所示。0912班五项工作任务所得平均成绩相互间差距较小,都在72分左右徘徊,且随着工作任务难度与复杂程度的逐渐增加(工作任务的难度从一至五逐渐增加)其平均成绩略显下降。反观0911班,课程起步阶段由于该班学生对于协作学习模式及学习网站不熟悉及部分学生主观排斥新的学习模式等原因,在学习任务一和二中所取得的成绩略低于0912班。其后随着学生对基于CSCL教学模式的逐步接受与适应,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甚至呈现出在工作任务难度逐步上升时成绩不降反升的现象。此外笔者将两个班级五项工作任务所得成绩的平均值也进行了比较,结果0911班比0912班高3.6分。
  作
   任务的平均成绩及总成绩对比图
  (二)纵向比较
   在进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笔者向0911班学生发放了另一份针对公共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及家具设计四门项目课程的调查问卷,其中只有公共空间设计项目课程采用了基于CSCL的教学模式。问卷要求学生在教学方式、评分方式、设计能力提高、方案表现能力提高、制图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能力提高七个方面各选择一门自己满意度最高的课程。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在被调查的七个方面,选择公共空间设计的学生人数均超过学生总数的50%,其中“合作能力提高”一项满意度为100%。
  (二)问题分析及对策
  实践结果显示,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与普通项目课程相比在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及学习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但笔者依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总结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 由团队划分引发的问题
  (1)问题分析
  由于团队的成绩将影响个人最终成绩,因此学生在自由组合过程中出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排斥能力较弱者。自由组合的最终结果是在十个工作团队中出现了两个特别强的团队和两个特别弱的团队。在项目课程开始阶段,各团队之间差距并不明显,但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弱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下降,甚至在最后两项工作任务中出现无法按照教师制定的协作学习策略开展学习的情况。在课程结束时,弱队与其他团队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分组不合理,团队之间本身就存在能力上的差距;第二,项目课程中各工作任务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前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下一个任务的开展,这也直接导致了课程后期弱队越弱,强队越强。
   (2)对策
  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开展前应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其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在学习网站中进行特征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原有专业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测试结果存入学习者特征数据库。教师根据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以优差搭配为原则进行分组,尽可能保证在课程起始阶段各团队的学习能力基本相当。
  2.由自我评价引发的问题
  (1)问题分析
  在学生自评过程中,由于五项工作任务都采用了同样的“自我评价表”,且表中所设置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引导性,导致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大多不够深入且大同小异。此外,由于自我评价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所以部分学生故意对自己做出过高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无法通过学生自评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数学生也没能利用这一方式进行有效的反省与自查。
  (下转第88页)
  (上接第82页)
  (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方面对“自我评价表”的内容进行修改,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的评价表以提高其针对性,同时细化问题内容,增强其引导性,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自然地进入反思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耐心开导与教育使学生理解自我评价的目的与意义,引导其在评价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真实想法做出反馈,对于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评价者提出批评与警告。
  3. 由协作学习引发的问题
  (1)问题分析
  协作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学习依赖性问题。笔者观察到在某些团队内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随着课程的开展以及工作任务难度的增加,这些能力较弱的同学无法为团队做出贡献,逐渐游离于团队之外,成为一名“旁观者”。二是协作策略实施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教师制定的协同、伙伴、竞争、角色扮演等协作策略不够熟悉,在协作学习过程中时而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与学习效果。
  (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自觉强化课前预习与准备工作,尤其是要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对协作学习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其次,教师应在学生协作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习进程,及时点拨、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甚至亲自参与到协作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示范。这样既有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跟上团队与班级的学习进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团队协作学习的效果。
  五、 结 论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总结出了基于CSCL的项目课程相较于普通项目课程所存在的优势,主要包括:第一,使教学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其技能的熟练度;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第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10):4~15.
  [2] Koschmann,T.Paradigm Shifts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 Instruction. In T.Koschmann[A].CSCL:Theory and Practice of an Emerging Paradigm[C].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6.7~9.
  [3]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针对知识形态的教育技术学科,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从学科形成和发展若干标志的角度,即学科基本内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分析和探讨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透过该学科诸多的分歧,试图把握该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面貌、学科核心内容,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学科。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标志; 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研究方法; 理论
期刊
[摘 要] 文章依托中央电教馆—联合国儿基会“灾区教师培训项目”,针对传统校本培训中的不足提出了网络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体系,阐述了网络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准备的三个环节,提出了网络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实施过程和保障机制,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校本培训; 网络; 培训过程;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 A   [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国外研究者针对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TPACK的新概念。TPACK对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国内学者也越来越注重TPACK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但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前教师培养和中小学教学领域,对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关注较少。“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的教育电
期刊
[摘 要] 教育技术学科兴起于20世纪初,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了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很多影响,其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甚至专业名称都在不断地调整变化。在近一个世纪中,美国众多拥有一流师资与研究资源的大学为军队、工商业、K-12教育等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教育技术人才,考察这些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与人才培养模式,试图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形成概括性了解,并为我国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摘 要] 通过连续三个学期对上海电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辍学生的历时研究,运用网上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并了解辍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辍学原因并归纳防止和降低辍学的建议。调查发现,工学矛盾、学习困难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降低辍学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笔者根据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借鉴非学历语言培训机构的办学模式和高职院校的渐进式双语教学法,并遵循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设计了分级梯进的英语
期刊
[摘 要] 以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为切入点,对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的课程实践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从而揭示我国早期电教专业教育的特色与规律,认为其发展经验和教训对目前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电化教育专修科; 课程; 金陵大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黄小英(19
期刊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并描述了利用此模式进行的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发过程。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对网络课程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最后,基于本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总结分析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应用的关键点:(1)以扎实的角色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以The Book of Magic(《魔术揭秘》)一书的汉译过程为例,考察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校MTI翻译工作坊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译者从初译到复译总评成绩提高显著,其语言文字、视觉空间和身体运动智能有所增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信息化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MTI研究生的翻译水平,并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富有新鲜感、趣味性和挑战性,对
期刊
[摘 要]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文作者把它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背景、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提出了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方面践行教师专业标准的设想。  [关键词] 教师专业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会产生哪些影响?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会表现出哪些行为特征?课题组通过对814名陕西青少年进行访谈、量表测量,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六个维度即正向激励、学习懈怠、行为失度、生理疲劳、游戏依赖和人际疏远,展开研究,发现每周游戏次数4次以上、游戏时间4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在学习懈怠、行为失度、游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