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中的使命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基本属性、社会功能、使命以及存在意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博物馆所要保护的对象范围打破了只对文物的研究和展示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同样列在了博物馆的保护范围之内。赤峰博物馆已经成为保护与传承赤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单位之一。现就赤峰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的作用及其意义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
  赤峰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始建于1987年,赤峰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8月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建筑面积31000余平方米,设有“日出红山”“古韵青铜”“契丹王朝”和“黄金长河”四个常设展览,展示了赤峰历史上的四大辉煌时期。
  赤峰博物馆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书籍和资料等,赤峰博物馆所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物背后与当今社会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以非物质形式代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作为传统博物馆,保护、研究和传播物质文化层面的东西较多,而往往忽略了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与功能。
  博物馆定义的改变也意味着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最新的定义是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这个新定义已经又过去了十三年的时间,每一年对博物馆都有新的定义提出,却总是觉得没找到更合适的定义,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关系十分重要。
  国际博协新定义委员会的负责人、丹麦典藏研究员杰特·桑达尔修改的博物馆定义如下:博物馆是应对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批判性对话的民主化、包容性和多层次的空间。博物馆意识到并解决当前的冲突和挑战,为社会代为保管人工制品和标本、为子孙后代保护各种记忆、保障全民享有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传承遗产。
  这个定义强调了博物馆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而这构成了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区别。
  赤峰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总书记的赤峰博物馆之行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赤峰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习总书记来到赤峰博物馆,首先了解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发掘保护情况和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历史沿革。最后观看了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展示,并同《格萨(斯)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地接下来、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赤峰文化薪火相传,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鼓励着赤峰博物馆要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赤峰之行,激励和鼓舞了赤峰人发展与繁荣非物质文化事业的信心,赤峰博物馆要把握住、利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研究好、宣传好民族历史文化,以更有力的举措,力争在文化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2.赤峰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富有传奇色彩。
  赤峰是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蒙古民族自蒙元以来长期过着“橐驼羊马散山谷,草枯水尽时一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惯。
  在赤峰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蒙古族在生活中使用的金属器皿、饮食器具、狩猎用具及服饰等。看得见文物的背后是看不见的蒙古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如展示的布鲁是蒙古民族特有的锤击和抛击猎物的击器,是蒙族的狩猎工具,布鲁柄一般用榆木或山榆木等硬木制作。布鲁的锤击力很强,可击打或投掷狼、狐狸、黄羊、野兔等动物。
  近代以后,为保护自然环境,蒙古族的狩猎活动已被禁止,布鲁逐渐成为蒙古人健身娱乐的器具。在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大会活动中就有投掷布鲁的比赛,分投准和投远两种项目。讲解员在为观众讲解时,更多的是对蒙古族传统技艺的介绍,让外地观众对蒙古族的手工技艺有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这其中就蕴含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赤峰博物馆中,所展示的一件蒙古族姑娘出嫁时穿的嫁衣,特别受观众喜爱。蒙古族姑娘从小学习刺绣,为自己准备嫁衣。
  这件嫁衣融入了满、蒙与汉民族的一些文化元素,如旗袍的样式是满族文化,牡丹图案是汉族喜爱的吉祥图案,而整件嫁衣的刺绣是蒙族特有的绣法。
  蒙古族刺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被称之为“指尖上的艺术”。特别是蒙古族传统刺绣多使用彩色丝线、棉线、羊毛线和驼绒线等绣制,根据衣饰或物件不同而进行搭配。绣制时,先在刺绣的布料上画好样子,然后根据图案刺绣。
  蒙古族刺绣图案大多来自草原上的花草、鸟兽、蝴蝶、虫鱼、犄角纹,充满自然气息,每种图案都含有美好的寓意,或寓富贵,或表生命繁衍。例如,变化多样的盘长纹与卷草纹等吉祥图案相结合,就象征吉祥、团结与祝福,呈现出构图夸张、稚拙简朴、形态可掬的艺术风格,绣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兼具蒙古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认同感。
  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2008年,其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这些文物背后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知识是博物馆需要告诉观众知晓的,这是赤峰博物馆的职责所在。
  近几年来,赤峰博物馆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无论是对讲解员的培训还是社教活动,都有意识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赤峰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赤峰博物馆为响应“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主题,举办了“英雄故事永流传,爱国情结在心间”的主题社会教育活动。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博物馆中学习到了热爱祖国、不忘革命历史的高尚情操,更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并感悟革命精神,将爱国情结一代代相传。
  赤峰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
  博物馆是宣传和陈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不仅肩负着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非遗借力博物馆的力量实现自身的发展,成为了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新的命题。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的融合激发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非遗发展有了新动力。拓宽了非物质文化传播的途径道路,不仅有利于满足观众的高质量参观需要,更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赤峰博物馆对保护赤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充分发挥赤峰博物馆的功能优势,记录和保存赤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和保护赤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利用赤峰博物馆的自身资源优势宣传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培养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实现保护、继承、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标,见证人类生存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闫献冰,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现为赤峰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辽史)
  参考文献
  1.魏萌萌,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中的 使命,汉字文化,2020年第12期;
  2.张婕菲,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综述,南都学坛,2020年第3期;
  3.张静,非物质文化保护视野下博物馆功能的呈现,碑林论丛,2019年。
其他文献
读中国收藏家协会编著的《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十分欣喜(图1)。大系煌煌巨作,共12卷,收录藏品3120件(组/套)。所涵盖品种之多,囊括迄今所知陶瓷器全部品种;范围之广,自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涵盖包括港澳台在内全国各地域的藏品。收录藏品部分传承有序,更有精美和完整程度不逊色于国有博物馆收藏的,具有极高的资料性和学术性。在笔者有限的视野内,还没有一部通贯上下揽括全国,又兼具学术权威性的民间陶瓷资
期刊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网络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媒体时代,各地博物馆在见证过新媒体平台带来的巨大流量和热度之后,打造网络自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优势,已经成为他们所必须
期刊
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审美意识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对外通商口岸得到表现。伴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江浙的官僚、士绅集聚上海,形成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海上画派”,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晚清的人物画、花鸟画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大胆革新,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和发展,画作多反映现实生活风俗与符合市民欣赏趣味。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着何去何从
期刊
2019年对于龙泉青瓷发展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的下半年(7月15至10月20日),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丽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敬胜斋举行。此次展览是龙泉青瓷研究的一次多元文化大展,展品数量与收藏单位为历年来最多,共展出来自国内外43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机构珍藏的830件古代龙泉窑青瓷代表性精品。在这次展览中,一件来自日本
期刊
乾隆时期的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青花瓷、五彩、粉彩、青花釉里红等瓷器佳品出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我国传统制瓷业由盛转衰的时期。乾隆在位六十年,御窑制瓷工艺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提到“至乾隆则华繁及矣,精巧之至,几乎鬼斧神工……为有清极盛时代”。  乾隆对瓷器的痴爱众所周知,为追求工艺的极致,他会亲自审定御用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
期刊
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建集团。深耕行业十年,完成各类展陈业务七十余项,取得展览馆设计甲级、施工壹级、设计施工一体化壹级资质,中国博物馆展陈列设计甲级、施工壹级资质。  南昌轻武器展示馆是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19-2020年度的重点项目。我们瞄准南昌的英雄城市形象,在内容上用党史与军史的双线叙事解读“英雄”概念,在设计上提取地域历史、枪械演变与红色题材三大元素,用艺术化空间准确对接内容,
期刊
毗邻河南的邯郸地区  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向北距内丘县(邢窯)、向南距巩义市(巩县窑)皆不足100公里。邯郸市、曲周县、临漳县、磁县以及峰峰矿区都出土过唐三彩。  图1,三彩三足炉,邯郸市出土。高16、口径12.5厘米。侈口,短颈,肩部有一道弦纹,鼓腹,三兽蹄形足。以白色为基调,交错点染绿、棕黄色釉彩,形成斑驳淋漓的自然斑块。  图2,三彩钵,邯郸市出土。高12.6、口径12.4厘米。敛口,近口
期刊
摘要:绘有山峦图像的汉墓壁画最早见于西汉早期的河南地区;新莽至东汉中期,流行区域由中原向西转移至关中;至东汉晚期,关中与内蒙古地区成为墓葬壁画山峦图像发展的新中心。图像整体呈现由单体山向山组,由平面结构向纵深结构,由圆润平缓向尖利突起的转变态势。两汉墓葬壁画中的山峦图像常运用于仙界和人界两种情境,仙山展现了汉人对长生不死和死后升仙的向往,自然山则反映出东汉庄园经济的发展和“事死如事生”等思想内涵。
期刊
古今中外,“鹰”的艺术形象,被寄予了人们搏天壮志和不屈的精神。国外,“鹰”图形常被作为家族的纹章,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在中国,“鹰”也常常作为民族图腾,或是作为坚毅精神的象征,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广彩瓷器上,“鹰”也是常见的纹饰。由于大多远销国外,广彩瓷器上常见西方定制的“鹰”纹饰。而在民国时期,也是广彩行业发展转变的时期,广彩瓷器上出现了广彩画师自主创作的“鹰”纹饰。本文举例分析一些广彩瓷器上“
期刊
2020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自2001年昆曲成功申遗以来,我国“非遗”概念下的保护工作也进入了第20个年头,成绩之大,有目共睹。而早在国家刚刚明确提出“非遗”保护目标之初,我国民间的诸多有识之士就积极投身于各类“非遗”项目的抢救和保护事业之中,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福建著名收藏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