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超声微泡造影及其与眼底荧光造影结合运用,在眼内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8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拟诊断为眼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40例40只眼,年龄19~88(57.1±15.6)岁。所有患者排除使用禁忌之后,使用声诺维(注射用SF6微泡)肘静脉注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眼球部位的超声探查,检查中记录彩超图像下的造影剂显像时间和眼球内的造影剂充盈状况,以及病灶内造影剂充盈的状况。其中12只眼行了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造影,记录眼底病灶处荧光显影的时间和状况等特征,并与超声造影相对比。
结果40只患眼中,经过超声造影检查确定为眼内实质性富含血供的占位24只眼,少血供占位2只眼,另外14只眼在超声造影过程中眼内病灶内未见造影剂充盈,认为属乏血供病灶。造影剂(荧光素钠染色剂)注射后5~18(11.2±2.6)s眼动脉开始显影,约1 s后视网膜中央动脉与眼球壁显影,病灶内有造影剂充盈,4~14(7.3±2.6)s后达显影高峰,1~51(8.5±9.9)s后造影剂开始消退,约持续2~5 min。12只眼荧光造影显影结果与超声造影对比,遮蔽荧光对应于乏血供占位,强荧光伴渗漏对应于富含血供占位和快进慢出,斑驳状荧光、弱荧光对应于少或富含血供占位和快进快出,9只眼(75%)较为符合。
结论超声微泡造影检查中,造影剂充盈的时间、强度、消退状况以及充盈模式有助于眼内占位性质的鉴别诊断,以及病灶内部的血流状况的评估。而其与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综合分析,将更有助于对病灶血供的立体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