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楮皮造纸与美浓和纸看传统造纸工艺的传承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l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起良村在造纸方面完全采用的是蔡伦的造纸术。在起良村,有很多古代皇室留下来的造纸作坊,见证着起良村上千年的造纸历史。为了更好地宣传古法造纸技艺,村子里还专门建立了培训所和相应的博物馆。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有手工制作的美浓和纸。本文通过分析两种手工纸的制作工艺,以及两国手工纸博物馆的数据,希望能从中更了解手工造纸,对传统造纸技法的传承发扬有所启发。
  关键词:造纸术 楮皮造纸 美浓和纸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有麻类、竹子、树皮等,构皮纸就是用树皮制作而成。拥有悠久历史的构皮纸广受赞誉,宋代就有“败楮遗墨人争宝,广都市上有余荣”的赞美之词。构皮纸本身具有较高的纤维量,颜色洁白,在制作纸的过程中不需要特别去漂白。精细手工制作的构皮纸,坚韧柔滑,迎着光还会显露出光泽。
  韩愈曾说:“纸曰会稽楮先生是也。”这句话里的“楮先生”就是对构皮纸的美称。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曾载:“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后有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盖歙民数日理其楮,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墙壁也。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传统的构皮纸从其使用特点来说,不如一般的书画用宣纸扩散性那么强,做出来的生纸也是六七分熟。构皮纸更适合对纸张的耐潮抗水性有一定要求的使用。楮皮纤维比竹纤维细长,打浆后两端分丝帚化好,成纸时组织紧密,拉力强度大。与草类纤维纸相比,楮皮纸不易受潮,经久不会变质,在古时经常被作为印刷、抄写及书画用纸。我们现在看到的唐宋时期的一些文献就是用构皮纸书写而成,经过千年时间的洗礼,依然纸墨如新,令人惊叹不已。
  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秦岭北麓,位于耿峪河与白马河之间有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叫起良村。这是一个全村大概有一千三百人的小村落,但是这个小村子可不得了,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方面可谓功绩卓著。成百上千年来这个村子都以汉麻纸为主要产品,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最早这个村子的造纸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到了东西晋时期达到鼎盛,有着极为悠久的造纸工艺传承。起良村在造纸方面完全采用的是蔡伦的造纸术,精选秦岭北麓特有的构树皮作为造纸原料。说起来,这个造纸工艺不简单,有着特别复杂的制作流程,一套流程下来往往需要经过剥皮、浸水、打浆、晒纸等三十多道工艺,这些工序复杂严格,不能有一丝丝的差错,否则极其容易导致全部工艺作废。在造纸要用的工具方面,也是要求繁多,很多工具都闻所未闻,使用起来很不简单。一套上好的制作工具就需要极其严格的生产过程,像抄纸用的帘子,要求使用完心竹,还得经过油锅炸后才能使用;像架子,对用料也是十分讲究,需要使用干秋木制作,否则就容易生产出不合格的废纸;还有就是垒纸石,等等,都需要很严格的制作过程,要求工匠把石头雕刻得十分精美。
  起良造纸的历史价值重大,古代书圣王羲之就是用麻纸写的《兰亭集序》,而像后世柳公权、颜真卿、欧阳修、赵孟頫等著名书法家也都是喜欢使用汉麻纸。当然了,还有很多书法家都是汉麻纸的爱好者,比如明代的书法家赵涵,而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曾用汉麻纸写作了《长恨歌》和《观刈麦》。不管他们生于何时何地,在艺术创作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使用起良的汉麻纸。
  正因为起良纸的价值和意义,现在陕西省及西安市都对起良造纸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它定为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望将其申报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日本最早是从高丽接触到的中国纸张, 后来又加以利用,新加入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材料和方法,于是就生产出了具有日本特点的和纸。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可知,日本的和纸最早是户籍记录用的纸。在古代日本,由于和纸的质量好,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把美浓地区作为主要的生产制作加工地。后来,为了更好地抄写经文和典籍,和纸需求量与日俱增,于是更多的生产场地被征用,更多的手工作坊产生了。在1873年和1876年的博览会上,日本人把美浓和纸作为展览品展出。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向世界各地推销日本的美浓和纸,由于质量好,美浓和纸一经推出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并畅销全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和纸的需求量急剧下降,和纸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很多工人不得已转行求生,最后坚持下来继续从事和纸生产的人变得越来越少。直到近些年,由于日本和纸的美学价值和保存工艺独特,和纸再次“红”了起来,很多人购买和纸,和纸的需求量又出现了上升。日本政府对和纸也重视了起来。
  和纸博物馆馆长曾说道:“和纸在日本的意义重大,它早已深深融入日本人的生活中,日本人早已无法离开它。”在东京时装展上,日本的时装师别出心裁地使用和纸制作了时装,甫一问世,就惊艳了世界。正是因为和纸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美浓和纸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经过对楮皮古法造纸与美浓和纸流程的梳理、中日纸文化博物馆的各项数据对比,整理出以下内容。
  一、两种手工纸造纸具体步骤
  (一)楮皮古法造纸
  1.用清水蒸煮;2.剥皮,将楮树枝趁热剥皮;3.灰水浸泡,用石灰水浸泡,破坏树皮结构;4.蒸皮,使皮料软化,杂质分解;5.捡皮,去除树皮中残留的黑斑;6.踏碓,反复砸压楮皮纤维,使纤维帚化;7.切番,将番子切成大小适中的碎块;8.舂捣,将皮料放进石臼,反复捶打;9.抄纸,使浆中的纤维覆盖在纸帘上,形成湿纸;10.压纸,去除纸中的水分,形成纸砖;11.晒纸,机器烘干;12.整理成沓。
  (二)美浓和纸
  1.泡水;2.剥去黑色的皮,只留白色;3.放在水里暴晒一天,让纤维更加柔软;4.煮熟,加上碱性苏打粉,一起煮;5.将有杂色的部分和粗糙的纤维去除;6.用力拍打纤维,使之呈现浆状;7.抄纸,十字抄纸;8.压纸,去除纸中的水分,形成纸砖;9.晒纸,放在木板上,阳光晒;10.裁纸,裁成统一尺寸;11.整理成沓。   二、两种手工纸造纸步骤数据整理
  楮皮古法造纸总步骤12步,特别步骤2步,形成纸浆前所用步骤8步,抄纸后所用步骤3步。美浓和纸总步骤11步,特别步骤1步,形成纸浆前所用步骤5步,抄纸后所用步骤4步。
  三、两种手工纸造纸必需品整理
  楮皮古法造纸手工制作3次,自然元素中需要用到水3次,使用火1次,添加其他材料1次,使用特定工具7次。美浓和纸手工制作3次;自然元素中需要用到水4次,日照2次;使用火1次;添加其他材料1次,使用特定工具6次。
  四、中日“纸”博物馆整理
  中国有树火纪念纸博物馆、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蔡伦纸文化博物馆、耒阳纸博物馆、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蔡侯纸博物馆、中国宣纸博物馆、白纸坊街道纸文化博物馆、华宝斋古代造纸印刷文化博物馆;日本有小原和纸博物馆、纸博物馆、伊野町纸张博物馆。
  五、中日“纸”博物馆比较
  中国博物馆数量9间,可体验手工造纸博物馆数量5间,官网有衍生品售卖博物馆数量1间;日本博物馆数量3间,可体验手工造纸博物馆数量3间,官网有衍生品售卖博物馆数量3间。
  六、日本和纸的衍生方式
  日本和纸的衍生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售卖产品,如便笺纸、本子、信封、信纸、伞、扇子、灯、明信片等,还会与艺术家合作推出;2.举办纸艺比赛;3.举办展览,展示纸质工艺品及书法绘画作品。
  由以上整理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在博物馆数量上是比较多的,但是博物馆的成立时间相对于日本来说要晚很多,并且在观看者的互动体验上相对较差;而日本对和纸的推广传播做得更好,除了制作多种多样的衍生品售卖,还会举办纸艺比赛、纸艺相关展览让大众参与,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纸。
  纸诞生于中国,它承载着文化,在世界传播与发展。麻纸、藤纸、竹纸,这些中国独有的传统手工纸,只有为数不多的传统手艺人默默守护着,不为大众所熟知,逐渐走向消亡。看看邻国日本依然存在于日常中的美浓和纸,我们也许能在其中获得一些启发。
  因此,为了让大家对楮皮古法造纸与美浓和纸制作流程以及对中日纸文化博物馆有更清晰的认识,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笔者通过整理这些数据,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对传统的造纸工艺有所了解,唤起大家对传统工艺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苏易简,石祥.文房四谱[M].北京:中華书局,2011.
  [2] 刘静,崔雅璐.传统楮皮造纸研究[J].艺术品鉴,2018(35).
  作 者: 孔维奕,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学。
  编 辑:赵斌?E-mail:mzxszb@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山水游记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绽放的一朵奇葩,它执着地追寻奇峰壁立的青山、青葱摇曳的翠柏、雍容和雅的台阁庙宇,历经漫长的积累与沉淀,为中国古典文学再添璀璨的一笔。柳宗元和袁宏道是山水游记文中卓有成就的作家,但两人的生活背景、艺术构思、创作主张都有一定差异,因此在两位大家的散文创作中形成一种“冷”“暖”对比鲜明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柳宗元 袁宏道 冷暖 艺术风格  一、引言  在中国古文史上,散
期刊
摘 要:《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是我国第一本莫言文学作品的中小学生读本,也是第一本当代先锋文学作家作品的中小学生读本。读本选文符合中小学生接受特点,形式丰富多样,注重读写互动,有利于中小学生感知经典、亲近经典和学习经典。《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的编选和出版,将启迪更多的当代先锋文学经典学生读物面世,进一步促进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经典化教育传承的发展。  关键词:当代先锋小说 莫言 文学课 学生读本
期刊
摘 要: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定论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主题涉及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觉醒,但对此定论有些学者提出了质疑和异议,对其主题进行了重新阐释。本文通过对《一小时的故事》中隐含的多重反讽进行剖析,旨在发掘出故事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一小时的故事》 多重反讽 主题  一、引言  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出生在美国密苏
期刊
摘 要:美国戏剧家山姆·谢波德在家庭剧创作方面炉火纯青,《情痴》便是很好的例证。在该作品中,他巧妙地设置舞台,并借助特殊的空间分布,创造出两组二元对立:現实与虚幻、男性与女性。随着人物空间方位的变换,这两组二元对立也逐渐呈现出分崩瓦解之势,转而表现出融合状态。谢波德运用空间的形态转换以及空间方位词的变换来解构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并传达出他对现实虚幻无界限、男性女性和谐共存的期待。  关键词:《情痴》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自媒体变得 异常活跃,尤其近几年,许多传统媒体纷纷转移阵地,借助互联网这一沃土,寻找新的市场和舞台。自媒体网络电台突破了传统广播电台的时间有限性、空间固态化与内容局限性等问题,表现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丰富多元。本文主要探讨综合性的自媒体网络电台在播音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自媒体网络电台服务社会和教育发展探寻新的应用发展空间。  关键词:自媒体平台 播
期刊
摘 要:学堂乐歌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新音乐产生的标志,西洋音乐的传入是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学堂乐歌产生于中国近代新制学校,具有中国近代音乐的总体特征,连接中国古典与近代音乐之美。  关键词:学堂乐歌 中国近代音乐 文艺主潮  学堂乐歌起源于清朝新式学堂中,为其最初设立时教授学生的音乐歌曲,是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形成的特定时期特殊的音乐文化,乐歌取材于当时的社会实际状况,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期刊
摘 要: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在专业科目中进行经典论著的阅读是教育目标之一。互联网环境下,文本内容的生产和分发随着这一渠道以传输快速化、形式多样化、阅读碎片化为特点,多以视听产品样态呈现,此类产品的阅读体验多为片段性与浅层化。经典作品的阅读要求多角度的深度思考,如果长期沉溺于互联网媒体带来的浅层阅读快感,不仅难以培养出大学生作为个体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进而影响大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创业发展的基石,民族事业文化繁荣兴盛的保障,高校学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的重任。因此,借助高校平台,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不仅是高校教育的职责,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在融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更应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寻多种授课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文化自信”建设。本文力求进行寻找融媒体在“文化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很多诗人的创作方向,都是在现代与传统诗歌间找寻一个合适的过度,如何在二者间保持一种思考的平衡,这是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杨庆祥是当下中国文坛中为数不多,兼具创作与批评为一身的“学者型诗人”,他一方面有着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天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学者特有的理性思维,他以一种集大成的眼光让你在平静的探寻中,感受到一种更加多元的衡量,从而找到问题的比较对象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学院派 自
期刊
摘 要:淮剧《金龙与蜉蝣》是一部典型的命运悲剧,其悲剧成因由三个方面构成:权力欲望导致人性异变,异变导致迫害与复仇的行动,复仇导致家庭伦理的失序,最终导致父子、爷孙血亲相残的命运悲剧。作品用异变、复仇、伦理的纠缠构成悲剧的成因,能够带来直观而真实的悲剧效应,带给大众思考与警示。  关键词:《金龙与蜉蝣》 异变 复仇 伦理 悲剧  淮剧《金龙与蜉蝣》是著名作家罗怀臻的经典戏剧作品之一,以金龙、蜉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