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应用离不开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因此,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非常重要,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紧迫。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培养 创新 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敢想,敢说,身心愉悦,有安全感,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这样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来。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种做法
1.让学生“想”起来
教师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听进去,记下来甚至背下来,而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开动脑筋,从一点出发,思维发散,类比推广,区分异同,总结规律,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的目的。“想”才能有所得,“想”才能有所悟。“想”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想”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整理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也就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进而有了条理与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想”不是凭空想象,不是胡乱联系,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接收、筛选和沉淀。没有想的学习,最终是达不到目的。
2.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活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尽管教学手段在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有了改进,但部分教师又不能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走入了多媒体演示为主的教学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英语教学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老师的教案,多媒体的应用都要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当做实训场,把经过点化的思维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动”起来。“动”是指心动,脑动,眼动,手动,也就是调动各个器官,全身心投入到语言的记忆,模仿,演练与深化方面去。
3.让学生“用”起来
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促进英语语言的交流。英语课堂教学就单元教学来讲,出现的新知识不多,而大多数知识是对过去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强化。那么如何去强化这些知识呢?那就是创造环境,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如何去用,在没有英语环境的条件下,组织学生扮演各中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等,不失为用的好方式。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内部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两个基本逻辑关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两个基本的逻辑关系:一是自由
活力创新;二是基础视野创新。
1.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已足够的自由支配空间。每课时都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回味、思考、记忆、归纳、总结的时间。这种自由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学生方面讲,他们能利用这些时间查漏补缺,自由思维。从教师方面讲,他们能利用这些时间观察学生,指导学生,是一个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过程。
2.活力
所谓活力,就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状态的描述,是英语课教师为满足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发展而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它既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又反映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态度和精神面貌。这种活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了这种活力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就有了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生学习了单词和句型以后,老师通过这种活力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句子来,扩大他们的语言范围和语言应用的频率。
3.基础
所谓基础不仅指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还包括学生理解、记忆、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英语教学中重视这些基础就能把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又能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开来,开展适合学生基础的活动。譬如小组演讲比赛、记忆能力比赛、背诵、朗读比赛、单词识记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创设的良好基础。
4.视野
视野也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材料、人和事。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本上的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扩大视野的需要,学生还需要利用空余时间搜集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以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不仅如此,学生还应该接触更多的人,特别是懂英语的人,最好是英语国家的人,通过对这些人的接触,进行交流,真正了解更多更地道的英语知识,扩大了视野,激发了热情,刺激了追求与向往的欲望。同时还要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并把这些事和英语世界联系起来诱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三、创新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创设“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设计展示“任务”阶段
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准备与任务设计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分析背景因素、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真实运用任务、设计教学材料。
(1)分析背景因素教学背景因素首先应分析教学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教育因素、教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分析的对象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巧、教育技术等。
(2)分析教学内容依据真实运用任务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应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运用能力目的,这是真实运用任务设计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真实生活的语言形态中去,然后分析我们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语言形态的真实生活目的,如阅读目的、学习目的、写作目的、交谈目的、表演目的、娱乐目的等。任务设计的前提是把握课文的能力教学目的,因为任务的本质就是运用性,通过完成运用性任务培育学说运用英语的能力。 (3)设计真实运用任务设计真实运用任务是真实运用任务教学能否培养运用能力的关键。设计任务必须依据分析教学内容时把握的运用能力目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认真分析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然后按照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活动,这必然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4)设计教学材料教师在设计真实运用任务之后,就要设计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完成真实运用任务必须的材料:启动材料、导人材料、呈现材料、解释例释材料、复习巩固材料等。真实运用任务教学特别强调例句和练习的真实性,这些例句和练习是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它们都可能比课文更重要,比内容固定不变的课文更能激活学生兴趣,比课文和测试卷更能让学生在运用中练习、在练习中掌握、在掌握中运用,最终获得运用应用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任务”阶段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进一步品尝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焕发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学习热情;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小组完成,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方法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
3.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每一堂教学活动中,都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和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发展,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培养 创新 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敢想,敢说,身心愉悦,有安全感,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这样创新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来。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种做法
1.让学生“想”起来
教师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听进去,记下来甚至背下来,而是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开动脑筋,从一点出发,思维发散,类比推广,区分异同,总结规律,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的目的。“想”才能有所得,“想”才能有所悟。“想”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想”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整理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也就达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进而有了条理与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想”不是凭空想象,不是胡乱联系,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接收、筛选和沉淀。没有想的学习,最终是达不到目的。
2.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活力,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尽管教学手段在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有了改进,但部分教师又不能灵活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走入了多媒体演示为主的教学误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英语教学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老师的教案,多媒体的应用都要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当做实训场,把经过点化的思维转化为行动,让学生“动”起来。“动”是指心动,脑动,眼动,手动,也就是调动各个器官,全身心投入到语言的记忆,模仿,演练与深化方面去。
3.让学生“用”起来
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促进英语语言的交流。英语课堂教学就单元教学来讲,出现的新知识不多,而大多数知识是对过去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强化。那么如何去强化这些知识呢?那就是创造环境,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如何去用,在没有英语环境的条件下,组织学生扮演各中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等,不失为用的好方式。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的内部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两个基本逻辑关系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两个基本的逻辑关系:一是自由
活力创新;二是基础视野创新。
1.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已足够的自由支配空间。每课时都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回味、思考、记忆、归纳、总结的时间。这种自由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学生方面讲,他们能利用这些时间查漏补缺,自由思维。从教师方面讲,他们能利用这些时间观察学生,指导学生,是一个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过程。
2.活力
所谓活力,就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状态的描述,是英语课教师为满足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发展而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它既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又反映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态度和精神面貌。这种活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了这种活力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就有了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生学习了单词和句型以后,老师通过这种活力激励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句子来,扩大他们的语言范围和语言应用的频率。
3.基础
所谓基础不仅指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还包括学生理解、记忆、思维、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英语教学中重视这些基础就能把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又能把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开来,开展适合学生基础的活动。譬如小组演讲比赛、记忆能力比赛、背诵、朗读比赛、单词识记比赛等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创设的良好基础。
4.视野
视野也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材料、人和事。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本上的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扩大视野的需要,学生还需要利用空余时间搜集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以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不仅如此,学生还应该接触更多的人,特别是懂英语的人,最好是英语国家的人,通过对这些人的接触,进行交流,真正了解更多更地道的英语知识,扩大了视野,激发了热情,刺激了追求与向往的欲望。同时还要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并把这些事和英语世界联系起来诱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三、创新型教学的实施过程
创设“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设计展示“任务”阶段
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准备与任务设计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分析背景因素、分析教学内容、设计真实运用任务、设计教学材料。
(1)分析背景因素教学背景因素首先应分析教学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教育因素、教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分析的对象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巧、教育技术等。
(2)分析教学内容依据真实运用任务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应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运用能力目的,这是真实运用任务设计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真实生活的语言形态中去,然后分析我们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语言形态的真实生活目的,如阅读目的、学习目的、写作目的、交谈目的、表演目的、娱乐目的等。任务设计的前提是把握课文的能力教学目的,因为任务的本质就是运用性,通过完成运用性任务培育学说运用英语的能力。 (3)设计真实运用任务设计真实运用任务是真实运用任务教学能否培养运用能力的关键。设计任务必须依据分析教学内容时把握的运用能力目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认真分析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然后按照学生当前的真实兴趣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活动,这必然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4)设计教学材料教师在设计真实运用任务之后,就要设计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完成真实运用任务必须的材料:启动材料、导人材料、呈现材料、解释例释材料、复习巩固材料等。真实运用任务教学特别强调例句和练习的真实性,这些例句和练习是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它们都可能比课文更重要,比内容固定不变的课文更能激活学生兴趣,比课文和测试卷更能让学生在运用中练习、在练习中掌握、在掌握中运用,最终获得运用应用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任务”阶段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进一步品尝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悦,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焕发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学习热情;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完全解放学生;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指点,可以小组完成,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方法可以多样,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
3.师生评价议论阶段
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立足于“教学过程”,每一堂教学活动中,都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和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发展,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