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大棚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照时长等都直接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若光照不足,则农作物生长过程会受到限制;若空气质量不佳,则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进而滋生大量细菌,农作物会因缺氧而腐烂致死;若温湿度控制不佳,会导致病虫害滋生,降低農作物质量和产量。
1大棚蔬菜种植现状
1.1无公害蔬菜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再对土地进行翻新和平整,还需注重提高土壤水分。其次,对大棚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借助高温闷棚或太阳曝晒的物理方法对大棚进行杀菌。再次,必须要选择植物营养液或植物有机肥,尽量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合理控制大棚蔬菜生长期间的温湿度。
1.2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对于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首先需选择没有经过转基因处理和化学药品处理的种苗。其次,严禁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在种植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并对蔬菜种植过程动态化监控。最后,在蔬菜种植完成后要交由权威机构认证,这样才能够获得有机蔬菜认证资格并进入市场[1]。
2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流程
2.1选种育种
选种育种结果会影响大棚蔬菜质量及产量。工作人员首先应当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水利特点、天气情况、土壤结构等因素,并结合当地农业技术经验,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蔬菜品种。其次,在选种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特殊的处理和消毒,将坏死的种子筛选出去,并断绝细菌的传播路径,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切实提升种子的抗病抗虫能力。
2.2选地
土壤水分、营养结构等都直接影响了蔬菜的种植质量,因此必须要结合蔬菜种类选择合理的种植地区,建设相应的大棚基地。本文依托北杏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设高标准蔬菜棚31个,种植番茄、辣椒及茄子等;同时在建设大棚时,还要确保其拥有良好的采光能力和恒温能力,通过对大棚周围展开监控和防护,进行适当改造,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3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播种前需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由此更好地开展后续种植活动,可有效简化种植过程,降低种植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进而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益。例如,在蔬菜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再全面消毒,由此降低蔬菜病虫害概率,提升后续的种植质量。播种前,需借助日光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再深挖土壤,确保土壤养分均匀。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节省了时间,广受农户欢迎。对土壤的处理还可以借助杀虫剂消毒杀虫,例如甲醛、氯化苦等都能够起到杀虫灭菌的效果,但禁止频繁使用,否则会影响土壤结构,不利于蔬菜健康生长[2]。
2.4合理控制温湿度
由于大棚密闭性较高,屏蔽了外界环境,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小型生态圈。因此,为了促使蔬菜的健康生长,就必须按照蔬菜生长所需条件,严格控制大棚温湿度,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空间,降低病害虫发生概率。目前,温室智能监控系统是常用的温湿度控制技术,可智能化调节大棚内的温湿度。通过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系统,能够为蔬菜种植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蔬菜经济收益。
2.5科学施肥
选择科学的施肥技术,能够保证蔬菜的营养均衡,加快蔬菜的生长速度,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蔬菜肥料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其中,氮肥使用较为安全、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磷肥包括磷化钙和钙镁磷肥,使用效率高、使用范围广。复合肥营养丰富、结构均衡、使用范围广、成本较低。
2.6灌溉技术
在播种后,要定期对其进行灌溉,灌溉技术的好坏也影响了蔬菜长势。因此,必须要重视灌溉技术,结合不同蔬菜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环境,针对性进行灌溉。例如,在种植黄瓜时,若在育苗期间黄瓜叶发黄,说明地表温度较低且水分较多,所以要控制水分的摄入,暂时不要急于灌溉。若黄瓜叶子呈现绿色、根部呈现白色,则说明该黄瓜的生长温湿度适宜,土壤水分合适。若黄瓜在成长期间瓜秧苗呈深绿色,叶片有光泽且根部发白,这种情况表示生长环境适宜,土壤供应水分正常[3]。
3大棚蔬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
3.1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策略是目前最为推广的一种方式形式,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显著降低了防治成本,防治效果较好。常见的生态防治策略为:选择碱性性质的无污染化学制剂在种植前喷洒大棚,降低蔬菜对酸性环境的反应程度。在对大棚进行清理消毒的过程中,借助熏棚处理技术对空气进行全面杀菌,然后通风,提高大棚内的空气质量。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较为常见,且能够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农业防治策略会切断病虫害传播路径,其次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清除病虫害卵,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将大棚土壤暴晒在阳光下,但是长时间暴晒会导致肥力和水分流失,所以需及时补充土壤水分和肥力,避免土壤枯竭、营养流失。同时,在选种育种时,需选择优质、抗病害性能强的蔬菜品种,提升大棚蔬菜成活率。
3.3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通常使用没有污染的生态农药,通过生态农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及时消灭已经产生的病虫害,避免侵害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应用生态农药也避免了高浓度农药给人体造成的伤害,相关人员要做好对高浓度农药的监管控制,避免高浓度农药进入到市场中。此外,一旦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需对已经受到侵害的蔬菜进行消毒,避免扩大病害面积。
3.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指应用灯光、色板等对害虫进行诱杀。种植人员需提前对蔬菜病虫害进行科学调研,了解不同种类蔬菜病虫害类型,进而结合害虫习性对症下药。例如个别害虫对某些频率的光谱十分敏感,所以种植人员可在大棚内放置黄色、红色等色板,隔一段距离放置1块,由此诱杀害虫。例如个别害虫对特殊光波十分敏感,种植人员可利用设备设置不同特殊光波,并应用糖醋引诱剂等捕杀害虫,有效防止害虫繁衍和大规模传播。
3.5信息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种类较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病虫害在刚发生时较难被发现,等发现时病虫害已非常严重,给种植人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可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采取有效的智能化措施对病虫害进行诊断和遏制。例如,借助红外线检测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展开全面监测,捕捉农作物病虫害目标,通过成像反馈,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及时降低风险。此外,应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构建自动测报系统,当发生病虫害时,会自动触动报警系统,提醒种植人员在第一时间采取合理处置措施。该报警系统还会启动自动诱捕害虫的系统,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区域,诱捕器会直接杀灭病虫害[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已在全国大范围推广,随着大棚蔬菜种植范围的增加及蔬菜品种的增多,病虫害发生概率也随之变高。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对病虫害展开有效防治,推动大棚种植蔬菜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宏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简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09-210.
[2]王华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4-65.
[3]贾广清.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防治措施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17-118.
[4]李叶青.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0):34.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张兴花,齐乃平)
1大棚蔬菜种植现状
1.1无公害蔬菜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再对土地进行翻新和平整,还需注重提高土壤水分。其次,对大棚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借助高温闷棚或太阳曝晒的物理方法对大棚进行杀菌。再次,必须要选择植物营养液或植物有机肥,尽量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合理控制大棚蔬菜生长期间的温湿度。
1.2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对于环境的整体要求较高,首先需选择没有经过转基因处理和化学药品处理的种苗。其次,严禁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在种植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并对蔬菜种植过程动态化监控。最后,在蔬菜种植完成后要交由权威机构认证,这样才能够获得有机蔬菜认证资格并进入市场[1]。
2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流程
2.1选种育种
选种育种结果会影响大棚蔬菜质量及产量。工作人员首先应当结合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水利特点、天气情况、土壤结构等因素,并结合当地农业技术经验,选育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蔬菜品种。其次,在选种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特殊的处理和消毒,将坏死的种子筛选出去,并断绝细菌的传播路径,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切实提升种子的抗病抗虫能力。
2.2选地
土壤水分、营养结构等都直接影响了蔬菜的种植质量,因此必须要结合蔬菜种类选择合理的种植地区,建设相应的大棚基地。本文依托北杏蔬菜种植合作社,建设高标准蔬菜棚31个,种植番茄、辣椒及茄子等;同时在建设大棚时,还要确保其拥有良好的采光能力和恒温能力,通过对大棚周围展开监控和防护,进行适当改造,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3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播种前需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由此更好地开展后续种植活动,可有效简化种植过程,降低种植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进而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益。例如,在蔬菜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再全面消毒,由此降低蔬菜病虫害概率,提升后续的种植质量。播种前,需借助日光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再深挖土壤,确保土壤养分均匀。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节省了时间,广受农户欢迎。对土壤的处理还可以借助杀虫剂消毒杀虫,例如甲醛、氯化苦等都能够起到杀虫灭菌的效果,但禁止频繁使用,否则会影响土壤结构,不利于蔬菜健康生长[2]。
2.4合理控制温湿度
由于大棚密闭性较高,屏蔽了外界环境,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小型生态圈。因此,为了促使蔬菜的健康生长,就必须按照蔬菜生长所需条件,严格控制大棚温湿度,为蔬菜生长营造良好的空间,降低病害虫发生概率。目前,温室智能监控系统是常用的温湿度控制技术,可智能化调节大棚内的温湿度。通过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系统,能够为蔬菜种植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蔬菜经济收益。
2.5科学施肥
选择科学的施肥技术,能够保证蔬菜的营养均衡,加快蔬菜的生长速度,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蔬菜肥料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其中,氮肥使用较为安全、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磷肥包括磷化钙和钙镁磷肥,使用效率高、使用范围广。复合肥营养丰富、结构均衡、使用范围广、成本较低。
2.6灌溉技术
在播种后,要定期对其进行灌溉,灌溉技术的好坏也影响了蔬菜长势。因此,必须要重视灌溉技术,结合不同蔬菜的生长情况及土壤环境,针对性进行灌溉。例如,在种植黄瓜时,若在育苗期间黄瓜叶发黄,说明地表温度较低且水分较多,所以要控制水分的摄入,暂时不要急于灌溉。若黄瓜叶子呈现绿色、根部呈现白色,则说明该黄瓜的生长温湿度适宜,土壤水分合适。若黄瓜在成长期间瓜秧苗呈深绿色,叶片有光泽且根部发白,这种情况表示生长环境适宜,土壤供应水分正常[3]。
3大棚蔬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
3.1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策略是目前最为推广的一种方式形式,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显著降低了防治成本,防治效果较好。常见的生态防治策略为:选择碱性性质的无污染化学制剂在种植前喷洒大棚,降低蔬菜对酸性环境的反应程度。在对大棚进行清理消毒的过程中,借助熏棚处理技术对空气进行全面杀菌,然后通风,提高大棚内的空气质量。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较为常见,且能够起到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农业防治策略会切断病虫害传播路径,其次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清除病虫害卵,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例如将大棚土壤暴晒在阳光下,但是长时间暴晒会导致肥力和水分流失,所以需及时补充土壤水分和肥力,避免土壤枯竭、营养流失。同时,在选种育种时,需选择优质、抗病害性能强的蔬菜品种,提升大棚蔬菜成活率。
3.3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通常使用没有污染的生态农药,通过生态农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及时消灭已经产生的病虫害,避免侵害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应用生态农药也避免了高浓度农药给人体造成的伤害,相关人员要做好对高浓度农药的监管控制,避免高浓度农药进入到市场中。此外,一旦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需对已经受到侵害的蔬菜进行消毒,避免扩大病害面积。
3.4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指应用灯光、色板等对害虫进行诱杀。种植人员需提前对蔬菜病虫害进行科学调研,了解不同种类蔬菜病虫害类型,进而结合害虫习性对症下药。例如个别害虫对某些频率的光谱十分敏感,所以种植人员可在大棚内放置黄色、红色等色板,隔一段距离放置1块,由此诱杀害虫。例如个别害虫对特殊光波十分敏感,种植人员可利用设备设置不同特殊光波,并应用糖醋引诱剂等捕杀害虫,有效防止害虫繁衍和大规模传播。
3.5信息防治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种类较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病虫害在刚发生时较难被发现,等发现时病虫害已非常严重,给种植人员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可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采取有效的智能化措施对病虫害进行诊断和遏制。例如,借助红外线检测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对大棚蔬菜种植环境展开全面监测,捕捉农作物病虫害目标,通过成像反馈,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及时降低风险。此外,应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构建自动测报系统,当发生病虫害时,会自动触动报警系统,提醒种植人员在第一时间采取合理处置措施。该报警系统还会启动自动诱捕害虫的系统,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区域,诱捕器会直接杀灭病虫害[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已在全国大范围推广,随着大棚蔬菜种植范围的增加及蔬菜品种的增多,病虫害发生概率也随之变高。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对病虫害展开有效防治,推动大棚种植蔬菜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宏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简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209-210.
[2]王华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4-65.
[3]贾广清.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防治措施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117-118.
[4]李叶青.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0):34.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张兴花,齐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