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思思一起上学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思思上少艺校后,我的生活开始忙碌不堪。
  几乎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紧张而有序的功课是必不可少的。早上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准备好思思的早点,稀豆粉、馒头、花卷,或者是小笼包,还有稀饭、米线、饵丝、面条、汤圆、煎饼、牛奶、鸡蛋,差不多就这些吧。尽管口味不断变化,但思思还是比较偏食,在这些食品中,思思偏爱稀豆粉,方便面是不得已的选择。近两年来,她已很少上“肯德基”,这是一个进步。七点多,就要上路,把车停在文联大院内,再步行大概八分钟左右到学校。直到她说了声再见,挥挥手,背着书包冲进大楼,面对着值周的校长或老师敬了队礼,我还待在少艺校楼下的停车场上,看着她的背影消失才舒了一口气,马上又陷入了怅然若失之中。
  十一点半,随着同事们纷纷下班,我的闹钟也准时响起,是该接孩子的时候了。没有中年男人所应有的从容,而是飞一般地下楼,飞一般地冲过马路,在绿灯亮起的瞬间,飞一般地冲过斑马线。不知什么时候,我早已将脚上的皮鞋换成了“耐克”慢跑鞋。此时,少艺校楼下,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家长们翘首以待。我根本无法在众多白色校服的身影里准确地看到思思小小的脸庞,往往是她欢呼雀跃着奔向我时,我才颤抖着张开双臂,就像等待小鸟归来的巢。
  中午,依然是密集的鼓点。吃饭,上学,直到下午放学后,她又要做家庭作业。而我每天下午下班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赶紧检查她的作业,如果发现有错题,还得及时和她沟通,纠正她的错漏,然后在她的作业和课本上签上“已查、已听写”等字样,还要用楷书规规矩矩地签上我的大名。有几次,我已经累得不行,签名时就显得有些潦草。思思马上说,爸爸,你的字写得不好,要认真写。我很想说,这是行书。但我还是按照她的要求,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签名。有时候,我会用普通话和她交流,我的发音不准,她还会不时纠正我说。爸爸,你这个词说得不对,平翘舌不分。我只好按照她的要求重说一次。完成了这些,她就要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或者用电脑玩4399小游戏。这是没辙的事,我没法不让她玩,只能少玩一会儿。这段时间,我终于有机会顺着西洱河跑步六公里。晚上9点多,思思说一声“晚安”,我才能读书写作。第二天早上六点,又得在手机闹铃《晨曲》中睁开惺松的睡眼。
  还记得思思初上幼儿园的情景,那时她刚三岁半,把她送到学校,她便哭了,硬是不进去。把她抱到教室门口,她紧紧地抓住门框,不管怎么哄,就是不放手。为了让她进教室,我硬起心。把她的手指一根一根地从门框上掰开,她不从,大哭着,又用另一只手抓门框。弄得我满头大汗,很揪心,才把她塞进教室,她嚎啕大哭。老师说你赶紧走,别让她看见你。我便惴惴不安地走了,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后来听说她就一直面对着墙站着,抱她,她不要;让她吃饭,她不吃;让她睡觉,她不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几天。这是思思第一次长时间地离开父母和外婆。
  上少艺校时,思思已经习惯了集体生活,她甚至盼望着赶快开学。按照学校的规定,入学前要进行各方面的测试,她顺利地通过了。记得她曾问我,爸爸,咱为什么要上少艺校呢?我说,少艺校好啊,你喜欢跳舞,就会有形体课、舞蹈课,音乐、体育、美术都开得很全,各科教育质量也好,你能得到全面的训练,综合素质就好。她点点头,似乎听懂了,又似乎没有听懂。开学不久,我问她,喜欢上学还是放假?她想了想说,都喜欢啊!上学可以和小伙伴们待在一起,放假可以到处去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她有这样的想法也挺好,至少她能适应集体生活,不是像我一般孤独的人。有次清明节上坟,在我祖父的坟前,思思很虔诚地三跪九叩,边磕边说,请老公公保佑我不要做作业。我心里“格登”一下,七岁的孩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旁边的亲戚笑着骂她,你说这样的话,老公公会气得爬起来打你一拐棍的。好在后来,她照样高高兴兴地上学,照样高高兴兴地做作业,从来没有觉得读书是一件苦差事。我想,少艺校应当是一所充满快乐的学校。
  去年二月,单位里例行组织体检,查出我有心房间隔缺损,得要手术才能治愈。那段时间,我很纠结,好像天要塌下来了,毕竟对先心病一无所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放不下年仅七岁的思思。她才只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心理很脆弱。在手术前的三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和她待在一起。知道我的病,她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很难过,整天闷闷不乐地,学习成绩也有些退步。最后我下了决心,上北京做手术。我的愿望是将先心病治好,活蹦乱跳地过日子,而不是苟延残喘地度过我剩下的日子,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思思还那么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父母的搀扶。在北京的日子里,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见到思思,或许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再也见不到可爱的女儿了,那对思思而言,将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好在天遂人愿,好在祖国医学水平突飞猛进,好在有良医的治疗和朋友们的帮助。我很快入院,很快做了手术,很快出院回到大理。听说我做手术那天,思思好像有了感应,哭着闹着,坚决不上学,好不容易才哄着甚至强迫着把她弄到学校。放学后。她又是不吃不喝不睡,折腾了整整一天。我揣摩她是知道我进了手术室,心里着急,又不愿意说。后来我回来看到她夹在本子里的纸条,果真如此。我们真的不能低估一个孩子!
  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思思总会和我说起学校里的事,喜欢哪个老师啊,哪个同学好玩,哪节课最开心。又学了哪些新知识,学会了一首新歌。或者可以下腰了,排练了一个新舞蹈,画了一幅画。有时候她还会说起哪位老师的衣服漂亮,上课时她举了几次手,遇到校长对她笑了笑。这样的细节,她都会提起。每次测验或者考试,她一见到我,便说某题做得不对,某题拿不准,还把内容复述出来,问我做得对不对。我一一解答。做对的,她就欢呼;做得不对的,她便叹一口气说,唉呀,好可惜!我心里佩服她的细心。我读书时,考试一结束,早已将试卷的内容忘得干干净净,当然。这也不妨碍我经常考第一。试卷一到手,思思远远就扬起了手中的试卷。偶尔考了一百分,她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多时候是九十多分。如果班上的同学总体考得好,她就会有些惋惜地说,这次考得有点不太好。我发现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便不去打击她,更多的时候是鼓励。我说,我要求你科科都考九十分以上,当然,如果都考九十五分以上,那就更好了。她说,我能做到的。事实也是如此,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她都能拿回一张奖状,要么是“三好学生”,要么是考绩优异。舞蹈方面,也还不错。吾心稍慰。这些,其实更多凝聚着老师们的汗水和智慧。   四月里的一天,风和日丽,少艺校举办家长开放日,我很荣幸被抽到随堂听课,就坐在思思的旁边。当了一天小学生,很有收获。记得那天听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课,课名《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记得这篇课文我们小学时也读过,背过,后来就忘了。也许我当小学教师的时候也教过学生,不过也记不起了。和思思一起当学生的这堂课上,还是挺有新鲜感,因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大量运用,加上老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回答问题也极为活跃,整堂课教学效率很高。不想课还没上完,地震却突然发生了,起先是黑板旁的白色幻灯屏幕晃动起来,接着是固定在教室顶部的投影仪剧烈地前后摆动,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老师很镇定,学生们也没有什么异常惊慌的反应。老师首先让学生们钻到桌子底下,见暂时没有什么晃动了,便让学生一组一组以队列的方式撤离。先是到教学楼下的操场旁,后来又撤到了龙溪路对面的体育中学的操场上。在体育中学的时候,有的家长通过百度搜索了解到炼铁又发生了5.0级地震,所以下关的震感才会如此强烈。大约半个小时后,学生们又有序地回到了教室里。通过这次地震的迅速反应,也表明校方平时的地震演练是成功的,不会慌作一团,不会毫无主见。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回到教室后,还上了一节唱歌课,老师教唱的是骆宾王的《咏鹅》,依然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先是听录音,看幻灯片,后来是老师教唱简谱,接着再学内容。有几个学生学得很快,一两遍后,便可以举手起来试唱。思思呢,生性胆小,不敢举手。放学后,我告诉她,要积极举手,锻炼自己的胆量。唱歌课外,还有数学课,那些内容以成人的眼光来看,是一些浅显的问题,但对照后,发现自己面对那些浅显的数学题,依然会出错。听听老师讲的内容,受到了不少启发,才理清了思路,最关键的是以后面对孩子的作业,懂得了怎样辅导。
  下午,校方组织了艺术教育的观摩活动,可以随意出入各个教室。舞蹈教室里,老师正在上形体课,看到家长们进来,老师还特意安排了一段师生共编的舞蹈;美术教室里,老师正在画布上示范,同时指导学生动笔绘画。别的科类也分得很细,仪器乐一项就有钢琴、琵琶、二胡等,各个教室,都有老师在上课或辅导。我坐下来,听了一段二胡,听了一段琵琶,心里很愉悦,也很佩服学校的努力,少艺校能有今天的规模,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在小学阶段,能让学生们受到艺术的陶冶和训练,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其实,每个孩子成长的历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和思思一起上学的日子,我也是一名小学生,再次接受了学校教育的熏陶。
  当然,思思的学习环境和我小时候比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她能受到规范而系统的教育,有一流的学校和优秀的老师。这在我小时候,是不敢奢望的。但我们乡下的孩子,也有自然的乐趣。比如空气很新鲜、食物很安全,没有拥挤的车流和人流。学校虽然破旧,甚至漏风漏雨,可我们的活动场地很大,一放学,就可以成群结队跑到田野里撒欢,上山拾野菌,下河摸鱼虾。那种与自然很亲近的日子,对于思思而言,却是再也不可得了,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早已将孩子的视线挡在城市之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
  和思思一起上学的日子,仍将继续,直至她渐渐地淡出我的视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其他文献
母亲的老家在大理弥渡。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大项目之一。东川铜矿开发提速,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东川矿务局到弥渡招工。1960年,一心想到外面闯一闯的母亲,不顾父母反对,报上了名,招工进了东川矿务局,被分配到因民矿。  从弥渡坝子来到乌蒙山区,还是被称为地无三尺平的因民矿,母亲虽然能够适应,但还是有点想家。母亲在家里是老大,是家里的好帮手,不
期刊
木船一道斜浪,欸欸乃乃划拨到北岸,就到了那个简称“川”的省份的地皮上。乘客上岸,掉转船头,逆水上行两百米,再掉转船头,又欸欸乃乃一道斜浪,就回到了简称“滇”的省份的地皮上。跨州隔省的距离,让人咋一听起来感觉遥远得不得了,可在这里,也就是叼着一支烟轻蹿二十几分钟的事情。以江中流论,烟在唇间还没有燃过呢,就到外省了,就回到家乡省了,这么轻便,跟打个嗝差不多,跟放个屁差不多!   当然不是这条江的任何
期刊
下关风  大理的风与别处的风不同。  大理的风,是有光的。  一个人走在满城风光中  心中一定系着叮当作响的铃铛。  我一路走,一路摇动心中的铃铛。  先是听见风声,然后  我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声音。  我多么像一匹识途的中年之马  找到了美的源头,多么像  一面古老的经幡,在大理的风中  朝着天空仰起了面庞。  我知道,那一刻,风,经幡,心  都没有动,唯一流动的  是光,从高处瀑布一样来到了人间
期刊
呻吟,不失春天的钟声  伤口,恰似一眼清泉  快拾起你每根湿漉漉的火柴  别忘了,雄鹰的故居  就在你我的胸膛  磨掉一层皮,便会长出  一块肉  用你的彻夜未眠  或者五谷杂粮  或者一颗童心  双倍兑换千年的老窖  就这样站着沉醉  就这样醉着醒来  就这样一千次爬起  在大凉山  一线崖缝也是一次生机  一座高峰就是一次成长  斟上满满的倔强,举起  世界很大  但也很小很小  黑苦荞  和
期刊
观察一滴秋露如何升起  蜘蛛开始张罗大网  成熟的叶子,成为网页的根基  它首先拉住一叶黄  然后再拉住一叶红  八方四面,蜘蛛找到中心  开始用与天空同一颜色的网  诱惑猎物  同一天捕获的还有风中跌落的水珠  观察一滴秋露如何升起  怎样从低温中离开大地  怎样通过细小的根  慢慢上升到叶尖上  最后又如何在一场秋风中  跌入土地,我观察了很久  这似乎是一个反方向的运动  可以这样描述过程 
期刊
入秋  谷穗渐渐低下仰望的头  风在风中奔跑  一年的风调雨顺再作最后的祈祷  丰收也好,不丰收的也好  牛都吃它的草  突然的一声哞叫  可以理解为牛的牢骚  细嚼慢咽中  青山依旧,天气正好可以收获  偶尔来的冰雹  使日子显得特别珍重  牛叫也好  牛不叫也好  秋天总是按时来到  雨在这个季节下着  梦就要发潮  一朵淡蓝色的野花  远远地笑了笑  然后也低下头  连续的喷嚏声传来  世界
期刊
飘雪的骨头  当水行到无桥,你的忘记,是把剑  汹涌的影子,像受伤后,一缕光,微微  照亮古代浆制的白绵纸,我的名字和样子  我撩乱的籍贯,年龄和凸凹的思想,都显示在  页面上  日子,是羊肉馅饼,膻是美味  要经历多少变故,才能抵达最后的安乐  飘摇,找不到一个亲人,问问什么是幸福  风落时,我想什么,雨驻时,你想什么  幸福是飘雪的骨头,硬得殷红,白得惨烈  叫醒,凭悼的唯一线索,我只能占有一
期刊
高粱涨红了脸  在微风的催动下  羞涩地俯下身子  悄悄地告诉我  她要嫁给金色的秋天  成熟的萌动醉倒了艳阳  温润醇香的谷花茶  在热辣辣的锅里  备受煎熬翻来覆去  没个落脚之地  恰似我的初恋  一半是斑斓的春梦  一半是春潮的涌动  龙凤河  一位红衣少女的秀发  从天外飘落下来  在绿川中挥舞  潇潇洒洒靓丽可人  那块长满青苔的巨石  千百年来依然  固守本分固守信仰  静静地卧在天
期刊
灵魂里的故乡  只要看见青山  就能看见故乡的模样  只要触摸绿水  就能触摸到故乡的柔肠  只要听到布谷鸟的歌唱  就能听到故乡春天的交响  只要看到一群小燕子的舞蹈  就能看到故乡欢快的心跳  只要牵住一缕炊烟  就能牵出一个慈眉善目的故乡  只要揪住一只风筝  就能揪住远在故乡的童年  只要面对一朵百合  就能拥抱儿时的梦想  只要面对一片田园  就能走近父母佝偻的身影  只要面对可口的饭菜
期刊
1  男人中最喜欢贾宝玉。他干净,温暖,尊重自由、女人和燕子。  因此也喜欢《红楼梦》和这座《红楼梦》一样繁杂精细、可以反复阅读的城。  2  张家花园的天空正在慢慢地转晴。  他们叫我去看溶洞,再三解说那是亚洲第一大洞,分两层,一旱一水,很有特色,而且有专车接送。我委婉地拒绝了,这里,这么好的光和影,这么绿的水。他们叫我打牌斗地主,我也拒绝了——这么好的光和影,这么绿的水。  搬一张木椅出来,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