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腹腔实体肿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ik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引导下肿瘤内植入放射性碘125(^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该方法用于其他腹腔原发或继发实体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2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腹腔实体肿瘤患者进行了EUS引导^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术后1周内采用吉西他滨+氟脲嘧啶化疗方案。包括中晚期胰腺癌25例(胰头癌8例、胰体尾癌17例),胆管癌腹膜后转移、腹膜后腺癌和贲门癌术后腹腔转移各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参照TPS系统估算期望植入粒子数量,比较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肿瘤直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疼痛VAS评分等项目。结果28例患者均经EUS成功植入^125I粒子,平均每次植入粒子数量的中位数为10颗(5~20颗),最多1例胰腺癌分3次共植入30颗粒子,平均单颗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6.2MBq。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0.3—14个月),Kaplan-Meier法评估的中位生存期为9.4个月(95%CI6.5~11.6个月)。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达到部分缓解3例(10.7%),疾病稳定12例(42.9%),进展恶化10例(35.7%,其中8例死亡),3例失访。粒子植入1周后疼痛VAS评分由5.07±2.63下降至1.73±1.91(P〈0.01),1个月后仍低于术前评分(3.53±1.51,P〈0.05)。有52.9%的患者于术后24h内出现发热,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EUS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治疗包括胰腺癌在内的腹腔实体肿瘤的新型介入技术,可明显延缓肿瘤进展,具有稳定的止痛疗效,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内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方法逐渐增多,但成功率报道不一,为此,我们采取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五、慢性胃炎的转归、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癌变预防; 29.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 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印感染有关,而印自发清除少见,故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
1991年9月以来应用硬性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至今已15年,应用此项技术治疗胆管结石1189例,效果满意。本文就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期刊
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缺氧对RNA干扰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表达及功能的影响,观察在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a-109中RNA干扰抑制HIF-1α的效果。方法选择4组细胞分别为食管癌Eca-109细胞和3株稳定转染HIF-1αSiRNA的Eca-109细胞(本实验室编号分别为H2/14号、H3/15号、H2/20号细胞),分别用200、400、600、800μmol/L氯化钴模拟缺氧,缺
期刊
近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小肠疾病亦是一类常见病,尤其是克罗恩病、小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腺癌等。小肠疾病由于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等因素,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各种传统检查方法如明^99mTc核素扫描、小肠钡灌造影术等,均因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因此非常需要有助于诊断小肠疾病,尤其是能提供较为直观观察的新型器械。
胰管结石(pancrealic ductal stoncs,PD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PDS的报道逐步增多。PDS主要依靠B超、CT、及ERCP、MRCP(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进行诊断,多数患者确诊后需手术治疗。近年来,我科对PDS患者进行了内镜诊断和相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而目前国内文献中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膈肌损伤的报道不多。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5年9月间发生膈肌损伤2例,报道如下。
目的介绍腹腔镜技术在嵌顿性斜疝中的应用技巧,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30例成人嵌顿性斜疝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探查+肠切除吻合+疝修补术。复位困难者或因肠梗阻而使操作空间过小者中转行传统术式。结果4例麻醉后自动复位者行腹腔镜内环口缝合、置网疝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laparoscopic hemiorrhaphy,IPOM法)。17例镜下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