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与建章立制,强化责任意识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抓好学生基本职业素质教育。我们在进行学生就业推荐中感到,用工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更看重应聘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企业大都要在员工上岗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而员工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惜时守信的品德等基本职业素质,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抓好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教育学生要讲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练职业技能、尽职业责任,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首先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效益的主要标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以关心人、塑造人、发展人为宗旨,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要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逐步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客观地讲,由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办学条件离高职还有很大差距,還不可能立刻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所有合理需求。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表示出对改善办学条件的责任感、紧迫感。关爱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院、教师的温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张顺下水,李逵上岸”,不求人人成名,但求个个成才。坚信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与培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道德,并掌握一定技能的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同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上进、成才欲望,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十二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坚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
(一)要建立全面育人的体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需要充分调动起校内外力量,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合力,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原则,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抓好以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后勤服务作风、学生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培育起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要建立社会实践育人体制
职业教育要突出技能培养,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体制,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技能,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了解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成才成功的信心。
(三)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体制
学生由中学进入高校,自主意识明显增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自我表现欲望、自我推销意识,已经成为对求职者重要的能力素质要求。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尤其是优秀学生干部),成为许多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对象。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班级等学生组织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功能,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制。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是难以想象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协调稳定的开展,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建章立制,强化责任意识
(一)建章立制,严格学生管理
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一般规律,学院也确实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时空支配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就目前高职院校现状而言,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不强的。在管理上失之过宽,很难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校纪校规,把纪律约束作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
(二)要健全学生管理责任制
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严、要细。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学生早操、就餐、早晚自习、就寝到课外活动,都要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实施阵地化育人,不留管理的死角。要特别注意抓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一在宿舍,学生离校就业,很多人开始也要住集体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公寓这一阵地的育人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差生比例相对较大,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严要严得合理、严得科学。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受表扬少,自信心不强,更需要努力发掘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重视并开展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注意用学生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前进。要经常组织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毕业生中的创业者回校给学生作报告,增强典型教育的可信度、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Stepen L.Yelon.《教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抓好学生基本职业素质教育。我们在进行学生就业推荐中感到,用工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更看重应聘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企业大都要在员工上岗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而员工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惜时守信的品德等基本职业素质,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职业院校要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抓好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教育学生要讲职业道德、守职业纪律、练职业技能、尽职业责任,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对学校而言,首先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效益的主要标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以关心人、塑造人、发展人为宗旨,全方位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要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逐步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客观地讲,由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办学条件离高职还有很大差距,還不可能立刻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所有合理需求。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表示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表示出对改善办学条件的责任感、紧迫感。关爱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院、教师的温暖,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张顺下水,李逵上岸”,不求人人成名,但求个个成才。坚信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教育与培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成为具有健康的个性心理、良好的行为道德,并掌握一定技能的国家、社会的有用人才。同时,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上进、成才欲望,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十二行,行行都能出状元”,坚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育体制
(一)要建立全面育人的体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需要充分调动起校内外力量,形成学生教育管理的合力,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工作原则,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抓好以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后勤服务作风、学生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要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培育起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要建立社会实践育人体制
职业教育要突出技能培养,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体制,通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技能,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了解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成才成功的信心。
(三)要建立学生自我教育体制
学生由中学进入高校,自主意识明显增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自我表现欲望、自我推销意识,已经成为对求职者重要的能力素质要求。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尤其是优秀学生干部),成为许多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对象。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班级等学生组织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功能,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体制。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学校各方面的重视是难以想象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职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协调稳定的开展,形成从上到下,各部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建章立制,强化责任意识
(一)建章立制,严格学生管理
按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一般规律,学院也确实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时空支配权。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就目前高职院校现状而言,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不强的。在管理上失之过宽,很难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严肃校纪校规,把纪律约束作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
(二)要健全学生管理责任制
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严、要细。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学生早操、就餐、早晚自习、就寝到课外活动,都要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实施阵地化育人,不留管理的死角。要特别注意抓好学生公寓的管理。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有近三分之一在宿舍,学生离校就业,很多人开始也要住集体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公寓这一阵地的育人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制度
高职院校差生比例相对较大,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严要严得合理、严得科学。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受表扬少,自信心不强,更需要努力发掘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重视并开展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注意用学生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前进。要经常组织优秀毕业生特别是毕业生中的创业者回校给学生作报告,增强典型教育的可信度、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Stepen L.Yelon.《教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