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抗战文化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抗战时期,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研究机构为躲避战乱而搬迁至李庄,并在此继续从事教育、研究、科普等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庄抗战文化。李庄抗战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但尚处于被人“认识”和“发现”的尴尬状态,为此,本文为李庄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能有助于李庄抗战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李庄;抗战文化;价值;保护利用
  中国的古镇古乡为数不少,但是集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抗战文化融合成一定底蕴的乡镇,李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李庄之所以被当今学人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与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那段令人感动和难忘的历史离不开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庄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辗转迁来的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10家有名的文化学术机构和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成为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1],正是这段经历,孕育了李庄抗战文化。李庄抗战文化是指抗战时期以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中研院史语所)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因躲避战乱内迁李庄后的一切历史现象与历史内容。[2]
  一、李庄抗战文化形成的背景
  (一)日军的狂轰滥炸
  抗战初期,中国各个车站、码头都挤满了拥向大后方的人们,逃难的人们把昆明作为他们的栖身之所。中研院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机构先后流转到昆明,分布在昆明的各个角落。[3]然而,昆明并非一方净土,1939年冬至1941年冬,日军对重庆、昆明等西南各省主要城市进行持续轰炸。“仅在1940年被日军称为101号作战的空袭中,敌机就达4500余次,投弹2950吨。”[4]在昆明的中研院史语所等学术单位,只好酝酿再次迁徙。
  (二)李庄的自然历史条件
  一是交通便利。素有“万里长江第一镇”之称的李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区以下19公里的长江右岸。李庄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路驿站,又是崛江下游的重要码头,曾为“湖广填四川”的重要集散地,因此逐渐发展为万里长江起点上的第一商贸重镇,被誉为“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天赐福地。二是古迹众多。李庄是长江源头上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老小镇。这里是古僰国的旧地,文物古迹众多,明清的古街道、古戏楼、古祠堂散落分布,还有文昌宫、东岳庙、祖师殿、禹王宫等“九宫十八庙”,众多的庙宇适宜安置图书资料和人员的居所。三是位置偏僻。李庄的地理位置远离城市,抗日战争时期,即便是在最详尽的地图上,李庄也是个不起眼的地方,战火的硝烟还没有弥漫到这个千年古镇。当时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希望这次能搬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而李庄就具有这个特点。于是,李庄给风雨颠沛的文化人安置了一张平静的书桌,给战时中国人文科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养分。
  (三)李庄人民的接纳与支持
  同济大学向在川校友发电文寻求新校址,热心校友钱子宁在川南寻找校址。宜宾、泸州等市区内迁机构很多,人满为患,已无立足之所。宜宾南溪县有条件和能力,但不肯援手,理由是“小庙供不起大菩萨”,恐惧数千人迁入引发物价上涨和社会动荡。当时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的罗南陔获知了这消息,立即约请镇长及有头面的乡绅到家中商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公推罗南陔草拟了一份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5]随即,李庄又发了几份函件,从历史、地理、物产、交通、民情、民俗等方面逐一介绍,分致同济大学和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收到函件,各单位立马派人到李庄考察,与当地商议迁移事宜,并于1940年10月,辗转迁到了抗战时期的最后一站——李庄,一住就是六年[6]。李庄的命运从此改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地标上,李庄拥有了自己的独特位置。
  二、李庄抗战文化的主要内容
  1940年10月,同济大学开始搬迁。紧接着,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以及中央研究院所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人类体质研究所等文化科研机构也相继展开迁川工作。1940年12月13日,搬迁队伍终于抵达李庄,地方政府组织民众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同济大学被安置在镇子核心区的“九宫十八庙”及诸多祠堂;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因有大批国宝文物,被安置在张家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人类体制研究所安置在镇外七八里的板栗坳,社会科学研究所安置在镇外三四里的石崖湾和门官田;营造学社安置在上坝月亮田……这些机构从此扎根李庄6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从事着教育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影响了李庄乃至整个中国。
  (一)教育
  教育是李庄抗战文化中盛开的一朵奇葩。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机构迁到李庄后,其师生住进了李庄大大小小的庙宇、寺院和居民家中。整个李庄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学城,呈现一派异常繁荣的文化教育现象。为了同济大学招生和内迁机构子女读书的需要,李庄还新建了同济大学附中,以及一些小学和幼儿园。在同济大学迁李庄前后,还有宜宾师范、宜宾中学也迁到了李庄。由此一来,李庄古镇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大学的研究生阶段。
  李庄的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李庄的岁月中,同济大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在原有理、工、医三个学院的基础上,1945年又增设了法学院,同时进行了系科调整。据统计,“在李庄的五年多时间中,同济大学共毕业学生3000多人。”[7]事实上,在李庄求学的学生中,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或中科院院士的就有王守武、唐有祺、卢佩章、吴孟超、王守觉、吴旻、吴式枢等。后来在史学、文学、语言学、自然科学等方面,有着特殊建树的顶级学术人物如周一良、屈万里、罗尔纲、丁树声、罗哲文等,正是当年在这里经过淬砺而成长起来的。李庄在抗战岁月成为了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哺养地,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建设人才。   (二)研究
  内迁李庄的研究机构,都是当时国内顶尖的科研学术机构。他们在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的状况下,仍然“不废研求”,以最艰苦的条件从事着尖端的研究,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中研院史语所在李庄编印出版了上、中、下三册《六同别录》论文集,收录了中研院16位专家在李庄的27篇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民族学等领域;完成了从故宫博物院抢救出来的几十箱纪录明朝军国大事的皇家秘籍的研究、整理、校勘工作,李光涛、王崇武等整理出了《明清档案》等多编;对西南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调研,为语言学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大量实证材料。
  中国营造学社从1940年至1946年完成了一系列十分可贵的工作:编写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完备而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就广县志修编,采用城市规则及建筑科学方法,开创了我国县志修编的新例;测绘四川宜宾古筑,撰写西南古建筑调查报告,设计了南昌滕王阁。
  中央博物院在李庄组织考古发掘和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并举办了轰动四方的《史前石器展览》,完成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考古报告;李济和董作宾在李庄完成了殷墟考古发掘出来的数万件陶片和甲骨的研究,其中董作宾著作的《殷历谱》一书,1945年在李庄石印出版;李霖灿在云南丽江鲁甸乡征集纳西族东巴教经书计1186册,并辗转千里运回李庄,1944年6月,在李庄编辑出版《麻些象形文字字典》。
  (三)科普
  科普应用在李庄抗战文化中成就斐然。大量科研、教育机构聚集李庄后,很快使李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学术文化中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科学普及与现代文明的进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件大事:一是对“麻脚瘟”的诊断与治疗。同济大学医学院杜公振教授、邓瑞麟等专家彻底根治了当时川南流行的“麻脚瘟”,挽救了千千万万的病人,同时也丰富了民间的科学知识。二是对“吃人”谬传的科学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李庄还是一个民风淳朴、民智不开的地方,人们孤陋寡闻、思想守旧。同济大学医学院开设有解剖课,为祖师殿翻盖瓦房的泥水匠爬到屋顶上,看到同济医学院师生在做人体解剖试验。于是谣言四起,说“下江人吃人”,接着来了两个营的军队戒严。后来,傅斯年提出堵塞不如疏导,进贡的文物和文表以及引起民众误解的出土的古人类骨骼、骷髅和化石等。通过各种展览,以及科学家的现场介绍和讲解,使尚处于“科盲”状态的众多当地人不仅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还懂得了很多人类和自然的奥秘,“下江人吃人”的谣传不攻自破。
  三、李庄抗战文化的价值
  李庄抗战文化是极具内涵也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概括来说,李庄抗战文化的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史料价值
  李庄抗战文化是中国抗战文化史和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庄抗战文化研究可以弥补以前研究的遗漏或不足。抗战时期,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中国当时顶尖的教育、研究机构,在“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电文后,辗转万里先后迁到了长江边的古镇李庄,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傅斯年、陶孟和、李济、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夏鼐、梁思永、莫宗江、周均时、童第周等等,云集李庄,国难当头之日在这里守望着中国学术的命脉,在这里继续从事教育、研究和科普的工作,为李庄文化的积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李庄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成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李庄抗战文化则是其组成部分。日寇侵略,占领中国国土,毁灭中华文化,容不下一张学者的书桌。中华儿女不仅要在前线抗击侵略者,还要反击日寇亡我中华精神传统的文化侵略。而李庄接纳的学者,正是为保卫和发展中华文脉而战,他们坚持科研和教学,进行着一场文化人的抗战。李庄抗战文化蕴涵了太多的抗战文化史实,如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的问世,董作宾的甲骨学研究,李林灿的东巴文化研究,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的考古研究,童第周的胚胎学研究等。李庄时期学者们的诸多学术研究,填补了我国若干科学研究的空白,对中国抗战文化的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二)精神价值
  李庄抗战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遗产。[8]通过李庄抗战文化研究,可以发掘抗战时期一代知识分子不屈的爱国精神、执着的学术精神和不畏艰苦的精神,以及李庄人民的仁爱精神。内迁李庄的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特殊而成为日伪势力竭力争夺的目标,或是国外科研机构青睐的对象。但这些学者,毫不犹豫地来到荒凉偏僻的李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其行为本身就体现了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忧道不忧贫”的高贵精神。如梁思成、童第周、董作宾等在某一方面研究的领军人物,都是在物质极度匮乏、身体状况非常羸弱的情况下,进行田野考古或独立研究,完成了扛鼎之作,奠定了某一学科的基础的。甚至像李济,战争与疾病夺去了他两个女儿,但他仍然没有耽误手头的殷墟考古整理与研究工作。这样的风貌和精神,其实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情系国家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不畏困苦的典型体现。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短短16字电报,体现了李庄人民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礼遇,这也是李庄对社会担责,仁义豁达精神的展现。
  (三)经济价值
  李庄抗战文化以及其潜在品牌效应,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动力与指导。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文化的发展。设想一下,一个缺乏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其经济社会如何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所以,大力发展与倡导地方文化,不仅是提升当地人民文化素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需要,而且是改善经济社会整体环境、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要。除此以外,文化还能直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就非常需要浓郁的文化内涵来支撑:旅游环境需要文化来营造,旅游品味需要文化来提升,旅游产品需要文化来诠释。李庄抗战文化本身内涵极其丰富,且极具旅游价值:它既有很多真实故事(如“下江人吃人”的故事、治疗“麻脚瘟”的故事[9]等),又有许多奇闻趣事(如梁思成“清炖怀表、钢笔”,李庄姑娘与“下江人”喜结良缘的故事等);它既有不少名人效应(如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李济等大师),又有重大学术贡献(如梁思成对《中国建筑学》的现代建构,李济、梁思永对考古学的现代建构等),内容极其丰富且光彩夺目。由此可见,李庄抗战文化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四、李庄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一)李庄抗战文化遗存的现状
  李庄在抗战时期是一个名镇,据说当时在信封上只要写上“中国李庄”四个字,其邮件就能准确投递,由此可见它的知名度。可就是这样一个为中国抗战文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名镇,在建国后却逐渐被人遗忘,李庄抗战文化一度被学术界冷落。内迁机构曾住过的宗教寺庙、农家院落、行业会馆等也凋零破败了,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经的辉煌。如昔日被傅斯年等大师称赞“永怀缱绻”的栗峰山庄,因长期被冷落而破败不堪;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梁、林旧居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虽表面已被保护,但仍十分破败,简陋的照明,梁思成的书房地板几乎塌陷,这一现状从另一层面凸显出加强对李庄抗战文化保护、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宜宾市和李庄镇政府都对李庄的抗战文化价值有所认识并逐渐重视,提出要把它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并做了一系列对外宣传工作。如制作完成了大型文献记录片《中国李庄》(1940-1946),举办了“中国李庄抗战文化节”,配合国家文物局举办了重走梁思成古建筑之路启动仪式,协助相关人士出版了《发现李庄》、《中国李庄》等书籍。但这种认识还有待深化,尽管政府对抗战文化的开发有所重视,但就抗战文化开发对李庄古镇开发的作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抗战文化这方面的开发力度有一定欠缺。[10]举例来说,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发掘抗战文化,成都建有抗战文化博物馆群,云南腾冲建有抗战文化纪念碑、纪念馆。而在李庄板栗坳、月亮田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尽管随时有人踏访,但大多属于民间的自发行为,很少有官方的接待。尽管同济大学曾组织学生来李庄进行校史教育,但这种联系是单向的,李庄缺少对应措施,也缺少开发这种人文资源的前瞻性。
  (二)保护与开发措施
  1.加强对现有遗存的保护
  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李庄拥有众多的抗战文化遗存。抗战文化是李庄极具特色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李庄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人文精神。李庄抗战文化作为一部真实生动的国民教育材料,应很好地开发,使其价值得到利用。开发要把保护放第一位,只有加强对李庄抗战文化遗存的保护才可能谈及后继的研究和开发。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李庄抗战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的投入,使保护工作更有利地展开。对已列入保护单位的重要遗址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地恢复建筑面貌,让历史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对未确定为保护单位的残存遗址要尽快纳入保护范围,抓紧进行抢救性维护,进行有序的保护和开发。对较为破旧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定期修缮,营造良好氛围,让李庄特色延续下去。同时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机制。如对于古迹的监管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实行专人监控、实时监控、明确责任原则。加强对居民文物保护知识方面的宣传,对一些违背古迹保护的行为进行处罚。
  2.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李庄当地居民对李庄抗战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淡薄,使古迹保护工作难以很好地展开。如居民为了自身利益,私自拆除古建筑,代之以与历史风貌格格不入的新建筑等,大量的古建筑受损,甚至消失。中国营造学社旧址院内种满了蔬菜,还晾着未干的衣服什么的,破坏了旧居的文化气氛。另外,李庄的抗战文化的内涵究竟有哪些,70多年前那段令人感动和难忘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很多李庄人对此是不太清楚的。李庄居民虽然热爱李庄,也想开发李庄抗战文化,但观念略显滞后,缺乏宽厚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致使政府开发的政策、规划不到位,这种状况势必严重影响李庄抗战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所以,势必加强李庄抗战文化遗存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使民众充分认识抗战文化在李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民众保护抗战文化遗存的意识和觉悟,提高民众参与保护抗战文化遗存的积极性。使李庄当地人更了解李庄抗战文化,尊重李庄抗战文化,进而传承李庄抗战文化。
  3.增强对抗战文化的深入挖掘
  中国的古镇古乡为数不少,但是集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抗战文化融合成一定底蕴的乡镇,李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古镇给人的感觉,除了购买门票进入一些小景点能够从里面展出的一些图片上能感受到以外,其他地方基本没有能让人感受到是抗战文化很独特的一个小镇,因为并没有深入到内部去挖掘其最独特的东西来展现给游客。通过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游客没有购买门票进去,就只是来看看外部建筑,并且大多的游客认为李庄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是饮食文化或者是建筑文化。如此独特和具有开发价值的抗战文化,李庄古镇在这方面的开发力度完全没有凸显出来。所以势必要增强对抗战文化的深入挖掘,加紧对抗战文化的打造。抗战文化不仅仅是进入那些古老的机构旧址观看图片那么简单,关键在于对气氛的营造和旧时场景的再现。[11]可以对当地服务人员的服装进行统一,或是统一成抗战的军服,或是穿以前群众的服装。可以增加以抗战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客栈,如成都的京川酒店那样,以四川特有的三国文化为主题。增加一些以抗战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或让人们参与互动的体现抗战的娱乐项目。对那些抗战文化的景点进行包装,让游客进去后不仅仅是观看图片那么简单,可以增加一些当时实物的展出,或者是播放一些纪录片,形式不能单一,如张家祠几个展厅都是对图片的展出,没有很好地实现抗战文化的传播。再者就是对购物的规划,可以开创一些抗战购物纪念品的制作以及营销。
  4.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提高“李庄抗战文化”知名度
  李庄独有的抗战文化其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因此可以尝试打造李庄品牌,使其具有鲜明特色,避免与其他川南古镇千篇一律,让游客更加了解与尊重李庄抗战文化的内涵。我们可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丽江、周庄等名镇的宣传,却很少看到李庄及其抗战文化的宣传,这一点李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扩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树立特色鲜明的“抗战李庄”旅游主体形象。提出恰当的旅游宣传口号,尝试多种促销方式,可借助媒体和旅游纪念品等宣传手段。另外也可以引进一些与抗战相关的电影的拍摄,如福建的云水瑶古镇,因为一部电影《云水谣》而声名鹊起。总之,要为李庄抗战文化保护与开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宣传环境,以提高李庄抗战文化旅游知名度。
  结语
  李庄抗战文化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历史为其注入了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充分保护和利用李庄抗战文化,宣扬李庄抗战文化,让李庄抗战文化不断传承。
  【参考文献】
  [1]汪义诚.再谈李庄的历史文化价值[J].凉山大学学报,2004,6(1).
  [2]常智敏.李庄抗战文化研究纵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0).
  [3]王庆跃.中国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李庄[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9).
  [4]贾宗荣.中国现代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94.
  [5]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政府.李庄镇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
  [6]岱峻.发现李庄[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7]江鸿波,祁明.烽火同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8]常智敏,陈范华.李庄抗战文化的价值与开发[J].宜宾学院学报,2013,13(8).
  [9]刘振宇,维微.中国李庄[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
  [10]曹春梅,陈范华.李庄古镇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探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9(11).
  [11]万将军,唐喆.李庄古镇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J].决策咨询,2014(3).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我国建筑工业正值蓬勃发展阶段,而焊接作为重要的钢结构连接工艺,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钢结构工程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施工工艺、焊工技术水平、环境气候等条件影响,会产生一些影响钢结构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本文分析了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缺陷;成因;预防  一、前言  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其和筋混凝土结构一起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物在向高处争夺空间的同时,为保证其整体稳定性,相应基坑深度也在不断增大。深基坑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关于深基坑支护的技术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土钉墙支护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备受青睐。  【关键词】土钉墙;基坑支护  1、引言  90年代以来,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理论研究却落后于工程实践,为此,在大量理论研究,数值分析和工程实践
期刊
【摘 要】为了全方面促进城市的较富裕社会发展与科技化过程,一定要加强城中老旧村房改建规划。这是兼顾城市金融财富社会和谐进步,推动城市科技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措施。但对于目前的中国复杂多样的城市村来说,各地贫富差距悬殊,在改造规划实践中必然面临很多问题。因此,对改建规划中的一些问题加以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规划  一、旧村改造概述  (一)旧村改造的概念  实行旧村改造符合国家
期刊
【摘 要】本设计是基于红外对射式探测器的一种应用。本设计将红外对射式探测器与AT89S52单片机结合构成报警系统,主要实现对红外探测器照射区域的布防及报警功能。系统采用LED显示及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利用单片机实现时间显示,报警控制,报警信号锁存,重置复位等功能。红外探测器控制布防区域可对射式控制也可反射式控制。  【关键词】红外探测器;LED显示;报警  【Abstract】As This de
期刊
【摘 要】养老保险问题关系民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是新老制度衔接不恰当,导致参保人需求得不到满足。学界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围绕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进行了讨论,笔者对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总结各方观点,为以后的研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策;制度运行  笔
期刊
【摘 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绿色发展已融入了各个领域。本文主要阐述了绿色建材的定义和特点;论述了国内绿色建材的发展必要性;并分析了绿色建材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材;技术性能;发展;应用  前 言  建筑材料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建国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其品种数量日益增多,质量和配套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主要的建材产品已跃居世
期刊
【摘 要】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安装容易、抗震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的特点,且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其必然引领一番新的建筑发展形势。而要落实这一目标,绿色施工是其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针对将钢结构在保证质量达标、满足使用性能的情况下进行绿色施工,实现环保,笔者做了一些相关研究。  【关键词】钢结构;绿色施工  一、钢结构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随着我国近
期刊
【摘 要】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的学习,也不同于一般的自学。大学阶段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广泛性、专业性、探索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学习上要有一种宏观思考和规律性的认识,即大学生要能建立自己适当的学习策略。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指导自己学习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有显著提高,相应地在学习策略上形成一些与中小学生不同的特点。本文笔者就自己的学习策略与见解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大学;元
期刊
【摘 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公路与城市道路建设也随之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因而建设生态环保节能安全的新型道路成为越来越多的道路工作者奋斗的目标。本文简要地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理论做出简单阐述,旨在窥探环保型沥青路面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沥青路面;环保;节能;降噪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和建
期刊
【摘 要】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人因为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入住监护病房产生恐惧和濒死感,因心功能不全、出汗活动无耐力、自理能力下降,患者会产生悲观情绪和焦虑,影响对疾病的认识和对疾病的态度,影响病人的健康康复和预后。临床上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健康指导,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能动性、合作性、主动性,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心肌梗死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