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探究与劳动技术无痕衔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75-02
  小学《科学》与《劳动技术》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不少内容上又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如果合理整合,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在原有“相关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平台上,构建一种新的学习平台。打破过去课堂教学专制、被动、封闭和单一的弊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民主、自主、开放和多元,与相关学科协调。“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新课标)现在小学科学现状是,专职教师较少,大多是有语文、数学、劳技、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兼任,这种现象看似对科学教学是不利的,其实不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对科学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是有一定好处的。在此,就以小学《科学》和《劳动技术》整合为例,浅谈学科整合、资源共享的好处。
  当下,不少学校的老师在《科学》和《劳动技术》教学中,心有余而“料”不足。科学课缺观察样本,少实践活动,背实验操作。劳技教育缺材料制作、无实践基地,走过场,殊不知这两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独特载体。而在校园以种养丰富绿化,开辟校园种养殖科研小基地,能有效提供给学生劳动实践与科学实验既便捷又安全的活动场所,可随时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科技实践活动,感受、了解生命的产生、成长、发展过程。
  小学《科学》与《劳动技术》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不少内容上又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挖掘两门学科中种植、养殖的共性资源,开辟校园种植、养殖小基地,建立班级种养殖科研小基地,让《科学》与《劳动技术》通过种养实践活动亲密架桥,互助互补,使程资源有效整合利用,便能解决科学课缺少实体观察样本与探究含量这一对难解决的矛盾,发挥出学科整合的最大实地体验、实践资源,有效解决了劳技课缺少种养活动,缺乏科技效应的难题,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受益,让教育受益。
  一、 求同存异——挖掘两学科共性资源
  小学科学“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人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据我们初步统计,小学阶段涉及动植物种养、观察的课程,科学课约占总课时的21.25%,劳技课约占总课时的18.2%,尤其是三年级科学占了年级总课时的50%,四、五年级也占了25%以上。
  在《科学》教材中,各年级涉及的单元有:上册,三年级有植物、动物单元;五年级有生物与环境;六年级有微小世界;下册:三年级有植物、动物的生长;四年级新生命单元;六年级有环境与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各年级涉及的课程有:上册,三、四、六年级种养植各有3课时;五年级种植2课时;下册:三、四、五年级种养殖各3课时;六年级2课时。所以,只有开辟校园种养殖科研小基地,种养实践才能落实到实处,劳、科技资源整合有了可能。
  为此,我们根据《科学》与《劳动技术》两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本地种养特点,制定了种养计划,确定种养品种和观察研究重点。
  时间 种养内容 年级分工 观察与研究
  三月 播凤仙花扦常春藤 三、五年级 观察种扦成长
   果树、桃花观察 四、五、六年级 观察
   蜗牛的养殖 三年级 养殖、观察
   上半年蔬菜种养 四、五、六年级 开展种养实验
  四月 蝌蚪的饲养 三年级 养殖、观察
   草履虫的培养 六年级 培养、观察
   油菜花的观察 四年级 跟踪观察
   养蚕观察凤仙花 三年级 亲历成长过程
  六、七月 收获种子 四、五年级 观察保存留用
  九月 水生植物种植 三、五年级 观察、管理
   无土栽培 六年级 实践观察
   绿豆发芽实验 五、六年级 跟踪观察研究
  十月 蚯蚓的饲养 三、五年级 养殖研究
   下半年蔬菜种养 四、五、六年级 开展种养实验
  十一月 油菜的种植 三、四年级 种植观察研究
   蚕豆种植 三、六年级 种植观察
  二、学以致用——开辟科学、劳技实践小基地
  《科学》和《劳动技术》学科的基地建设非常重要。像三年级科学课程中,既要种凤仙花又要观察养蚕,四年级要对油菜花、桃花、南瓜花进行观察,五年级要做绿豆种子发芽试验、研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六年级要给草本木本植物分类、对草履虫进行研究等等,一年四季,几乎连续不断。特别是凤仙花的种植观察,从种子到开花结果长达5个月,养蚕也要经历一个月。这些了解动植物生命周期的知识,光用嘴巴说说孩子不会明白,任课老师要准备这些材料也是一件轻易不能办到的事情,况且不让学生亲历种植、养殖、观察的过程,怎能让学生有深刻印象?而一周两三节科学课,又岂能经历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所以我们把《科学》教学与《劳动技术》实践活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校园种养替代绿化、丰富绿化,在校园里的围墙边,开辟出可让学生种养的实践小基地,且划分成4~5平方米的小块,分配到三、四、五、六各年级,成为年级“小科研基地”,主要是种植一些花草,如凤仙花、常春藤等;另一方面,在学校附近租了几亩地,也划分到各个班级,主要是种植蔬菜、桑树等,并且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指导学生种植。同时将学校旧的停车棚改造成饲养室,上课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养的小动物暂时放置在内,避免带入课堂影响学习。让学生在种养植的实践活动中,亲历动植物生长的过程,观察它们的花开花落,生活习性。通过种养殖活动,不光能为科学课堂教学准备和积累难得的教学材料,而且还能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劳动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延伸到劳技实践的探究活动中去,使教学活动从枯燥的知识说教、灌输中解脱出来,走进生活,走进实践,走进探究、发现,让劳科技教学探究活动真正拥有自己的一片活动实践空间。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 教学相长——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科学课要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者图片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种养殖科研小基地,是学生和教师的乐园,它沟通了相近学科师生教与学的联系。劳动课学生通过按季节种养和管理日常蔬菜及科学课涉及的植物、小动物等,进行观察、探究,其生命体的鲜活样本又为科学课堂提供实实在在的观察、探究材料,形成了劳技与科学学科课程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自产自销”与互补共享,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与劳动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一举而多得,促使教学资源互补互利,学习、劳动、教学共进双赢。如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建立相应的学科资源整合课程链:
  1.四年级的油菜种养观察教学链。(劳动课种养、管理,科学课观察、研究)油菜播种—管理—生长观察—油菜花观察实验—种子传播—种子收获。
  2.四、五、六年级的土豆播种、观察、实验综合教学链。播种实验—观察管理—收获比较—淀粉测试实验—土豆沉浮实验。
  3.三、五年级的种桑管理、养蚕观察教学链。
  劳技课:种桑(施肥浇水、病虫管理,修剪、嫁接技术,养蚕、采桑、喂叶)
  科学课:蚕一生观察探究:卵—幼虫—成虫—蛹。
  总之,以种养殖科研小基地为平台,使劳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践探究活动每天能常态化展开。师生通过校园种养这一平台,解决了科学课无实践基地、无观察植物、无探究行动的三无空洞说教的局面。劳动技术课无种养活动、缺科学探究,少成果利用等弊端。学生在亲历动植物的种养、生长和观察、探究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动脑的习惯,种养探究的兴趣,又在种养活动中学会劳动,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反思,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知识来丰富知识,不光提高了学科教学的实效性,还拓宽了教育的途径与时空。
  
其他文献
【摘要】1、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地图首先,看图的标题其次,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最后,看地图内容。2、把课本中的插图以及地图册和地理挂图充分运用到教学中。3、教师要有准确、快速绘制地理略图的能力,已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图;地理;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10-01  新教材中地图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
期刊
【摘要】Dreamweaver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目前基础相对较差,文化沉淀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若利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利于提高Dreamweaver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网页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
期刊
【摘要】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哲学教学融合,并对教学案例进行简要分析,以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教学案例;教学分析;课堂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52-01  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课题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的高效,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教的高效,是所有在教育领域里的实践者们不倦的追求目标。  我任教的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5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对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传统历史课堂上,我们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51-01  “磨”听起来就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但我却在这次磨课中收获颇丰,而且越“磨”越轻松,越“磨”越自信。在本次的磨课过程中,有很多的收获,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我将结合本次教学过程中地球仪的选择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片段一:  磨课重要的一环就是磨教案,本次活动教案确定后,我进行了第一
期刊
【摘要】金子美玲(1903-1930),活跃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在她短暂年的26年的人生里,写下了500多首充满童心童趣的作品。这些作品曾在当时日本大众文学代表性儿童文学杂志《赤鸟》上大放异彩。但随后因为战乱逐渐被人遗忘。但是在她26岁时,正是在人生的美好年华,也是在她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金子美玲留下幼女,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时隔50多年,她的童谣手抄本被后人发现,并很快得以出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58-01  李白的《静夜思》应该是大多数人最早接触的诗歌之一,明白如话,简洁晓畅。很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个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因为他的诗气度不凡,因为他的故事(铁杵成针)恒者定成。  读李白的《行路难》胸中如有万马奔腾,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向你汹涌而来。  诗歌一开篇就用极其奢华的器具侧面点明了这是一
期刊
摘要 通过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强化运用知识进行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实践性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法】:G420    1 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对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教育价值取向多样化,使得高职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英语素质是其要点。因此,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化学困生。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转化;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97-01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线性代数课堂讲授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以及线性代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弊端,以线性方程组的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两个知识点为切入点,给出线性代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纠正数学无用的观点。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151.2  1. 引言  线性代数课程是我国大多数院校都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基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