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世界已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因此,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发展离不开创造,科技发展更需要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一个国家不可忽略的战略需要.其中,我们常提到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此文重点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学该如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创新成为推进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源泉.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教师在数学课上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把学生的创新才智训练贯穿数学课堂的始终.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其关键任务是要培育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概言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仅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深入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综上,教师应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综合能力.此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实践收获,主要探讨了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任务是让学生挖掘数学问题,这样能活跃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本领.在这一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应是在其教学过程中所应掌握的基础能力.作为教师,要巧妙地把教材中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具有引导作用的好问题,创建充满趣味的情境,从而燃起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应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充分利用数学思维处理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现实实践来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椭圆的概念.如在上这一课前,教师让学生提前备好两个图钉、一条细绳和一个纸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示范椭圆的画法,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其根据课本里的知识画出椭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实践的乐趣,还能学习到怎样画椭圆,并且收获成就感.
  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接着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第一,纸板上的图示指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在不改变绳子长度的基础上,若变动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何不一样的地方?当两个图钉重合时,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与绳子的长度一致时,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当把两个图钉固定时,能否让绳子的长度短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这时还能画出图形吗?(通过上述实验操作,学生便能很轻松地得到以下结论:当2a大于2c时,图形为椭圆;当2a与2c相等时,图形为线段;当c等于0时,图形为圆;当2a小于2c时,轨迹不存在)
  第三,以上述实验为依据回答问题:椭圆是满足了何种要求的点的轨迹?(由学生自主总结椭圆的概念)
  以上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椭圆的知识,使学生对椭圆这一课有清楚明了的认知,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的,更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
  二、激发求知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使用强硬的手段强迫学生学习,与此相反,应该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图片、模型、多媒体等,精心选择,科学编排,有效运用,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将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简单明了,将原理与现实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空間思维能力较为薄弱,他们无法想象出完整的立体图形.为了增强学生对空间立体的感受,促使学生具体并清晰地认识立体图形,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运用动态模拟工具演示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比如通过平面图形的旋转形成圆柱、圆锥、圆台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能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又如,概率的知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相当抽象,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讲解,学生很有可能听得一知半解,更别指望学生能将上课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在日常生活中,概率问题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比如买东西时的抽奖活动.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这些学生日常可见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概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请一些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见过的抽奖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提出虽然很多人都曾经参加过抽奖活动,可是为什么中奖的人却非常少的问题,从而引出概率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完了概率知识后,就会对抽奖、购买彩票等有一个具体而又全新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科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的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我们知道,当学生能顺利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时,便能更好地培养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面对新知识、新问题便能表现出积极思考、不懈探索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环.
  三、运用变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指引学生从多维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这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课堂授课中合理运用变式练习能够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眼界更开阔,思路更清晰,进而能够从多维度去探索问题内在的本质,有时候还能发现出乎意料的解决策略.数学中有许多变式练习,如“条件不变,结论改变”“条件改变,结论不变”“条件和结论都改变”以及“条件和结论都不变,解决方案改变”等.   如y1,y2为抛物线y2=2px上两个点的纵坐标,且y1y2= -p2,提问: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是否通过焦点F?(回答是肯定的,解略.)
  变式一:证明直线AB过焦点F的充分必要条件是y1y2=-p2.
  变式二:设抛物线y2=2px上的两个动点A(x1,y1),B(x2,y2)满足y1y2=k(k为定值),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变式三:设抛物线y2=2px上的两个动点是A(x1,y1),B(x2,y2),并且满足y1y2=k(k为定值),提问:AB是否恒过某一定点?
  科学运用变式训练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摒弃固有的思维,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进而增强学生挖掘并处理好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辩证美.这就是“变”中求变,在“变”中探索差异;“变”中不变,在“变”中寻找统一.
  四、加强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应尽最大努力去积极设计出多种模式和路径的探索问题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题,从而发展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能主动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观察思考,因为怀疑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出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发现问题的品质.
  以“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课的内容为例,在平面上和一个定点F与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前提下,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中学时已经知道一元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即为抛物线,但这与我们高中所学的定义不同,那么哪个定义才是对的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开始探究哪一个定义才是正确的.当问题有了最终的结论,而课本对此又没有相关内容的解释,如此一来便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不断去寻找问题的真相.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指引学生以y=x2为基础,推算此函数图像上的动点到某定点与某定直线的距离是否相等,也就是推算出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x-x0)2+(y-y0)2是否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学生纷纷动笔探究:x2+y2=y+y2 x2+y2-12y=y2+12yx2+y-142=y+142(x-0)2+y-142=y+14.它表示函数图像上的动点P(x,y)到定点F0,14的距离等于它到直线y=-14的距离,符合高中数学对抛物线的定义.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挖掘和处理好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尽最大努力去协助学生,成为指引学生学习的明灯.在加强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教师尽管讲授得很少、很精,但对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却很大,并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五、引发猜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猜想是合乎情理的思考方式,其本质是通过已经掌握的理论和实情设想出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去寻找未知答案.在寻求未知答案的这一过程中,猜想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思路的主要方法.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產生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新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鼓舞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引导过渡到主动探寻问题和思考问题,并给学生留足思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已知m>0,n>0,求证:1+m2+1+n22≥1+m+n22.
  解析此题可用反证法证明.由1+m2,1+n2,1+m+n22可联想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从而可构造几何图形来证明.
  如图,设M(m,1),N(n,1),MN的中点为P,
  则Pm+n2,1,
  由此,得|OM|+|ON|≥|OQ|=2|OP|.
  以培育学生自主思考为主,赋予学生更开放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调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能帮助学生在验证自己猜想的同时,得到认知的升华,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总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按照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有助于学生求知的和谐氛围,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以此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问,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尧.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天下,2020(9):1.
  [2]李靖利.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其他文献
最近我完成了关于新中国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研究书稿的写作。在这过程中,我有时感叹自己的学术水准不足以演绎这段看似美好实则波澜壮阔的女性形象演变历程;有时惆怅材料要遴选,常常会过滤掉大量自己非常有兴趣的画家和作品;有时怀疑论著作为一种理论预设,再看似圆满的逻辑关系、再无懈可击的格式其实和真实的情况总无法无缝对接。作为画家,我理解画面出现的玄机;但作为研究者,要诉诸理论或语言常常让我感到无力。所以这本书稿
期刊
亞明艺术馆“回望·守望”展  庚子秋,“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北京故宫展出,引发了新一轮的“苏子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或曾想到,千载之后的人们仍在循着那些看似偶然又必然的历史痕迹,“回望”着那掠过天际的飞鸿之影。苏轼的一生,是感苍生、惠万民的一生,其以睿智、哲思,观照社会事物、自然现象,进而转化为艺术思维、诗性智慧,创作出大量熠熠
期刊
鄭路迅,字缓之,1978年生于福建仙游,现居北京。师从莫晓松、陈林、方政和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中国工笔花鸟画院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莆田画院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理事等。出版有6本个人专著,作品曾14次在全国展上获奖或入选。栏目主持人陈林推介词  毫无疑问,工笔画创作的基础之一是熟练的技
期刊
与书结缘  自幼受家父影响,启蒙时,我便对用毛笔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浑然不懂如何执笔、用笔,但是我敢于弄墨于纸上,信手涂鸦之作被父辈们评说:“还真有几分模样。”只是由于生活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笔墨纸张都属于奢侈品,更不用说碑帖资料了。隨后家境变迁,书法学习时连时断,始终未能获得真正的书法入门教育。延至我初中阶段,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县城搬入省城。我找了一名书法培训老师,重新起步,探求书
期刊
中国传统山水画自隋唐独立成科,及至两宋、元代,格法完备,蔚为大观。之后笔墨演绎,代不乏人。近现代碑学兴起,受海派大写意花鸟画启发,诸多先贤探索山水画大写意发展之路,成就斐然。  纵观山水画发展史,经历了图形配景、刻画塑形、写意升华的过程。一、魏晋画风  魏晋南北朝艺术延续了两汉质朴开张的特点、禅学及老庄的玄学思想,崇尚自由超脱、无为不争的精神追求。从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看,当时审美多样、思想包容、画
期刊
关键词:逸品;中国书画;美学;嬗变一、“逸”的源头—人之逸  关于逸的来源, 已有不少学者对此做过探讨。当代著名美学家叶朗说:“‘逸’,本来是指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先秦时就有‘逸民’。《论语》记载孔子时常遇到一些避世的‘隐者’,如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丈人等,就是当时的‘逸民’。他们要从‘浊世’中超脱出来。”[1]  徐复观先生认为“逸”字的原有意义是指人的品格,他引用了《论语·微子篇》: 
期刊
关键词:颜真卿;忠;伦理;楷模  就书法批评史上的客观情况而言,对颜真卿书作的评价往往围绕着“忠”范畴展开,以“忠义”“忠烈”“忠臣”为具体语汇。我们甚至能感受到其伦理价值高于书作本身的意味。那么,伦理因素为何会在颜书的批评体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忠”又为何能在诸多伦理范畴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评价颜真卿书法的不二选择呢?一、“忠”伦理含义的流变  “忠”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伦理范畴之一,对古人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及学生家长都开始逐渐重视对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大部分高中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始逐渐引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步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促使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本文首先讲述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其次讲述了目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引进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运用,在突飞猛进的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完善的推动下,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效,让学生在课堂中做到对知识点的高效理解和探索,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学生必须动用想象才能将其中的内涵及不同的规律吃透,才能在面对诸多的数学问题时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去解决问题.新形势下,教师应带着先进的理念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去设计授课方案,融入多媒体等手段突破以往的授课难点,借助高效备课使课堂自然生成,同时在多样情境中锻炼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使之饱含热情地参与后续的课堂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