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社会风尚转变的政治因素探讨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影响社会风尚转变的诸多因素中,政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其通过社会政治思想导向和舆论压力来实现对公众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深入群众的政治社会化作用于社会生活,影响大众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风尚深深地打上了政治因素的烙印。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国初期;社会风尚;政治因素
  社会的转变与发展是一个立体的过程,但包含的无非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容。社会风尚作为大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表象,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风向标。按照学者的观点,社会风尚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在某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性,是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行为。它是在一定的时空内,某一跃居突出地位的社会风气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效应场。[1]其内容体现在多重方面,不仅包括公众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更包括社会群体思想观念等。
  一、建国初期的政治社会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最为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生存与生活状态。冯友兰在《一年的学习总结》中说:“北京解放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间,中国有了旋乾转坤的变化。社会每天都在改造进步之中。每个人都在改造进步之中”[2]。尽管这些变化有革命胜利的激情与冲动之惯性因素在里面,因为“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引起了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高涨”[3],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的实质性变化。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的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4]。这种思想文化指导性原则方面的变化带来的是人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引起了社会观念和民众意识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国初期激烈的社会转型是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转换的重要促动力,这种社会根本制度转型所带来的思想转变及价值观念变迁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同样重要。首先,封建社会与军阀统治下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因政治变革,经济转型而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其次,随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以及共产党人信奉的价值观念还没有为全国人民完全接受,特别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绝大多数农民群体。因此,在这种社会根本制度转型的时期,必然会引起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在新的社会制度下,政治体制变革以及由此带來的政治思想观念转变深刻地影响大众思想,是此时期社会变迁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二、建国初期政治对社会风尚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建立的初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参与者承担着重新建立政治思想导向体系以及相应的社会制度等一系列重任。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采取的一系列开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爱国热情。这些从旧时代过来的知识分子普遍地表示要投身到建设新国家的洪流中来,形成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主动改造自己“优越意识”的热潮。[5]知识分子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使政治力量能通过社会文化的代表群体来予以宣导,如此也进一步加深了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力。
  政治的渗透力还体现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在群众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政党,在革命进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群众运动的经验,对群众的发动有很好的社会效果。在建国初期乃至现在,中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把自己的政治文化转化成公众能接受的文化符号,以保证民众对新制度的认同。在建国初期,为将新的政治文化逐渐渗透到民间生活中,开展过一系列社会运动。例如,崇尚节俭朴素的运动,表现在民间生活中,是以勤俭为荣,以朴素为美。如在服饰上,倡导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个人穿得稍稍大方,美观些,就有敏感的好奇的眼睛在打量你,谈论你,甚至于批评你,他们认为穿花衣服是‘不进步’的标志。即使你的工作搞得不错,学习也努力,还是有人批评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6]建国初期的社会风尚转变,体现了强烈的政治影响力,这也是建国初期社会风尚转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政治的社会化直接带来社会风尚的转变
  政治对社会风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通过一系列思想、舆论等间接途径,更体现在直接的将政治予以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按照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的观点,就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7]。还有另外的观点,如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对于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8]。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9]。依照外国学者的观点,尽管各种理论有所不同,但存在共同之处,即将政治理念渗透到公众的社会生活当中。归纳起来,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信仰和心理等政治文化的过程。[10]这种政治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政治导向使社会生活和思想习惯形成一种模式,进而固定化为一定的社会风尚。
  在这种政治导向的社会风尚形成过程中,首先源于共产党自身的垂范。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活文化模式,即根据地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模式。但其在建国初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能被迅速得到认同,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地生活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表征,被确定为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建国初期确定起来的高度统一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生活文化的一体化、全民化提供了政治经济基础。因此,建国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根据地的生活文化也开始向全国其他区域其他群体传播,逐步完成着对其他区域和其他群体生活文化因素的改造,逐步影响全国的社会生活习惯与思想。全国的社会风尚的转变就通过这种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模式予以决定,将以主流政治思想为基础的社会生活文化逐步推广为大众所共同认可并最终践行的社会习惯,进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
  四、结语
  在影响社会风尚转变的诸多因素中,政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其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在间接方式上,政治力量主要通过社会政治思想导向和舆论压力来实现对公众社会生活的影响;在直接方式上,通过深入群众的政治社会化作用于社会生活,影响大众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进而决定社会风尚的转变。通过这种全方位的作用,建国初期的社会风尚深深地打上了政治因素的烙印,这对于我国现阶段通过政治手段达到对社会风尚的引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小方,童学.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J].中共党史研究,2008(3).
  [2]新华月报[N].1950年2月号.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1.
  [5]张晨怡.知识分子与建国初期的政治清明[J].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23-26.
  [6]新观察编辑部.读者来信[J].新观察,1955(11).
  [7][美]加布里埃尔· 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P29
  [8]周平.政治社会化:涵义、类型、实现方式和作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4).
  [9]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P356.
  [10]吴继平.建国初期政治社会化述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http://www.sddx.gov.cn/001/001013/001013001/1022391310037.htm.2009-12-1.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三)
其他文献
摘 要:参保意愿是商业保险公司的一种重要资源,保险业想要发展壮大,必然要经历维护、提高民众参保意愿的过程。通过对丹东市居民商业保险参保意愿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影响当地居民商业保险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保险公司制定因地制宜的保险产品及营销策略提供合理化依据。  关键词:居民;商业保险;意识;风险  一、微观影响因素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从居民的基本特征来看,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男性多于女性,
期刊
摘 要:对于现代消费者,商品的包装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吸引点,只有有新意、独具一格的包装才能够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包装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保护壳,更是一种艺术的传播和展现。本文就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和包装的相互影响,将商品的包装与消费者的心理进行了关系的阐释。  关键词:商品包装,消费者,心理分析  引言:  包装,是增加商品吸引力的一种方式,就目前的销售形式而言,包装有新意的更加能够吸引消费
期刊
摘 要:现代工业设计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发展时间不过百年,但它却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工业设计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手段。在理清现阶段我国工业设计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理念的现状,提出应对现状与未来工业设计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工业设计产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原有的来创造新的。既然是要打破旧的,必然是
期刊
摘 要:服装面料的艺术再造即服装面料艺术效果的二次设计,是相对服装面料一次设计而言的,是为了提升服装及其面料的艺术效果,结合服装风格和款式特点,将现有的服装面料作为半成品,运用新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改变其外观风格,提高其品质和艺术效果,使面料本身具有的潜在美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种设计。本文主要研究了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再造;艺术;应用  服裝面料的艺术再造的整体运
期刊
摘 要:大数据时代网络学术资源建设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急剧膨胀的资源建设和日益多元的信息服务引起期刊读者服务工作者对大数据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本文在分析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期刊读者新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大数据背景下期刊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并就推动我国期刊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推动大数据管理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期刊读者服务;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特点  所谓大数据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儿童剧舞美设计风格切入,舞台的整体视觉效果将以中国风和意象拼贴作为原型构建的美学基础,随后再进行设计。多媒体视频与场景道具交互构建以全新的角度刻画剧中现代与传统的元素。人物造型方面,也是极具分裂两极——一边是现实中的人物,一边是魔幻中的角色(垃圾怪大王)。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性抽象;构成主义  《魔法通天塔》从舞美视觉上来说是一出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舞台剧。在这个充满了魔幻色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设计受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和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在中国年青一代设计者中存在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在设计创作中追求“新、奇、怪”即为“时尚”。盲目的“拿来主义”之风盛行。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文化;作用  当今世界的艺术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类培养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设计类学科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通过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融合为典型模式,实现当今各设计类专业融会贯通的目的。  关键词:大类培养;课程融合;自主学习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设计类专业实行了大类培养教学的模式,所谓大类培养是指在高考录取之时,不细分专业,统称为艺术设计类,进校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舞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在于其它艺术不断交融的情况下,陆续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动作和造型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古典舞尤其是注重表演者的眼睛和呼吸配合,整支舞蹈下来之后会给观众带来较强的造型感与韵律感,并且还会给人带来刚柔并济的美感,无疑会让人陶醉其中。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舞舞蹈体系的形成,其次,深入分析了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受到芭蕾基训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芭蕾基训;中国古典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日渐增多,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中国传统元素对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动画艺术设计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元素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详细分析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动画;艺术设计;传统元素;应用发展  一、动画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意义  (一)是对中国传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