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述评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党的执政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的研究概况、本身的内涵、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这些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的研究,明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指出了在当前执政安全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更为后继者研究党的执政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共产党;执政安全;文献综述;挑战;现状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1-092-05
  2021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日,这样一个大党历经风雨,跨过千山万水,依然能够雄姿英发,是与其注重加强自身执政安全离不开的。党的执政安全关乎党自身、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以及根本利益,掌握好党的执政安全,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利益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党的执政安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党的执政安全的内涵、面临的国内挑战和国际挑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笔者从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执政安全本身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说明,最后对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当前执政安全研究的现状给予相应评析,以期推动在党的执政安全研究方面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一、党的执政安全研究概况
  2020年9月17日,笔者在中国知网上面对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的期刊论文和学术期刊进行相应检索。可以看出,关于党的执政安全方面,2002年就有学者开始进行研究,每一次研究都是与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相结合总结得出一定的观点和论断。例如在2002年5月10日,一篇发表在《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题目为《构建新世界中国共产党执政战略》的文章,就是与当时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江泽民“七一”讲话的内容,写出的一篇关于新世纪执政战略,包括探索执政规律的出发点、确立执政指导思想、明确执政具体目标、更新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丰富执政资源、转变执政方式、攻克执政难题、纯洁执政细胞、造就执政保证、优化执政环境和实现执政使命等内容。[1]这篇文章是对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的较早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的论述,与新时代相结合,相关的期刊论文有《全面从严治党与执政安全》《意识形态视域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时代下影响执政安全的党内因素探析综合》,就此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在研究党的执政安全时,与当时的具体情况和时代背景相联系,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了时效性和继承性相统一的研究方式,对后来学者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党的执政安全面临挑战的主要观点
  不少学者在研究党的执政安全时不仅对其内涵进行相应阐述,也对其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给予了相应的分析,指出执政安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综合来讲,主要包括国内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的因素和国际上对党的执政安全的不利影响。
  (一)党的执政安全的内涵
  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的内涵,邢文丽在《新形势下如何确保党的执政安全》一文中明确指出,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运行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2]这里的掌握权力就是指执政党对权力的掌握,这种掌握是基于人民群众希望的权力掌握,而不是私权的掌握。而控权是掌握权力之后的另一种方式,執政党在这方面是否具有领导和控制能力,一要具备正确的理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控权过程中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二是要靠相应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加强执政党控权的关键要素,制度的设定要合理地建设在控权的基础范围之内。
  张祥在《改革开放环境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中明确指出,执政安全是指政党执政不存在危险或者受到内外执政风险影响下能保持执政地位。[3]这里对执政安全的阐述是建立在国内安全和国外执政安全的前提下。在党执政过程中,党内有的同志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着不合乎人民利益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问题,这是对执政党执政安全的重要威胁。李芳云在《意识形态视域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中指出,党的执政安全是能够稳定地执掌政权,有效化解无形和有形的执政风险,使得执政体系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4]这是对党的执政安全体系方面进行的论述,指出维护党的执政安全要做好舆论工作,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宣传。这在党的执政安全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总之,关于党的执政安全内涵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阐释和说明。但总的来说,党的执政安全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分不开的,需紧紧依靠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也是同党的执政安全相联系的。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二)执政安全面临的国内挑战
  从国内因素来看,有的学者在分析党的执政安全时,从自身的信仰、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进行阐述。[5]例如徐晨光在《党的自我革命与执政安全》中明确指出:首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够使党在执政时保持生机和活力。其次,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所在。[5]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使党的组织建设具有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同时也可以抵制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利因素,对于这种弱化要及时防范并加以打击,将其遏制在源头。
  也有的学者是从社会信任危机角度阐述对党的执政安全的威胁,包括政治领域信任危机、经济领域信任危机和社会生活领域信任危机。[6]例如张明在《高度重视社会信任危机对党执政安全的威胁》中明确指出:首先,在政治领域信任危机中指出,这种信任危机使党执政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主要是不能够完全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其次,是经济领域信任危机。学者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重视,然而生产经营者却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生产出一些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最后,是社会生活领域信任危机。主要包括社会公益组织信任危机和陌生人群体信任危机。社会公益组织信任危机主要指的是在公益组织中出现公益虚假事件,比如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这就使得人们对公益慈善的热心大幅降低[6]。而陌生人群体信任危机主要是指在社会中出现一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民群众却遭到冷漠、碰瓷、讹诈等敲诈钱财的事件,造成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还有的学者是从意识形态视域下对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加以研究。例如李芳云在《意识形态视域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中指出,随着社会多样性的发展,党的意识形态逐渐被削弱。一方面随着社会多样性的发展,社会阶层出现了分化,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同时也指出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致使社会成员对党的执政认同有被弱化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催生了社会现实问题的复杂化。
  除此之外,有的学者还通过对当前中国新形势的分析,在党的内部通过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来确保党的执政安全。[7]例如徐晨光、黄智勇在《全面从严治党与执政安全》中指出:首先,在作风建设当中要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党的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党的基层干部要深入基层,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其次,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的思想建设主要是对党员基层干部出现的思想懈怠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同时要建设好相应的制度。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确保执政党控权的关键。最后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严密的组织架构、严格的组织设置、严肃的组织纪律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基本特征。[7]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来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以此达到总揽全局的效果,增强党的领导控制力和号召力。
  (三)执政安全面临的国际挑战
  党的执政安全除了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在国际方面也对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和严峻的挑战。
  首先,就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全球化扩张。全球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西方思想的全球化扩张给中华民族固有的思想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每年的圣诞节,在中国大地上燃起了一种过圣诞节的欢乐氛围,甚至有人把它当作一种固定的节日进行看待,殊不知圣诞节起源于罗马,它代表的是西方的一种思想文化,而这种思想文化通过渗透已经进入到中国的寻常百姓家中。这种思想文化的渗透,确实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思想交流。但是不能过度侵蚀我们固有的传统文化思想,一旦过度,势必会导致类似的思想文化完全渗透,这就使得我们会丢掉自己本民族该有的传统思想文化,最终由于渗透过多导致对党的执政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其次,是西方势力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推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别是以军事武力威胁其他国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对执政党安全执政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再次,恐怖主义也威胁着党的执政安全。恐怖主义主要是指一些恐怖武装分子通过劫持、绑架、勒索等行为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恐怖主义的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对执政党安全问题构成相应的威胁。近年来,在和平统一发展的背景和主题下,恐怖主义相对之前有所缓解,但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
  最后,在国际外交上,西方敌对势力不断遏制中国的发展,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使得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西方敌对势力为了阻止中国的外交,不断煽动国际社会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行遏制,挑拨中国与少数国家外交关系,制造相应矛盾,阻止与其进行外交,威胁着党的执政安全。
  综上,对于执政党安全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是存在于国内因素当中,国内因素占主要部分,而国际因素只是占到次要部分,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从自身分析国内能够影响党的执政安全的因素。
  三、党的执政安全研究的现状评析
  从各位学者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执政安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取得与党的信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政治生态安全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
  (一)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从历年学者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关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意识形态领域、改革开放环境背景下党内自身建设、大数据时代下的执政安全问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通过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对比阐述,使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执政安全研究的必要性,拓宽了人们对执政安全研究的视野,加深了对执政安全研究综合性的认识。
  (二)研究的方法多样化
  当代学者研究采用了历史与当下相结合的方法,认清历史,结合当下,为执政安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徐晨光在《党的自我革命与执政安全研究》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不断总结经验,对党的执政安全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虑,留下宝贵财富。[5]同时运用学科领域交叉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相互结合。例如黄相怀的《大数据时代保障党的执政安全的着力点》,从政治、意识形态、经济三方面诠释党的执政安全。学科领域交叉方法使研究对象具有互通性,涉及方面比较广,范围比较大,能够很好把握和诠释。[8]
  (三)获得相同的结论认知
  首先,坚持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带领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使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些经历全国人民有目共睹。党在执政过程中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安全方面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
  其次,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所在。先进性体现在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思想方面优于其他理论体系,具有显而易见的先进性。党的纯洁性在于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一心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确保党执政安全的有力保证。
  最后,党的执政安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执政安全与人民群众不可分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执政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脱离了人民群众,执政的安全风险就会大大增加,特别是要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多听一听来自人民群众的最广泛的声音,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基础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最稳固的基础。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成果之外,在党的执政安全研究中,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这种深化和拓展主要针对国际方面,不少学者在研究党的执政安全过程中,对国际因素只是稍加描述,并没有做详细具体的阐述,这就使得人们在阅读党的执政安全相关研究文献时,对国际方面的研究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在此方面应当有所加强和拓展。例如在外交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咄咄逼人及不断地挑唆,发表不当言论,甚至在中国内政问题也进行干涉,阻碍中国的完全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的执政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只有更加充分研究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对党的执政安全的影响,才能为今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提供全面把握。
  参考文献:
  [1]  陈小林.构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战略[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02).
  [2]  邢文利.新形势下如何确保党的执政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04).
  [3]  张祥.改革开放环境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02).
  [4]  李芳云.意识形态视域下党的执政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理论探索,2016(02).
  [5]  徐晨光.党的自我革命与执政安全[J].红旗文稿,2019(20).
  [6]  张明.高度重视社会信任危机对党执政安全的威胁[J].领导科学,2012(21).
  [7]  徐晨光,黄智勇.全面从严治党与执政安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2).
  [8]  黄相怀.大数据时代保障党的执政安全的着力点[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04).
  【责任编辑:刘中雁】
其他文献
当前,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方式与风格趋向戏谑化,隐性表达着自我展示、叛逆抵抗的指向,这与社会发展、网络环境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德法并重的基础上,通过主动贴近、平等对话,让教育回归大学生生活,建立高校与大学生、网络之间的良性平衡,实现三者之间融通有无至关重要。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红三军(1934年10月25日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动摇反动统治基础与统治秩序,开展如火如荼革命活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为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与红六军团西征胜利会师、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创造重要条件。在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开展的革命活动中,整体呈现出特有的革命意志与革命情怀,蕴含着丰厚的革命精神。其
5月17日至18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赴天津调研民政工作,并召开民政工作座谈会。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天津市副市长周德睿分别参加有关调研和座谈。在滨海新区泰达街道华纳社区和和平区新兴街道朝阳里社区,李纪恒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志愿服务展馆和日间照料中心,深入了解社区以党建为引领。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作出了系统概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和治理体系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未来发展远景的突出效能,“中国之治”亟待开辟新的发展境界。“中国之治”有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生成逻辑。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赋予的科学方法体系,深刻渗透于“中国之治”的生成发展过程之中,探寻其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可以为更好延续
英国教育管理学者安东尼·塞尔登指出,以人工智能介入教育为标志的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到来,将颠覆性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或者说从根本上改变着过去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流程。从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教育革命是有组织的学习的启始,这包括家庭和人类社会开始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学习对象通过文字或其他方式代代传承下来。第二次教育革命是以学校和大学为标志的,有一批专门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以传播知识,教化人生为职业,这包括柏拉图学院和中国孔子的知识文化传播等。第三次教育革命是以印刷普及为标志,喻示着知识文化的传播已经
摘 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大数据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成效。在实践中,为推进大数据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应积极搭建统一的党员数据管理平台,强化党建工作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化党建工作相关制度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党建工作;重要性;实施路径
摘 要: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始终不放松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面回应时代问题不断生成和增强的政治领导力。坚持党领导一切工作、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原动力,拓展协商民主渠道、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覆盖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科学力是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 要: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性修养的核心要求是保持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永葆先进本色。青年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员数量多、社会覆盖层面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沈南燕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党支部书记。井冈山是党史上熠熠生辉的红色地名、赤色地标。身临其境之后,这个红色地名以其穿越时空的力量,给予我们深刻启迪和感悟:作为部管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进一步实现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作为以保护弘扬地名文化遗产尤其是红色地名文化资源为己任的社会组织。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民政局坚持“三个注重”,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行业协会商会172家,其中市本级96家。注重党建引领。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市民政局党委批准成立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负责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的党建工作。市工商联党组批准成立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