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堰区溱潼实验小学 江苏泰州 225508)
摘要:研学旅行是行走中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体验为载体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探究为方法的实践,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以合作为特色的实践,打造了团队精神;以综合为主的实践,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体验;实践;发展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那选择研学旅行。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游学、夏令营、冬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放在了青少年成长的战略高度,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即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基地、走进景区、走进社会,是行走中的课堂。
我校在溱潼西侧,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步较早的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溱潼八景、溱湖八鲜、溱潼会船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潼农业生态园、泰州华侨城、泰州田园牧歌、梅兰芳公园、海军纪念馆等都是师生的实践资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基地之旅”中感受自然风光,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种体验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研学旅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激发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研学旅行彻底改变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溱湖农业生态园,菜单式活动有近40项目。学生到基地后,除了按规定参加有关有机蔬菜种植的活动以外,还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其它项目进行活动。有的学生对外形奇特的蛇瓜感兴趣,有的对特大南瓜感兴趣,有的对长在树上的紫薯感兴趣,我们就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研究小组,借助已有生活经验以及老师和讲解员讲授的知识,亲自在校园开心农场种植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孩子们通过请教他人和查找资料,改进种植方法,反复探究,反复实践,当孩子们种植成功后兴奋不已,感慨种植瓜果蔬菜学问大,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对农民的看法。
二、研学旅行:以体验为载体的实践,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往往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对学生而言,研学旅行中的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南京中山陵,学生拾级而上的同时,通过所见所闻,体会到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一生,看到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种种罪恶行径感到愤慨,当了解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而感动不已;当学生回到生活中,坐在饭桌前享用美食时,更加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体验,彻底唤醒了学生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由此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三、研学旅行:以探究为方法的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研学旅行就是引领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答案并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它让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科学”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将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溱湖风景区,开展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检测活动。风景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沼泽、湖泊、河流、人工湿地等生境,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特别是为鸟类的栖息、觅食、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在这次体验中,作为初次接触环境监测的学生,显得毛手毛脚,忘记流程是常事。但是在老师和专家的引领下,一次次的修正错误,一次次的交流经验,一次次的进行实验的努力下,最终得出结论,溱湖湿地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环境监测滞后,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去探究,去发展,去创造新的知识……
四、研学旅行:以合作为特色的实践,打造团队精神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捆在一起折起来就非常困難,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这种发挥团队的力量,以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在研学旅行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活动的一大特色。在溱湖风景区有个“走浮桥”的活动项目,我们将学生分成几组,要求队员不得大幅度晃动浮桥,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组队员全部顺利通过浮桥,为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最短的一组为胜利。事实证明,欲速不达,单靠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取胜。学生根据各人的体型、心理素质、通过顺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行分工和合作,有人指挥,有人保护,有人帮助,有人负责行李,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最终学生全部顺利过关,欢呼拥抱在一起。这一瞬间的成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价值以及团队的力量。
五、研学旅行:以综合为主的实践,注重全面发展
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土壤、水、肥料、温度一样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才能够健康成长。研学旅行与传统的知识和培训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的是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在溱潼周五鱼饼店基地师傅的带领下,学生观看了鱼饼、鱼圆、虾球的生产流程,品尝了它们的美味,亲自感受溱潼的美食文化以及美食带来的经济效益,感受到了熱爱生活的溱潼人打造了精美的美食名片,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怀着对制作鱼圆鱼饼的渴望,学生在基地内学起了剖鱼、剁鱼肉、舀鱼肉、煎鱼肉等,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到了制作特产的辛苦,学生“成功作品”不但凝聚着不怕困难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对制作师傅辛苦劳动多了理解,更凝聚着学生对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这样的研学旅行,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增长才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研学旅行活动借助旅行的形式,达到了实践活动的目的,实现了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较好的满足了学校、家长、学生的教育需求。这正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才是学生所要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09
摘要:研学旅行是行走中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体验为载体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探究为方法的实践,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以合作为特色的实践,打造了团队精神;以综合为主的实践,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体验;实践;发展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那选择研学旅行。随着社会各界对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游学、夏令营、冬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等。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放在了青少年成长的战略高度,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即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研学旅行基地、走进景区、走进社会,是行走中的课堂。
我校在溱潼西侧,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步较早的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溱潼八景、溱湖八鲜、溱潼会船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潼农业生态园、泰州华侨城、泰州田园牧歌、梅兰芳公园、海军纪念馆等都是师生的实践资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基地之旅”中感受自然风光,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种体验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研学旅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激发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研学旅行彻底改变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溱湖农业生态园,菜单式活动有近40项目。学生到基地后,除了按规定参加有关有机蔬菜种植的活动以外,还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其它项目进行活动。有的学生对外形奇特的蛇瓜感兴趣,有的对特大南瓜感兴趣,有的对长在树上的紫薯感兴趣,我们就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组成研究小组,借助已有生活经验以及老师和讲解员讲授的知识,亲自在校园开心农场种植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孩子们通过请教他人和查找资料,改进种植方法,反复探究,反复实践,当孩子们种植成功后兴奋不已,感慨种植瓜果蔬菜学问大,同时也改变了他们对农民的看法。
二、研学旅行:以体验为载体的实践,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往往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对学生而言,研学旅行中的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南京中山陵,学生拾级而上的同时,通过所见所闻,体会到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光辉一生,看到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种种罪恶行径感到愤慨,当了解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而感动不已;当学生回到生活中,坐在饭桌前享用美食时,更加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的体验,彻底唤醒了学生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由此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三、研学旅行:以探究为方法的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研学旅行就是引领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获得答案并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它让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科学”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将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地选在了溱湖风景区,开展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检测活动。风景区内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沼泽、湖泊、河流、人工湿地等生境,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为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特别是为鸟类的栖息、觅食、繁衍提供了理想场所。在这次体验中,作为初次接触环境监测的学生,显得毛手毛脚,忘记流程是常事。但是在老师和专家的引领下,一次次的修正错误,一次次的交流经验,一次次的进行实验的努力下,最终得出结论,溱湖湿地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环境监测滞后,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去探究,去发展,去创造新的知识……
四、研学旅行:以合作为特色的实践,打造团队精神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捆在一起折起来就非常困難,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这种发挥团队的力量,以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在研学旅行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活动的一大特色。在溱湖风景区有个“走浮桥”的活动项目,我们将学生分成几组,要求队员不得大幅度晃动浮桥,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组队员全部顺利通过浮桥,为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最短的一组为胜利。事实证明,欲速不达,单靠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取胜。学生根据各人的体型、心理素质、通过顺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行分工和合作,有人指挥,有人保护,有人帮助,有人负责行李,各种手段都用上了,最终学生全部顺利过关,欢呼拥抱在一起。这一瞬间的成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价值以及团队的力量。
五、研学旅行:以综合为主的实践,注重全面发展
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犹如植物需要阳光、空气、土壤、水、肥料、温度一样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才能够健康成长。研学旅行与传统的知识和培训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的是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在溱潼周五鱼饼店基地师傅的带领下,学生观看了鱼饼、鱼圆、虾球的生产流程,品尝了它们的美味,亲自感受溱潼的美食文化以及美食带来的经济效益,感受到了熱爱生活的溱潼人打造了精美的美食名片,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怀着对制作鱼圆鱼饼的渴望,学生在基地内学起了剖鱼、剁鱼肉、舀鱼肉、煎鱼肉等,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到了制作特产的辛苦,学生“成功作品”不但凝聚着不怕困难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对制作师傅辛苦劳动多了理解,更凝聚着学生对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这样的研学旅行,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增长才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研学旅行活动借助旅行的形式,达到了实践活动的目的,实现了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较好的满足了学校、家长、学生的教育需求。这正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才是学生所要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