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讨好型人格简单心理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指出,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追逐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他们总是将别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
  讨好者通常会有以下特点:
  1.可以敏锐地察觉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2.就算牺牲自己的时间或是感到很疲惫,也要去照顾、帮助别人。
  3.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
  4.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5.害怕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
  6.随波逐流,从众,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都希望被需要、被爱、被接受,也会时不时地做出一些讨人喜欢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讨好者。
  讨好者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讨好别人,其行为背后隐藏着的动机是:期望他们所讨好的对象能够给予相应的回报。就是所谓的互惠原则,我对你这么好,你应该也会对我好。
  讨好者一般不会或不敢直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需求,他们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别人,期望别人对自己好,给予自己回报。这也是他们内心敏感的表现,他们能敏锐地察觉出别人的需求,因此认为别人也都像他们一样,能够察觉到他们的需求。而抱有这样期待的讨好者,注定是要失望的。
  讨好者常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所以总是试图保持愉快、乐观、善良的正面形象,来维持自己的“好人缘”。在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尤其容易培养出“讨好者”。
  为什么我会变成一个讨好者?
  1.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
  讨好者往往是空虚的,他们渴求别人的关注和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他们的情绪、安全感和自尊都基于别人的认可。讨好者无法认可和欣赏自己,他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正面评价来形成自认为良好的自我概念。只有当他们被别人接受、被需要、被赞赏的时候,讨好者才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2.没能充分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很多讨好者的童年只感受到“有条件的爱”。只有当他们听话时,父母才会表扬他们。如果他们所做的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会不满、生气。当他们明显违背父母的要求时,甚至会受到责备和惩罚。
  长此以往,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很多孩子试图变“乖”,而“乖”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他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他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
  渐渐地他们学会了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爱,同时也形成了错误信念:我是不可爱的,我不值得被人无条件地关爱。
  如何停止讨好?
  1.承认并了解自己正在讨好
  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讨好模式中,是停止讨好的第一步。尝试列出:自己曾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讨好别人?讨好时自己的感受和结果又是怎样的?这可以帮助讨好者在以后碰到相似情境时,给自己一个警示。
  2.关注自身,设置边界
  试着察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他人希望你怎样。如果一开始你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可能很难回答。从简单的小事开始,尝试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又害怕别人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换个发色,但前提是这件事是你自己真正想做的。
  当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请求时,讨好者通常感觉自己不得不答应。但要知道,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甚至当你说“不”的时候,也不用费心思找借口。
  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3.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我确认
  解决讨好问题的核心是自我确认。自我确认是一个逐渐认识,并接受自己的内心体验、想法和情感的过程。讨好者所缺乏的,正是看见真实自我的能力。
  心理咨询会给他们提供一段安全、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咨询师不会对来访者提出要求,更不会离他而去。来访者可以在此探索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摆脱对外界赞赏和认可的依赖,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個体也是值得被爱的。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即使这些闪光点一点也不像“成功”的样子、“优秀”的样子和“有价值”的样子,但它们依旧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样子。
其他文献
“医生,不过是普通的腹痛,要做这么多检查干什么!”一向倔犟的老赵拿着几张检验申请单,气愤地对着刚毕业的小陈医生嚷嚷。  “你很可能得了急性胰腺炎,赶紧检查清楚,对症下药,以免延误了病情。”  “我肠胃不好是老毛病,吃点药就没事了。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老赵不屑地说。  小陈医生很无奈,不知该如何说服老赵。这时,李医生过来了。在详细了解了老赵的病情后,才知道原来老赵刚刚退休,昨天和他一起退休的好友相
最近,我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有一个2厘米×2厘米大小的结节,医生建议我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穿刺会不会导致甲状腺癌转移?  甲狀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通过直接获取少量甲状腺组织细胞,检查其有无恶性肿瘤细胞以明确诊断。其准确率为70%~90%,在细针穿刺时如果辅助以B超引导,则准确性更高。它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甲状腺手术。不过,虽然其诊断价值很高,但是也有5%的假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种中医疗法被引入日常生活。一种看似与中医拔罐、刮痧类似的手法——拍痧,开始被热捧,但这种治疗方法靠谱吗?  拍痧是指通过拍打身上某个或多个部位,达到缓解病痛、强身健体的一种疗法。不过,在中医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不曾有过拍痧疗法,它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拍痧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很多人宣称其可以“排毒”。事实上,拍痧产生的红斑,是由于强烈拍打对皮肤毛细血管产生破坏出血造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同时学习多项新技能可以让老年人大脑短期内大幅“减龄”。研究人员请42名58~86岁的志愿者3个月内同时上3~5门课程,每周学习大约15小时,内容包括西班牙语、平板电脑使用、摄影、绘画和作曲。结果显示,年过八旬的志愿者认知能力在不足两个月提升到相当于一些年过半百者的水平。  摘自《南京日報》  王鑫方/文
美国心脏病营养学和生活方式工作组日前总结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七种食物对防治心脏病有好处。  豆类 大豆、黄豆、豌豆、蚕豆、扁豆等豆类营养丰富,有益于降低胆固醇。研究发现,每天吃130克豆类食物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17毫摩/升,收缩压降低2.25毫米汞柱。  咖啡 咖啡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多酚(主要是绿原酸)、咖啡因以及大量的钾元素。一项涉及18.6万名参试者为期1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
“医生,我有冠心病,有一支血管堵得非常严重,您说我还能做家务吗?”一个50岁左右的女患者在门诊问道。临床医生在门诊经常会遇到冠心病患者咨询关于运动的问题。很多人存在类似困惑,觉得得了冠心病是不是只能静养,或者只能做些日常活动,强度稍微大一点的运动都不能做了。  目前,国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不仅可以运动,还可以通过科学运动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心血管侧支循环建立,从而提高心脏血管的供血
喝粥对于我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我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是反对糖尿病患者喝粥的。粥对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威胁,粥含的水分多,比米饭和馒头容易消化吸收,而且粥熬的时间越长,越黏糊,越好喝,餐后血糖升高就越快。这是因为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则血糖生成指数越高。粥熬的时间长,大米中的淀粉就部分分解成了短链的碳水化合物,如糊精。糊精比淀粉更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直接
前不久,我到北京二叔家做客,见已91岁高龄的二叔依然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精神矍铄,便向其讨教高寿秘方。二叔听后,没有直接给予我答案,而是带着我直奔他的工作室。   在这个仅有四五平方米的斗室内,二叔指着一只小水缸对我说:“我之所以长寿,其奥秘全在这里。”我瞅着一缸乌黑的墨水,不解地望着他。只见二叔让我坐下,娓娓地给我讲起了他修身养性的故事。   1985年6月,从工作岗位刚刚退休下来的二叔,感
很多家长对孩子感冒后一直咳嗽很是头疼,下面我介绍两个简单的方法。  感冒基本好了,剩余一点咳嗽总不好,那就分清此时的寒热状态。  寒证咳嗽,多半是体内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胃阳气不足,可吃烤橘子。  具体方法是:取一个微微发红的橘子,把橘子放在炉火上烤,等橘子皮全部变黑,关火,放温,让孩子吃橘子肉。每次吃1个,每天吃2个,或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胃口来决定。注意橘子皮的颜色变黑就可以,不要烧成炭。  一般情
人到中年,常常会悄然滋生出一种怀旧情绪,到了老年,这种情绪会更加严重,这是一种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是,有些人过分依恋过去的人和事物,他们认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而志趣却滞留在昨日,一言一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我们称之为病态怀旧心理现象。  病态怀旧与正常怀旧的辨别  怀旧情绪人皆有之,要区分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辨别它们有3条标准:一是量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终日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