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健康需求的旧社区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os_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众健康是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市锁金村社区为例,运用POE即使用状况评价对住区内各年龄段人群景观使用行为进行记录,得到重点考虑景观公平的多样改造设计要素,兼顾居民需求的社区景观优化建议,从健康需求的角度出发优化社区景观,以推动健康社区的完善构建和健康城市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老旧社区;公众健康;使用状况评价;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02
  0 引言
  “健康”一词发展至今,正逐步脱离单纯意义上的体质强健,可细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当代城镇居民在室内进行日常活动的时间占比高达全天的90%,居住和生活的社区空间更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1]。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倡导的健康城市运动,以促进居民健康为导向的社区景观空间优化更有利于城市居民获得健康生活。当前,国内的规划设计专业人士已充分注意到公众健康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成果集中于园艺疗养、康复花园和城市社区综合管理领域[2],缺乏对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社区景观健康效应的全面深入的考量。
  基于以上,文章以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老旧社区中的景观使用行为加以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老旧社区与新时代公众健康需求的相互关系,进而揭示各年龄段社区居民对公众健康的不同诉求,并对健康友好型社区景观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健康住区改造提供初步的理论研究基础和改造实践方法。
  1 公众健康需求与社区景观
  1.1 公眾健康需求
  文章兼顾景观使用行为在提高身体素质、缓解精神疲劳、促进社会交往等多维度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结合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3],将公众健康需求归类概括为感官需求、活动需求和情感需求三大方面,依次对应感官需求、活动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体现。同时,依据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素质、心智发展和心理社会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年龄层次群体进行了分类归纳。
  不同年龄层次的景观使用行为和公众健康的需求相关联,并且随着年龄跨度增加,各年龄组人群在使用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越明显。如儿童和青少年更倾向于活泼生动的环境和可供攀爬娱乐的场所,在活动需求方面体现出较高的需求;青年人则更注重植被绿化程度、户外静坐环境的优劣、缓解压力的可行性等,在感官、活动、情感三个需求维度皆表现出近乎相同水平的重视程度;中年人和老年人则更易于接受中、低强度的活动,整体更偏向于活动和情感需求。尤其是老年人,非常注重情感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2 旧社区景观与公众健康的关系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城镇化率由1982年的21.13%激增至2018年的59.58%。作为极速城市化的产物,旧社区景观具有社区景观的基本特征,并由于时间跨度,与现有健康需求产生了多方面的脱节。作为兼有开展日常活动和体现健康需求功能的综合体,旧社区空间还具有景观营造方面的多层次矛盾,存在与公众健康需求相关联的多方面问题。为此,文章以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进行旧社区景观调查研究,借助居民日常的景观使用行为,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不同方面的健康需求,以从多方面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为优化老旧社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2 基于健康需求的旧社区景观研究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考虑到公众健康需求包含各年龄族群对于健康的不同理解,以及多数老旧小区存在单一老人族群的年龄占比问题。在综合多方因素后,选择了具有丰富年龄层次的南京市锁金村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样地。
  锁金村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辖区总面积6km2,建于1984年。周边设施齐全,有完善的学习、办公、行政场所,兼有多层次的年龄族群,在健康需求的多样性方面拥有完善的数据支撑。辖区内设有多处公共绿地,可以满足锁金村居民的日常景观需求。鉴于本次研究面向多年龄层,重点关注不同维度的公众健康需求,故选择沿主要道路分布的公共节点研究。
  2.2 研究方法
  借助居民在社区中的日常使用行为来分析公众健康需求时,笔者采用使用状况评价的方法。使用状况评价(POE)全称为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国内的使用状况评价吸收了西方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以环境心理学为主的多学科发展和国内景观研究进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园林绿地的使用者行为调查中。本研究借助POE,对不同时段内的不同年龄群体行为进行统计,以此分析老旧社区景观在公众健康需求方面的改善方法。
  2.3 研究结果
  调研选择的锁金村社区由于建成时间较早,社区内的景观用地存在面积较小、分布分散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实地调查情况 和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使用习惯,从社区内部选出了4个主要的公共节点,将其作为景观使用行为的场地依托。通过对各个场地的实际调查,并用POE进行注记行为分析。依据居民的景观使用特征,可以总结为时间使用代表性和人群使用代表性两大类。
  3 南京市锁金村健康型社区景观设计优化
  根据本次POE研究,可知公众健康需求和社区居民的年龄跨度、不同场地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笔者以锁金村调研结果为例,结合社区居民不同的景观使用行为,提出以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老旧社区景观设计优化建议。
  3.1 打造公平使用的社区景观
  3.1.1 多年龄段的需求考虑
  公平使用的社区景观需要综合各年龄段对于健康的不同需求,其中既应包括以老年人、儿童为主的弱势群体,也应包括社区景观使用频率较低的青年人、中年人。通过现场考察与问卷调研得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对公众健康的侧重点不同,儿童更倾向于颜色活泼生动的铺装,可供肢体舒展、攀爬娱乐的功能设施,更注重感官需求的多彩性、可变性和活动需求的多样性、互动性。老年人则更关注景观座椅设计,打牌、下棋、聊天等交往需求能否达成,偏向感官需求的安全舒适性和情感需求的复杂多样性。青年人和中年人在场地内的景观使用行为多样,在感官、活动、情感需求方面皆表现出近乎同等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旧社区景观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多年龄段特征,明确各年龄段对于健康需求的侧重点,在感官感受、活动体验、情感抒发等多维度结合场地原有条件进行改造。考虑到旧社区的人群结构组成多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因此更应注重以其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健康需求。要注重特定年龄群体在某一需求方面的突出要求,在顾及其他年龄群体低需求的同时,对有突出需求的景观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3.1.2 景观场地便捷可达性
  合理的社区景观空间布局能使居民更方便地到达公共节点,是居民前往景观开放空间实现健康需求的重要先决条件。同时,优质公共空间的良好可达性,也是社区景观空间的分配公平体现[4]。應从空间步行可达性、场地夜间可达性等方面入手优化社区景观空间布局,合理建立步行联系路径,使居住范围内的社区景观绿地得到充分利用;考虑场地的夜间可达性和道路照明设置,提升居民对社区景观空间的认知程度,提高健康活动需求在开放空间内的实现度。
  在进行旧社区景观改造时,应充分认识到更新主体景观资源较少、景观用地受限的特点,重视景观通达性,对景观节点内部、各处公共景观节点之间、社区住宅和景观节点之间的道路进行优化。优先对已有的景观空间进行可达性分析,重点考虑弱势群体的步行舒适和容忍范围的划定,在通往场地的道路上增设慢行步道,并搭配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卫生间、垃圾箱、照明点等,力求完善使用者对场地便捷可达、道路友好通畅的感官需求。
  3.2 改善社区景观设计要素
  3.2.1 植被绿化方面
  社区公共空间里的植被覆盖率、植物质量优劣、植被种类配置等都对健康的社区景观使用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锁金村社区景观调研也得出各年龄组皆对社区植被绿化展现了一定层次的需求,其中以青年、中年族群为重,更加注重植被绿化优越、颜色配比丰富的感官需求。老旧社区景观多存在功能分区混乱、维护水平低等问题,为契合新时代的健康需求新发展,应对其中的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提升改良。
  在未来的旧社区景观改造方面,应优先考虑植被绿化方面的改善。在原有场地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运用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对社区环境设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5]。公共空间内要多选择季相变化丰富的植被,整体多采用自然型植物配置形式,从而营造温暖柔和、观赏性强的植物氛围,迎合居民对植物的感官需求。同时,要在植物绿化方面引入生态产品生产的理念,在居住区绿地角落处额外开辟园艺种植花园,回应老年族群对于田间劳作的渴望[6]。通过劳动放松身心、舒缓精神压力,使居民可以享受绿色无污染的鲜花、果蔬,同时增进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终达成情感需求方面对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追求。
  3.2.2 功能设施方面
  要为长期运动的有效开展设置康体活动设施,兼顾全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根据各年龄组使用习惯,设置多样化、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功能设施,如要设置适于儿童、青少年的户外游乐空间,在社区景观空地的围墙上增设攀爬木条,下方设置沙坑,在对场地进行微改造的基础上,为儿童群体创造可进行多样性活动的空间,满足健康活动需求。
  同时,要注重场地间绿色步道的联系,设计中依据社区景观场地间的通达性,合理规划绿色行走路线,将连接各场地的步道作为一项特殊的康体功能设施,提升道路空间的健康服务功能。
  3.3 综合社区居民的具体需求
  注重参与式设计在老旧社区改造中的重要地位,综合考虑社区和社区使用者群体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方向,以民主的主观批判为起点,重点考虑老人、女性、残障人士的需求[7]。在进行具体的社区景观优化过程中,还需根据社区的特定场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问题、居民实际需求等因素灵活设计改造优化方案。确立公众参与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引入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8]。在提升社会资本和促进社区健康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共赢局面,为老旧社区景观改造注入来自使用者的可靠经验。
  4 结语
  老旧住区景观的健康改造是健康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议题。要借助居民日常的景观使用行为,分析其中所体现的不同方面的健康需求,多方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为改善老旧社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居民对健康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年龄层的居民都想追求高品质的健康景观,因此,对与居民健康需求产生激增矛盾的旧社区景观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改造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全力推进健康型社会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师更应牢记城市粗放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代价,并将环境与健康问题作为社区改造设计的重要考量。
  未来还要继续完善老旧社区的景观营造,综合考虑各年龄层次居民的多维度健康需求,探索可行的健康社区景观设计方法,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社区归属感,为未来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煜.疾病预防视角下的当代健康社区设计理论初探[J].住区,2016(06):28-33.
  [2] 李晓颖,石潮刚.康复花园设计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1,9(03):17-19.
  [3] 李姝媛,冷红,袁青.基于冬季公众健康需求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2018(24):20-23.
  [4] 魏方,余孟韩,李怡啸,等.基于战术都市主义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一种促进景观公平的实践路径[J].风景园林,2020,27(09):102-108.
  [5] 贾梅,金荷仙,王声菲.园林植物挥发物及其在康复景观中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6,32(12):26-31.
  [6] 钱志阳.解读环境设计与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J].设计,2020,33(15):96-98.
  [7] 亚历山德拉·罗萨里奥·蒙卡约·维加.绿色参与式社区:加强城市景观的社会行动[J].风景园林,2019,26(02):32-42.
  [8] 张园园.从公众参与问题探讨“以人民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J].设计,2020,33(03):71-73.
  作者简介:姚玥璇(2000—),女,安徽歙县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卫晨(2000—),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李晓颖(1977—),女,河南西平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景观设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历史中,艺术作品作为贯穿始终的交流媒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风格是整个艺术作品体系的灵魂。任何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载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最具有发言权的见证人、经历者。因此,挖掘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唐代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对唐三彩的各类作品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了解唐三彩的整体特征和文化价值,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和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文化内涵。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
期刊
摘要:细读《受戒》中的乌托邦文化,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破戒”之处,有很多与世俗眼光不一致却又引人向往的地方,这便是《受戒》中文化异质性所在。本文围绕异质性展开,通过阐述何为异质性、分析文化异质性在《受戒》当中的存在、探究为什么小说中会存在这样一种异质文化,对《受戒》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关键词:《受戒》;汪曾祺;文化;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I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
期刊
摘要:乔治·迪迪·于贝尔曼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史家,同样也是作为策展人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全方位学者。本文分析其以“残存与症状”为主的图像研究理论,探讨艺术与记忆、痕迹、历史、时空之间的多重关系,继而归纳出其展览实践的脉络和线索。  关键词:迪迪·于贝尔曼;残存图像;美学;历史;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3  1 关于迪迪
期刊
摘要:冯梦龙认为通俗文学居“六经国史之辅”,主张通俗文学应当“情真”,做到“谐于里耳”,从而达到以情教人的效果。《卖油郎独占花魁》收录于冯梦龙“三言”之一的《醒世恒言》第三卷中,是“三言”中艺术水准较高的一篇。该小说叙事真切、语言通俗,充分反映了冯梦龙关于通俗文学创作的艺术主张。冯梦龙的“情真”说、通俗化、“情教”说之间联系紧密。本文以《卖油郎独占花魁》文本为根据,分析冯梦龙通俗文学主张在小说中的
期刊
摘要:艺术类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责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本文立足于一线辅导员工作体会,简要梳理分析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并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特色做法。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出现了许多由环境引起的邻避运动。涉及环境的重大项目不断陷入“一上就闹,一闹就停”的窘境,如何避免与化解邻避冲突,成为近年来城市治理面临的典型挑战。本文通过国内外研究对公众参与邻避运动的影响因子的分析和归纳,从文化建构、空间剥夺、政治效能3个方面建构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发现文化建构因素在公众参与邻避行动中
期刊
摘要:渭南市作为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广泛,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也非常丰富。近年来,传统村落由于保护力度不够而出现了一些空间问题,民俗节庆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问题。本文以合阳县南长益村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民俗节庆空间的问题,分析总结节庆活动对空间的需求,探索适合南长益村民俗节庆活动开展的空间保护与更新方法。  关键词:南长益村;民俗节庆空
期刊
摘要: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图腾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起源,也是研究民俗历史的宝贵资料。中国海南地区的黎族以蛙作为图腾,并衍生出蛙形纹,如今这些蛙形纹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消失。在强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形势下,利用符号学原理,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黎族蛙图腾,对于了解原始社会文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符号学;图腾纹样;黎族;蛙形纹  中图分类号:J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建立包括资源维和市场维两个维度下的10个指标的旅游生态位评价体系;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计算延安市4个五级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生态位分值,结合聚类分析,将延安市五级红色旅游资源划分为3种类型,指出各类红色资源的功能、优势、劣势及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扩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各景区应积极采取生态位分离、扩充等策略,优化竞争关系,形成互动合作的局势。  关键词:生态位;旅游资源;延
期刊
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乡土聚落文化与历史积淀形成的物质空间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社会经济转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社会因素给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以陕西省韩城市清水村为例,对传统村落的空间景观进行特征分析与总结,注重物质要素与文化的联系,提出清水村传承保护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景观;保护更新;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