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30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如今学校安排担任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课程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场所我知道》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农贸市场、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动物,亲身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热爱关心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思想。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1.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3.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4.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1)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2)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课程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场所我知道》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农贸市场、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动物,亲身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热爱关心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思想。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1.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3.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4.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1)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2)教育内容贴近生活,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