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灌溉是农业增收的重要条件,地位不容忽视。本文主要论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设计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国内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实际施工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施工中所遇到的施工难题也很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投入资金过大,施工周期延长,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工程设计时就应该谨慎考虑,适当的将生态理念考虑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做好工程的生态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统一。
1、农田水利节水相关措施
1.1、工程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通常分为三个内容:
1.1.1、防渗渠道区的工程建设,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完善灌溉工程措施等。
1.1.2、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的建设,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改进沟灌、畦灌、淹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技术,推广使用注水灌等点灌抗旱保苗措施。
1.1.3、蓄水工程的建设,譬如兴建水池、水窖、山塘、水库等水源工程,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1.2、农艺措施
1.2.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譬如:在某些干旱的年份,减少水稻、小麦等耗水量大的植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花生、红薯等耐旱节水品种。
1.2.2、对耕作覆盖加强措施,比较常用的覆盖方法有秸秆覆盖与塑膜覆盖以及砂石覆盖等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1.2.3、大力施用化学保水剂,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其它耕作技术等等。
1.2.4、耕作保墒技术。就是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中耕除草、免耕少耕。
1.2.5、水肥耦合技术。就是以肥调水、以水调肥。
1.2.6、筛选技术。就是大力运用节水技术与高效种植制度来抗旱节水、提高品种产量。
1.2.7、化控节水。就是运用保水剂或者复合包衣剂、多功能抑蒸抗旱剂、ABT生根粉等化学反应的应用来抗旱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1.3、管理措施
就是依据相关的制度与法律法规对灌溉节水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1.3.1、调整水价,用经济当作杠杆促进人们节水行为。
1.3.2、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达到科学利用水源。
1.3.3、完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健全节水规章制度,落实节水责任制等。
1.3.4、加强节水宣传,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
1.4、微灌技术
微灌系统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4.1、固定式地面微灌系统它的优点是安装、拆卸清洗毛管和灌水器等比较方便,但缺点是它们易受自然人为的损害。
1.4.2、固定式地下微灌系统优点是免除了毛管在作物种植和收获前后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便于管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缺点是灌水器堵塞時不易发现和维修。
1.4.3、半固定式微灌系统的干管固定于地下,支管、毛管则可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量的不同)。降低微灌设备投资成本,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便于实施计量用水管理。
1.4.4、移动式微灌系统它是将化肥注入装置和过滤设备都集中安装在水泵、动力机组上,干、支、毛管等全部采用快速管件连接。灌溉时将动力机组和各种管道全部移动到待灌的土地上;灌完后,在移动至下一块土地上。这种全移动式微灌系统的设备利用率高,降低了投资成本。
1.4.5、微灌的优点有:节约用水它比一般喷溉省水15%~20%,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节省能源微灌要求的工作压力比较小且用水量小,从面降低了能耗,节省了能源。适应各种地形和土壤微灌采用压力管道输水,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由于灌水强度低,可以适应透水性低的粘性土壤;由于采用小定额的浅浇勤灌方法,对于砂性土也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微灌实施精量灌溉并结合施肥,最有利于保持作物生长的水、热、气、肥等状况,所以能提高作物产量。便于自动控制微灌的灌水量小,灌水时间长,完全在微灌系统控制下工作,可采用自动控制设备运行。也可采用人工手动操作。
1.4.6、微灌的缺点有:单位面积投资高。对水质和过滤设备要求过高,否则滴头或微喷头易被堵塞。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应用
2.1、在河流治导线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在开展河流治导线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往往是工程的防洪排涝作用,对工程的环保生态性并不重视,进而导致了河流当中的浅滩与急流、主流与支流等格局被人为地改得面目全非:如果仅仅从工程量与工程造价上来看,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既能缩短工程周期,又能降低工程成本,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
2.1.1、在那些被废弃的原有河道附近。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就将急剧恶化,甚至农田灌溉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2.1.2、新开的河道也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要尽量维持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就要尽可能地保持河流的既有状态和周边环境,即便要做局部的调整,也应当进行充分地论证。
2.2、在河岸滩地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河岸滩地具有经年有明水、地下水位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其整治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河岸滩在缓洪滞蓄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其防护植物中优先选择耐水淹的植物。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充分表明,对于河岸滩地如果还是盲目地采用传统的浆砌片石护坡为防护,则将会因为水流冲刷以及冻胀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护坡防护需要经常性的修理和维护,否则就有坍塌的危险。而对于那些采用天然芦苇等耐水淹植物作为防护的河岸滩地,则由于这些防护植物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3、在堤岸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堤岸是河道的骨架,是决定防洪成败的关键。传统堤岸结构一般选择使用土料来进行堤岸的修筑,并在修筑完成后,在迎水面加设一道浆砌片石护坡工程作为防护,并利用其来控制水流,尽可能的将水流全部控制在河槽里面。而随着自然防生原理和防生技术的不断推广,以草皮和乔木等植物相互结合而成的生态堤岸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草木或乔木植物施工建设成的堤岸护坡工程具有极强的水土保持性,且植物茎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断面的粗糙程度,抗涝防洪功效显著。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设计和建设生态堤岸时,对于堤岸植物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水利灌溉工程所处的实际环境,比如当地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水土条件等等,根据这些因素要求作正确的选择。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生态堤岸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堤岸结构的水土保持性,还能最大化降低原有河道的认为改变和破坏,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结语
对于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而言,其根本目的并非将所有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全部消灭,而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各项生态理念的融入,来达到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于相关单位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生态理念的认识与应用水平,并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当中,找出各种明显的与潜在的生态问题,并对其加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各种问题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点。
参考文献:
[1]翁爱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79-180.
[2]卢绍勇.浅谈我国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8:1-2.
[3]尹利海.浅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158.
[4]孙永强.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问题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16:232.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设计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国内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在实际施工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施工中所遇到的施工难题也很多,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投入资金过大,施工周期延长,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工程设计时就应该谨慎考虑,适当的将生态理念考虑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做好工程的生态管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统一。
1、农田水利节水相关措施
1.1、工程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通常分为三个内容:
1.1.1、防渗渠道区的工程建设,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完善灌溉工程措施等。
1.1.2、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的建设,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改进沟灌、畦灌、淹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技术,推广使用注水灌等点灌抗旱保苗措施。
1.1.3、蓄水工程的建设,譬如兴建水池、水窖、山塘、水库等水源工程,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1.2、农艺措施
1.2.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譬如:在某些干旱的年份,减少水稻、小麦等耗水量大的植物的种植面积,增加花生、红薯等耐旱节水品种。
1.2.2、对耕作覆盖加强措施,比较常用的覆盖方法有秸秆覆盖与塑膜覆盖以及砂石覆盖等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1.2.3、大力施用化学保水剂,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其它耕作技术等等。
1.2.4、耕作保墒技术。就是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中耕除草、免耕少耕。
1.2.5、水肥耦合技术。就是以肥调水、以水调肥。
1.2.6、筛选技术。就是大力运用节水技术与高效种植制度来抗旱节水、提高品种产量。
1.2.7、化控节水。就是运用保水剂或者复合包衣剂、多功能抑蒸抗旱剂、ABT生根粉等化学反应的应用来抗旱来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1.3、管理措施
就是依据相关的制度与法律法规对灌溉节水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1.3.1、调整水价,用经济当作杠杆促进人们节水行为。
1.3.2、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达到科学利用水源。
1.3.3、完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健全节水规章制度,落实节水责任制等。
1.3.4、加强节水宣传,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
1.4、微灌技术
微灌系统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4.1、固定式地面微灌系统它的优点是安装、拆卸清洗毛管和灌水器等比较方便,但缺点是它们易受自然人为的损害。
1.4.2、固定式地下微灌系统优点是免除了毛管在作物种植和收获前后的安装与拆卸工作,便于管理,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缺点是灌水器堵塞時不易发现和维修。
1.4.3、半固定式微灌系统的干管固定于地下,支管、毛管则可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量的不同)。降低微灌设备投资成本,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便于实施计量用水管理。
1.4.4、移动式微灌系统它是将化肥注入装置和过滤设备都集中安装在水泵、动力机组上,干、支、毛管等全部采用快速管件连接。灌溉时将动力机组和各种管道全部移动到待灌的土地上;灌完后,在移动至下一块土地上。这种全移动式微灌系统的设备利用率高,降低了投资成本。
1.4.5、微灌的优点有:节约用水它比一般喷溉省水15%~20%,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节省能源微灌要求的工作压力比较小且用水量小,从面降低了能耗,节省了能源。适应各种地形和土壤微灌采用压力管道输水,适应任何复杂的地形。由于灌水强度低,可以适应透水性低的粘性土壤;由于采用小定额的浅浇勤灌方法,对于砂性土也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微灌实施精量灌溉并结合施肥,最有利于保持作物生长的水、热、气、肥等状况,所以能提高作物产量。便于自动控制微灌的灌水量小,灌水时间长,完全在微灌系统控制下工作,可采用自动控制设备运行。也可采用人工手动操作。
1.4.6、微灌的缺点有:单位面积投资高。对水质和过滤设备要求过高,否则滴头或微喷头易被堵塞。
2、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应用
2.1、在河流治导线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工程在开展河流治导线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往往是工程的防洪排涝作用,对工程的环保生态性并不重视,进而导致了河流当中的浅滩与急流、主流与支流等格局被人为地改得面目全非:如果仅仅从工程量与工程造价上来看,这样做似乎无可厚非,既能缩短工程周期,又能降低工程成本,但是,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
2.1.1、在那些被废弃的原有河道附近。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就将急剧恶化,甚至农田灌溉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2.1.2、新开的河道也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要尽量维持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就要尽可能地保持河流的既有状态和周边环境,即便要做局部的调整,也应当进行充分地论证。
2.2、在河岸滩地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河岸滩地具有经年有明水、地下水位较高等特点,因此在其整治过程中就应当充分利用河岸滩在缓洪滞蓄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其防护植物中优先选择耐水淹的植物。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大量实践充分表明,对于河岸滩地如果还是盲目地采用传统的浆砌片石护坡为防护,则将会因为水流冲刷以及冻胀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护坡防护需要经常性的修理和维护,否则就有坍塌的危险。而对于那些采用天然芦苇等耐水淹植物作为防护的河岸滩地,则由于这些防护植物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3、在堤岸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堤岸是河道的骨架,是决定防洪成败的关键。传统堤岸结构一般选择使用土料来进行堤岸的修筑,并在修筑完成后,在迎水面加设一道浆砌片石护坡工程作为防护,并利用其来控制水流,尽可能的将水流全部控制在河槽里面。而随着自然防生原理和防生技术的不断推广,以草皮和乔木等植物相互结合而成的生态堤岸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草木或乔木植物施工建设成的堤岸护坡工程具有极强的水土保持性,且植物茎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断面的粗糙程度,抗涝防洪功效显著。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设计和建设生态堤岸时,对于堤岸植物的选择必须科学合理,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水利灌溉工程所处的实际环境,比如当地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水土条件等等,根据这些因素要求作正确的选择。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采用生态堤岸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堤岸结构的水土保持性,还能最大化降低原有河道的认为改变和破坏,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结语
对于生态理念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而言,其根本目的并非将所有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全部消灭,而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各项生态理念的融入,来达到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于相关单位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生态理念的认识与应用水平,并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整个实施过程当中,找出各种明显的与潜在的生态问题,并对其加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各种问题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点。
参考文献:
[1]翁爱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79-180.
[2]卢绍勇.浅谈我国的水利节水灌溉工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8:1-2.
[3]尹利海.浅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158.
[4]孙永强.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问题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16: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