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法公正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多年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的法律体系也逐渐形成。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成效也日趋显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国家执法部门在改革中也逐渐纳入正确轨道。
  实践证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谐,经济的腾飞,都必须依国家的法律作保证。换言之,民主法制建设与否,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大家都希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希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法官们依法办事,公正司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司法不公正、违法办事的现象仍然存在。
  司法不公正虽说是社会的一个方面的问题,但它严重影响着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严重影响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严重影响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司法公正是由法的意义、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作用等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的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是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有四个特征:(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四)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的作用泛指对人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法的实施就是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适用和实现,包括法的遵守、法的适用和法的执行三个方面。它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法和司法,也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个人都必须遵守。所以,公正司法是法本身的客观要求。在我国,法是由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实施的,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司法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许多政治家和仁人志士、专家学者,都曾为寻觅和实现司法公正而进行了不懈努力。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目标,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的期望。但目前,社会上司法不公正的现象确实存在。个别执法人员为了既得利益徇私枉法、贪脏枉法,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在他们的眼里权大于法,钱大于法,情大于法,因此出现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冤假错案”,这些都是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腐败造成的。因而失去了正义,失去了公平,失去了司法公正。
  造成司法不公正的主要途径有三个:
  第一,个别领导干部借着党和人民给他的权利,为本部门或者亲属的利益向司法机关发号施令,在法律面前搞特殊化,向司法机关的领导施加压力,干扰司法机关正常办案,致使司法发生扭曲变形,进行权权交易或权钱交易,由正常案变成“关系案”。
  第二,是来自司法队伍内部。众所周知,法官是代表国家行使权利的,本来应该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真理,忠于职守,秉公执法,除恶压邪,为民解难。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法官,为了某些经济利益,丧失法律的原则,被金钱和酒色所迷惑,贪赃枉法,因而出现了“的金钱案”、“人情案”甚至是“冤假错案”。
  第三,是社会外部的司法环境不佳。有一定社会背景的人其亲属或朋友一旦犯法,只要案件一进法律程序,就想方设法托人说情、送红包走后门,给办案人员造成很大压力,部分意志不坚定的法官很容易被拉下水,对案情就会曲解,就会变成“人情案”、“金钱案”。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不花钱找人说情,你的官司一定输。这个社会外部不良的环境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土壤,也是司法不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公正司法呢?
  实现司法公正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司法机关的事,还与每个公民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要重点解决好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全民强化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大力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使广大党政干部、法官及普通公民,在学法中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观念,逐渐养成依法办事,严格守法的良好习惯。执法机关不受任何外来干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党政干部不干扰法官执法,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护法,创建一个公正司法的良好环境。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建设一支适应司法公正要求的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是国情需要,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所谓素质高一是指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高;二是指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三是指法官的行为规范和廉政建设;四是指法官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树立法律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人不仅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能做到自尊、自重、自律、自强,还要勤学法、学透法、学好法、用准法。
  倘若法官素质不高,不讲正气、不讲原则,是非就无法评判,曲直就失去标准,公平就没有尺度,正义就无处伸张,邪恶就势必蔓延。
  有了高素质讲正气的法官,才能不为金钱所驱使,不为名利所惑,不为酒色所诱,不为人情所动,不为权势所迫;才能真正廉洁秉公,执法如山。
  (三)推进司法改革,建立健全的司法公正保障机制
  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分工合理的司法机构:司法监督机制和司法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建立一套法官司法独立的制度体系,避免法官受外部和内部的干扰。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公正司法的基础和前提。正确处理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的关系,做到二者的统一;不断完善法官队伍内部的规章制度,约束法官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如:轮训制度,法官交流制度,奖惩制度等。
  (四)树立司法权威,确保公正司法
  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处理任何案件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不应该受外来势力的干预。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受权大于法、钱大于法,官大一级压死人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使法律显得苍白无力,使司法机关失去了权威。在各种压力下,司法行为难以顺利进行,也就无从谈什么“公正”、“公平”了。如果司法没有了权威,法律的权威也得不到实现。这样的法律正如列宁说的“那不过是毫无意义的空气震动而已”。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要树立司法权威,首先是排除外来干预和防止司法腐败;其次是司法机关内部廉洁勤政,秉公执法,树立良好的法官形象。
  (五)建议推行三审制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该体制给以二审过大的权力,而且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当前,由于一审判决后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一审法院要尽可能使案件公正,以避免二审法院的改判或发回重审。许多司法腐败现象往往出现在二审法院,因为二审法院是终审,因此二审法院无所顾及。实行三审终审制有利于加强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同时也是对二审法院的限制和一审法院保护。实行三审制可以取消现行体制的审判监督庭,对于再审案件,按发回重审相类似的处理方法,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这样就不用增加现员。实行三审终审制有利于提高我国司法的公信力,遏制司法腐败,实行三审终审制是加强司法公正的需要。要在司法领域实现审判独立,就要面临由行政制约模式向诉讼制约模式转变,必然要求加强诉讼结构和审级制度等诉讼制约机制。因此在赋予法官独立权力的同时确立三审终审审级制,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必要的配套措施,是正确适用法律维护司法公正的需要。
  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官队伍建设的推进,建立健全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推行三审终审制,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来达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生 主体作用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成为教师才艺展示的舞台,尽管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但由于历史知识难于记忆,学生往往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
期刊
摘要:被拒绝儿童是指那些在同伴群体中几乎没有朋友,甚至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总是处于非常孤立地位的儿童。被拒绝儿童的社会技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行为技能和社会认知技能两个主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技能可以从技能训练中习得,针对被拒绝儿童的社会技能缺陷,培养其良好的社会技能训练可以从行为训练法、认知训练法、情绪训练法几个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被拒绝儿童 社会技能 缺陷 培养    一
期刊
数学的教与学一般看来较枯燥,但考究其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因素,便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就会收到  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联系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由此看来,学生是在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来思考、感受和体验的。它激荡着学生惊奇、欢乐、骄傲、自豪的情感
期刊
摘要:行动研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日趋广泛地运用于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中。本文就是对这种研究方法的一个介绍。文章首先给出了对行动研究的不同意义上的理解,分析了它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文章所要引出和讨论的是如何处理教育行动研究的一些实际意义上的问题,目的是引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行动研究重要性的关注。  关键词:行动研究 教育背景 启示    教师们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有效学习。本文总结了引导初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一种模式:质疑、讨论、归纳。  关键词:质疑 讨论 归纳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学习,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从质疑、讨论、归纳三方面入手: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以中学为例,同一教学班里的学生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从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差异的存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着眼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只要认真地去读,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读阶段    这是提出问题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精读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一、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认识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以龙岩市(地级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构建与运转为例,反映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改革与效能建设方面的积极实践与成功尝试,并就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中心的效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行政服务中心 政府职能 改革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
期刊
随着教改的深入,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呢·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而又没能很好解决的难题。  活动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提高、表现和检测,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写作能力也不例外。正如在游泳中学游泳一样,也必须在写作中学写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