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军队院校正处于从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教育转型期,在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均面临着广泛且深刻的调整,对于具有鲜明岗位特点的装备实践课程而言,变化尤为明显。如何做好任职教育条件下装备实践课程建设,是摆在大多数军队院校教员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 认清任职教育的特点,做好装备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一门课程的“上层建筑”,属于课程的顶层设计范畴。它规定了课程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课程的建设思路,在课程建设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要做好一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最重要的是认清课程所处的教育层次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的目标定位。任职教育作为军队院校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有着与以往学历教育不同的特点。学历教育具有基础性、稳定性、长效性等特点,而任职教育属于学历后教育,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以及更强的创新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必然导致其目标定位的差异。在学历教育条件下,装备实践课被定位为理论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前期装备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在实践环节的强化和再认识,理论上要使学员达到熟练使用并维护装备的教学目标。但从教学实践上看,受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及实践课程学时等多方面因素所限,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难度较大。导致长期以来军队学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员在实践能力方面与部队岗位任职需要总是存在一定差距;而在任职教育模式下,上述矛盾就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究其根本,就在于任职教育装备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具有很强的岗位指向性,更贴近部队实际。其目标定位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装设备排故能力,实现学员能力素质与部队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可见在任职教育条件下,装备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更加注重学员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加强调适应岗位任职的需要,更加符合新时期新阶段部队对院校学员能力素质的实际要求。只有准确把握课程在任职教育条件下的目标定位,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实施指明方向,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把握任职教育岗位需求,优化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
需求牵引发展,需求促进变革。之所以军队院校要实现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的历史性转型,就是为了满足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对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装备实践课程作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必然要适应岗位任职的具体需求,这一点与学历教育下的装备实践课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学历教育模式下,受教育理念、办学定位、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装备实践课程对人才岗位需求把握不够准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部队实际脱节,存在一定的“训非所需、学非所用”和“过硬而又过时”的现象。而在任职教育模式下,这一问题就必须彻底解决。因为任职教育鲜明的岗位指向性决定了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部队的实际需要,否则,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转型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想使装备实践课程的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依照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大力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选择上要精益求精,重点突出一个“精”字
装备实践课的内容涉及装备原理、装备使用、装备管理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海军航空兵基层导弹队的各类业务,内容覆盖面广,如何在相对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对学员知识技能的传授,使之达到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精练,要把学员任职能力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在有限时间内为学员提供最为有效、最有价值的知识,赋予最管用、最过硬的能力,使在校所学尽可能贴近部队所需。
(二)内容更替上要推陈出新,重点突出一个“新”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我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部队的新装备不断增加,这对装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促使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紧跟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步伐,根据部队装备的实际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学员在校学习的与部队正在使用的做到同步,从而适应部队建设对人才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如根据一线部队的新型装备列装情况,新编了十余本任职教育专业教材,并且密切跟踪部队装备的升级改造动态,随时将最新的内容以补充教材的形式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再配合院校不断加强的模拟训练器材建设以及与部队的联合教学,最大限度地弥补了院校实装短缺带来的不足,保证学员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满足部队岗位任职的需要。
(三)内容传授上要实在顶用,重点突出一个“实”字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只有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对于装备实践课程而言就更是如此。所以,教学内容的“实”要求在知识传授上一定要贴近部队装备实际,贴近岗位实际,保证学员所学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用、管用、顶用。这就要求任课教员要有丰富的部队经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要能把一线部队装备组训与保障中的经验、技巧乃至教训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员能从中受益,所学的知识到工作岗位上能马上用得上,用得好。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出差错。
三 结合部队实际,探索适应任职教育的装备实践课程组训新模式
组训模式是完成装备实践教学的外在表现和有形载体,一个好的组训模式能够有力地促进装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就会起到阻碍作用。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中,装备实践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最后阶段,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组训实施长期囿于院校本身,加之装备有限且落后部队的现状,使得学员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现实瓶颈,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一矛盾愈显突出。如果在任职教育下,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仍然沿用以前的老思路、老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创新装备实践课程的组训模式,使课程充分体现任职教育的特色,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要。为此,我们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与相关部队的协调合作,使基层部队成为装备实践课程的主课堂
基层部队作为院校学员的主要使用者,对学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最有发言权。而任职教育又具有岗位指向性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就是“岗位合格”,加之装备实践课程鲜明的实践性,这些因素的有机叠加,客观上就决定了必须要密切与部队的联系,充分借助基层部队的岗位和装备优势,将课堂搬到部队,把学员置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使之对装备及未来 的工作具有最为直观和真实的感性认识,增强学员学习装备的兴趣和针对性,从而使学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装备组训与综合演练》课程教学中,我们结合专业的装备特点,将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安排在有着新型导弹装备的某基层导弹技术队来进行,有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同步性。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部队技术骨干熟悉装备的优势,安排他们为学员传授装备维护和修理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员学到了装备实践的一般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未来一线实际工作的宝贵经验,这一做法受到了受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对学员组织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员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任职教育中,装备实践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的装备使用维护技能,从而使学员达到“岗位合格”的培养目标。加之教学内容的实践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多样性。概括起来,主要以示范式、模拟式、案例式、作业式为主。比如,在《装备组训与综合演练》课程教学中,上述教学方法就得到了灵活有效地运用,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现役主要航空导弹的技术勤务、内外场综合保障、组训方式演练等。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在对航空导弹技术勤务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了示范式与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导弹进行舱段分解与对接时,教员边示范动作边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员依照教员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同时,以在部队技术勤务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让学员加以分析,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员对装备的理解和认识;在对内外场综合保障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了模拟式教学法。受客观条件所限,某型导弹的内外场综合保障部分科目无法像部队训练那样正常进行,我们就充分利用学院的模拟训练器材,结合自己研制开发的教学模拟训练软件,虚实结合,将要领讲解、实际练习、效果验证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安全、逼真,不受场地和气候的限制,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节约了经费,提高了训练效果,一举多得;在进行组训方式演练教学时,采用了作业式教学法。即安排想定作业,让学员据此独立制定演练预案,设计组织形式,学员遇到困难时,教员可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但不做正面回答,让其自己动脑解决,强化学员的创造意识,培养学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当前,军队院校的教育转型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适应任职教育的装备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只有积极地适应院校转型所带来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认识新条件下课程的教学规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的建设发展,为培养出岗位合格、素质过硬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孙建国.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N].解放军报,2009-11-5(10).
[3]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一 认清任职教育的特点,做好装备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一门课程的“上层建筑”,属于课程的顶层设计范畴。它规定了课程的发展方向,指出了课程的建设思路,在课程建设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要做好一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最重要的是认清课程所处的教育层次及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的目标定位。任职教育作为军队院校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有着与以往学历教育不同的特点。学历教育具有基础性、稳定性、长效性等特点,而任职教育属于学历后教育,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以及更强的创新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必然导致其目标定位的差异。在学历教育条件下,装备实践课被定位为理论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前期装备理论课程所学知识在实践环节的强化和再认识,理论上要使学员达到熟练使用并维护装备的教学目标。但从教学实践上看,受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及实践课程学时等多方面因素所限,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难度较大。导致长期以来军队学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员在实践能力方面与部队岗位任职需要总是存在一定差距;而在任职教育模式下,上述矛盾就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究其根本,就在于任职教育装备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具有很强的岗位指向性,更贴近部队实际。其目标定位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强的装设备排故能力,实现学员能力素质与部队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可见在任职教育条件下,装备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位更加注重学员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加强调适应岗位任职的需要,更加符合新时期新阶段部队对院校学员能力素质的实际要求。只有准确把握课程在任职教育条件下的目标定位,才能为后续的教学实施指明方向,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把握任职教育岗位需求,优化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
需求牵引发展,需求促进变革。之所以军队院校要实现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的历史性转型,就是为了满足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对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装备实践课程作为任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必然要适应岗位任职的具体需求,这一点与学历教育下的装备实践课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学历教育模式下,受教育理念、办学定位、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装备实践课程对人才岗位需求把握不够准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部队实际脱节,存在一定的“训非所需、学非所用”和“过硬而又过时”的现象。而在任职教育模式下,这一问题就必须彻底解决。因为任职教育鲜明的岗位指向性决定了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部队的实际需要,否则,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转型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想使装备实践课程的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依照部队岗位任职需求,大力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选择上要精益求精,重点突出一个“精”字
装备实践课的内容涉及装备原理、装备使用、装备管理等多个领域,基本涵盖了海军航空兵基层导弹队的各类业务,内容覆盖面广,如何在相对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对学员知识技能的传授,使之达到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精练,要把学员任职能力最直接、最必需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在有限时间内为学员提供最为有效、最有价值的知识,赋予最管用、最过硬的能力,使在校所学尽可能贴近部队所需。
(二)内容更替上要推陈出新,重点突出一个“新”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我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部队的新装备不断增加,这对装备使用和维护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促使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紧跟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步伐,根据部队装备的实际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学员在校学习的与部队正在使用的做到同步,从而适应部队建设对人才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如根据一线部队的新型装备列装情况,新编了十余本任职教育专业教材,并且密切跟踪部队装备的升级改造动态,随时将最新的内容以补充教材的形式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再配合院校不断加强的模拟训练器材建设以及与部队的联合教学,最大限度地弥补了院校实装短缺带来的不足,保证学员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满足部队岗位任职的需要。
(三)内容传授上要实在顶用,重点突出一个“实”字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只有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对于装备实践课程而言就更是如此。所以,教学内容的“实”要求在知识传授上一定要贴近部队装备实际,贴近岗位实际,保证学员所学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用、管用、顶用。这就要求任课教员要有丰富的部队经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要能把一线部队装备组训与保障中的经验、技巧乃至教训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员能从中受益,所学的知识到工作岗位上能马上用得上,用得好。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出差错。
三 结合部队实际,探索适应任职教育的装备实践课程组训新模式
组训模式是完成装备实践教学的外在表现和有形载体,一个好的组训模式能够有力地促进装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就会起到阻碍作用。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中,装备实践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最后阶段,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组训实施长期囿于院校本身,加之装备有限且落后部队的现状,使得学员在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现实瓶颈,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部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一矛盾愈显突出。如果在任职教育下,装备实践课程的教学仍然沿用以前的老思路、老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创新装备实践课程的组训模式,使课程充分体现任职教育的特色,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要。为此,我们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与相关部队的协调合作,使基层部队成为装备实践课程的主课堂
基层部队作为院校学员的主要使用者,对学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最有发言权。而任职教育又具有岗位指向性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就是“岗位合格”,加之装备实践课程鲜明的实践性,这些因素的有机叠加,客观上就决定了必须要密切与部队的联系,充分借助基层部队的岗位和装备优势,将课堂搬到部队,把学员置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使之对装备及未来 的工作具有最为直观和真实的感性认识,增强学员学习装备的兴趣和针对性,从而使学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装备组训与综合演练》课程教学中,我们结合专业的装备特点,将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安排在有着新型导弹装备的某基层导弹技术队来进行,有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同步性。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部队技术骨干熟悉装备的优势,安排他们为学员传授装备维护和修理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员学到了装备实践的一般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未来一线实际工作的宝贵经验,这一做法受到了受训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对学员组织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员在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在任职教育中,装备实践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的装备使用维护技能,从而使学员达到“岗位合格”的培养目标。加之教学内容的实践实用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多样性。概括起来,主要以示范式、模拟式、案例式、作业式为主。比如,在《装备组训与综合演练》课程教学中,上述教学方法就得到了灵活有效地运用,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现役主要航空导弹的技术勤务、内外场综合保障、组训方式演练等。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在对航空导弹技术勤务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了示范式与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导弹进行舱段分解与对接时,教员边示范动作边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员依照教员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同时,以在部队技术勤务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让学员加以分析,从中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员对装备的理解和认识;在对内外场综合保障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了模拟式教学法。受客观条件所限,某型导弹的内外场综合保障部分科目无法像部队训练那样正常进行,我们就充分利用学院的模拟训练器材,结合自己研制开发的教学模拟训练软件,虚实结合,将要领讲解、实际练习、效果验证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安全、逼真,不受场地和气候的限制,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节约了经费,提高了训练效果,一举多得;在进行组训方式演练教学时,采用了作业式教学法。即安排想定作业,让学员据此独立制定演练预案,设计组织形式,学员遇到困难时,教员可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但不做正面回答,让其自己动脑解决,强化学员的创造意识,培养学员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当前,军队院校的教育转型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适应任职教育的装备实践课程建设与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只有积极地适应院校转型所带来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认识新条件下课程的教学规律,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的建设发展,为培养出岗位合格、素质过硬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孙建国.加速推进任职教育深入发展[N].解放军报,2009-11-5(10).
[3]潘玉田,耿仕信.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