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海阔天空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arah没有想到,当初的一念之差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好的机会。
  Sarah是成都人,高三时,不想离开家乡的她“理所应当”地报考了成都本地的西南财经大学,学习金融。
  “金融专业是一个很国际化的专业,上大学以后,开始接触到来自各地的同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开始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这时候就特别想出去看看。”Sarah自身的优势除了成绩好,还有一点就是英语强。从初中开始,她就在成都一个德高望重的英语老教授那里补习,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成为了该教授最骄傲的学生之一。在咨询了教授之后,她决定出国。但是目标似乎不那么好实现。心高气傲的Sarah想报考牛津,但两次雅思考下来,成绩都只有6.5分,而牛津的录取线是7分。其实6.5分这个成绩,在英国已经够资格申请除了牛津和剑桥以外的所有大学,不过Sarah铁了心想去牛津,很快,她就发现时间不够用了。
  “那时候已经临近毕业,基本上申请当年的研究生已经来不及了。我必须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周围的同学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基本都已经找好了出路——考研的基本结果已经下来,找工作的大多也拿到了理想的Offer。Sarah有些慌神了。“于是我开始投简历。那时候有点饥不择食,只要是跟金融沾点边的都投,也顾不上什么北京上海了。”
  机会就这么来了。当时一家著名的英国银行准备在成都筹备分行,正招兵买马。据当时的当地媒体报道,金融专业的学生好找,英语够格的学生难求。而Sarah,正好是属于金融专业中英语好的,英语好的中金融专业强的,于是顺其自然地拿到了Offer。
  Sarah把自己手头来自全国各城市的Offer比较了一下,没费什么劲就做出了选择。“当时拿到的北京和上海的Offer都不是特别知名的企业,尤其在金融方面。我始终还是觉得银行可能最适合我。当时的情形就是,二线城市的大外资银行,或是一线城市的小公司。之所以想走出四川,就是为了接触世界,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我干吗要远离自己喜欢的家乡呢?再说这家银行本身就是英国的,我并未放弃留学的梦想,多接触一下英国的公司没什么不好,一定会对未来有帮助。”于是她很快接受了这家银行的Offer。
  工作一年多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但Sarah良好的英语能力、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赞许。第一次参加工作的Sarah,并没有意识到得到公司的赏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当时就觉得,最多是离职的时候评价写得好一点吧。”而且,Sarah虽然心高,却并不气傲,工作的顺利并没有让她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偏差。“其实我特明白,我在这里混得好,除了有我自己努力的原因以外,还有一点就是西部人才的缺失。如果我不是在成都,而是在北京、上海,像我这样背景和能力的人一抓一大把。就太普通了。”Sarah说自己不是那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人,如果有机会的话,她还是愿意到凤凰的世界去看看,再做出在哪里发展的决定。
  一边工作还在一边考雅思。最终,Sarah终于拿到了梦想中的7分以及那份让所有人嫉妒得眼红的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向上司说明了原因以后,上司并未同意她离职。公司提出,因为Sarah的优秀,公司并不愿意失去这么好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她保留职位,等她学成归来。为了加大让她留下的砝码。公司甚至还为她申请到了读书期间在该银行的伦敦总部实习的机会。“那一刻我特别感谢公司,同时我也知道,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二线城市可能机会要少一些,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发展空间一定更大,可能比在一线城市那样人才济济的地方更容易崭露头角、得到更多的提升机会。”
  而已经在英国学成毕业的Sarah,又因为在伦敦总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已经被伦敦总部留下,获得了一份正式的Offer。在英国留学和实习期间积累的人脉,以及之前在成都分行工作过的经验,让Sarah和总部的员工少了很多由于语言和国籍产生的间隙,“怎么也算老员工了”。她坦言,在伦敦的工作压力和竞争都比成都大得多,尤其是去年开始的经济危机,让人人都有了紧迫感。“或许有机会的话。还会回到成都,但我更希望是以外派的形式。”Sarah说,“放弃眼前的利益,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他文献
“满意度调查”、“敬业度调查”也许能测量一个职业人“职业”的声音,但是却无法排遣和诱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牢骚,也就无法让那些不满成为创造另一个让我们满意公司的理由。    1 五成人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但对未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充满信心      2 职场中,啄木鸟、骆驼、老山羊是大多数    这是台湾《快乐工作人》杂志的一个调查。我们稍加改良放置在开心网上,其中,选择“啄木鸟”的眼下派和选择“骆驼”
期刊
北京、上海总会那么“热”吗?哪些职业需要城市间的流动来提升价值?未来,人们对工作地点的选择会有什么新趋势?看看万宝盛华(中国)华北区区域总监Jennifer Sun带来的信息和建议。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Lvy换了新工作,远离了上海的喧嚣和繁华,选择到浙江省的金华市工作。  作为一位汽车内饰工程师,他享受到高于上海的待遇、除基本工资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外,光住房补贴一个月就可以拿到将近3000
期刊
问卷发布平台 数字100  来自万宝盛华的跨城市人才流动调查显示,有30%的人有异地工作经验。其中近1/3是在一线城市间流动,仅1/5的人是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去工作。《职场》在对3018名受访者调查后也发现:大城市的确是乱七八糟,但是它有一股“浑”然天成的活力,这股活力所发出的气息到今天仍然在吸引着绝对数量的肾上腺素蠢蠢欲动要想实现点儿什么的人,他们坚持要以大城市人的眼光来分析、拆解个人生存
期刊
此次“50佳”评选,我们邀请来自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数据调研公司以及学界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为你作出选择提出更多的建议。    第一份工作,空间感最重要!  汤维维    观点1:第一份工作,空间感最重要!  如果只是评选“最佳工作场所”,一般会有以下指标:第一,公司的美誉度,比如它在行业中是否占据领先地位、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出的薪水有没有竞争力等等;第二,对人才有没有详细清晰的规划;第三
期刊
北京、南宁    北京大学的医药学博士小凡今年毕业,处在金字塔尖顶的应届生,在选择工作和城市上反而会犯更大的踌躇。有时候人们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以为选择的对象非A即B,其实如果努力给其中某一个加点料,孰优孰劣马上变得一目了然。    6个Offer的挣扎    在“不愁嫁”的北大博士里,小凡的择业心态相当具有代表性,她心目中择业要考虑的因素排名是:发展前景、收入、家庭因素和个人喜好、稳定性。选择去哪
期刊
南京、长沙、福建、宁波    原本有着在大城市工作机会的张超,选择了百威英博的全球管理培训生项目。进入百威英博后,她先后在南京、福建、长沙、宁波轮岗,并最终定岗在宁波,从一名普通的销售代表做起,三年时间做到大区经理。张超认为,百威英博的市场主要就在二三线城市。一个好战士,怎能不站在一线战场上呢?    越是认为自己是暂时来锻炼的,越容易有优越感,也就越痛苦    在寒冬腊月里,张超骑着电瓶车,顶着
期刊
北京、郑州、成都、郑州、上海、北京、杭州    从职业生涯起航阶段的随遇而安,到主动出击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工作13年的周爱民迁徙了5个不同的城市。    顺路一看,看了郑州8年    1996年初,国内的计算机行业正处于充满传奇的起步阶段,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正在四川大学读大四的周爱民也是如此。在当时,放眼全国,为人所熟知的计算机行业聚集地只有两个——北京和广州,因此,当周爱民偶然在《电脑报》上看
期刊
阿姆斯特丹、北京、苏州  最倒霉的专业和毕业时间    2008年毕业的我非常倒霉。房地产和金融可以说是当时国内最不景气的两个行业,而我辛苦奋斗了一年,终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所学的专业却是“房地产金融”!于是赶上了一个最萧条的就业季!  不会说荷兰语。使得我在阿姆斯特丹毕业后的实习计划完全破产。回国后短暂休整几天。没有多加考虑父母的挽留,我毅然决然地独自来到北京。那会儿对于大城市
期刊
我在北京生活8年,刚开始外派工作时是我觉得最困难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不了解文化。没有人脉。需要慢慢建立,每天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所幸,我有很多好朋友,在后来每进入一个新城市之前,我会提前一个月左右发动所有的朋友帮忙介绍当地的朋友和关系。  比如我会请在那个城市的朋友提前给我寄一份详细的城市地图,让我在出发前就对这个城市的区划街道了然于心;我还会在MSN签名档挂上“有没有去过××市旅游或工作的朋友”
期刊
面临各类城市选择时。一位拥有近20年外企工作经验的朋友曾经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以自身所在行业以及所在职位发展为出发点,从以下9个方面去进行不同城市的比对,设定一个标准值,比如10分,根据不同向度对城市进行打分,总分越高的城市越适合事业导向性的人,越低则越适合生活导向型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