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课标 应对开卷考试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省2004年初中升学考试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科目,实行全开卷考试。
  应对全开卷考试,是摆在全体从事文科综合科目教学的教师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就这个问题笔者谈两点看法:
  
  一、紧抓新课标,研究教学思路
  
  修订后的新课标,将文科综合的教学和教育目标锁定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针对这一新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能力;从关注生活、提高认识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变传统的知识单一型教学为知识、能力、觉悟的综合型教学,这就需要正确处理课本知识与社会知识,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学习知识与提高认识等几组关系。
  
  1、课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学习
  面对已经改革了的考试方式和教学目标,学生以记住课本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实社会中的“无字书”也等待学生去学习、掌握。比如:在进行“共同富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关注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使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兼顾
  中考开卷考试的形式还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提高是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仍以上题为例,当学生对课本知识和社会知识全面掌握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当然要真正去分析、解决问题,还应在理解思路、解答方法和规范书写等方面去下功夫。
  
  3、提高认识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思想觉悟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升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在思想觉悟、目标上做文章。对上题中我国实行的新政策,不仅要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还要认识到这些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深爱戴,从而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紧紧把握课标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在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应对考试形式的新变化。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未来社会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且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发明创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给学生带来思想的僵化,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的教学方法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
期刊
学习英语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但现在许多农村学生掌握的英语多是“聋哑”英语。那么如何改变“聋哑”英语的局面呢?实践证明,朗读是提高英语口语最有效的途径。英语学习是有声语言的学习,朗读是顺理成章的事,经常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有助于提高听力、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    一、朗读是对语言的体验  每天抽一点时间放声朗读,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高声流畅的朗读,不仅能使自己对语言熟
期刊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应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个性,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键在人。”而各类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学校教育。因此,学校育人的模式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造就高素质的有用之才。长期以来,由于高校招生的单一模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以及学校把学生的笔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指标,造成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把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阅读新理念的深入,培养学生阅读品质,改进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成了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为了努力扩大阅读视野,使学生有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阅读空间,教学中笔者广泛使用类文改变了阅读过于限定于课堂、限定于课文的局面。类文阅读是为了加深对教材中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理解能力,提高认识水平而选择与课文题材、体裁、结构、技巧、语言……相类似的文章或片段,两相
期刊
教学大纲要求:作文教学要提早起步,从低年级就要开始抓紧训练。怎样走好这开始的一步呢?我认为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词句训练。  大家都懂得词语是组成一句话的最基本单位,所以要写好一个句子,首先应从抓好词语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找出文中的好词,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现了“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类词,针对这些词的特点,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比如“又大又多”。
期刊
新课标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均有“综合学习与探究”这一主题版块,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对此有些体会,归纳总结了一下,与各位同仁切磋、交流。  简言之,“综合学习与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在具体运行“综合学习与探究”时,应紧扣“三要”。    一、要突出“综合”    具体而言,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的综合,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每单元教学内容完成时,对学生在听、说、读
期刊
小学低年级作文训练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因为缺乏写作基础,所以一谈到写作文,学生常常不知道从何写起,更不知道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面临这一问题,我想谈谈本人从事多年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关于怎样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点见解。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觉得写作文必须从基础抓起,具体步骤是:    一、应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老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口
期刊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并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以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良好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担任主要角色,培养其自主能力,真正起到师生共同管理、共同进步的作用。我在班团干部选拔任用上下了一番功夫,并取得一些成绩,从而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现简述如下:    一、通过平等竞争,民主选举产生班团干部  本人现已送走七届毕业生,自己每接一届新生,结合学校要求
期刊
为什么人们在谈论孩子的个性时经常喜欢着眼于性格特征?因为最能体现一个孩子个性的莫过于性格了。所谓性格,就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是一个孩子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  孩子的性格包含复杂的心理成分:(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对周围人的诚实或虚伪、热情或友善、助人或自私。多属于道德品质范畴。(2)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思路较宽或爱钻“牛角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