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m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作为一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处置权力,获得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以及主要国家或地区普遍认可,并被纳入国际标准指导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我国立法以及金融监管框架中尚未确立该权力,现实中还存在基础性法律缺失、监管规则适用的空白或冲突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汲取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来完善相应制度,妥善应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以维护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健性。我国应当建立健全金融净额结算法律制度、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商法体系、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规则框架,从制度上解决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有效性及其实施问题,这样才能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妥善应对风险、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韧性。
其他文献
思政课"四史"学习应以道路问题为核心,将生动的中国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思想辨析、事实论证、情境体悟、活动体验等,自主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问题,从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中国精神和担当,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蔡澄清老师把“立德树人”落实在“师德观”与“树人观”两个层面。教师层面:首重师德,强化新课改,教书育人,点拨改革创新,做知识与精神的播种者;其“八字指针”是“改革——实验——总结——创新”。学生层面:狠抓训练,多予探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八字箴言”是“知识——能力——修养——习惯”。二者互为推进,高效推动新时期的新课改、新教材背景下的新点拨,努力
道德与法治课堂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当代中学生身处各种价值与舆论观点碰撞的裹挟,教学要将时事热点素材引入课堂情境,引领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过程。深入分析事件的本质,学会辨析各种爱国观念和行为,澄清价值并体认自身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与使命,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并在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
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低年段分散学习基础上,六年级上册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开展"专册"学习。如何以宪法精神为主线,沟通"法"与学生生活,启蒙法治思维,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展开了务实的教学探索:
期刊
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相关内容不断落实的过程中,“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已经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了有效深化。因此,班主任当前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水平发展并不完善,不具备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所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新课程、新《纲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发挥家庭教育的各种优势,共同努力,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既是身体教育,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学校体育亟需通过“十大”育人体系发挥其“四位一体”功能,落实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辩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学校体育重要的育人功效和价值,探索学校体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单元呈现了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进程,其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教研团队,乃至整个学校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依托本单元整体设计、实施"四史"专题教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和课外实践激扬爱党爱国精神;秉持儿童立场创生"红船精神"主题班会课,运用情景剧表演、故事讲述、宣讲行动等活动让"活
期刊
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理念的变革,意味着在劳动教育活动设计中要体现劳动素养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要求活动设计强调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性、对劳动评价的前置性和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性。借鉴逆向设计理论,遵循明确预期劳动成果、确定基于劳动表现的评价证据、选择合适的劳动实践内容的总体思路,设计劳动学习目标、评价依据和内容,在劳动实践的深度理解和持续参与中,实现认知建构、能力提升和价值理解,促进劳动素养养成。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从一线教学实践来看,计算教学偏重于"如何算",弱化了"为何这样算",即重视计算的技能训练,淡化对算理的理解。这种不讲"理"的计算,让学生倍感枯燥。如何让计算教学理法交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爱上计算呢?笔者以五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谈一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