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送爽,繁花似锦,绿城南宁即将迎来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
一座以南宁市花朱槿花伸展的花瓣为造型的建筑、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在秋日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显得雄伟壮观、熠熠生辉。中国与东盟10国的国旗环绕周围、迎风猎猎,呈现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宏大气魄与胸怀。
八年前,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议,将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并作为国际性的盛会一年一度举办,给广西各族儿女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和兴奋。随着那座造型独特的会展中心落成,更让南宁百姓拥有了一股骄傲和自豪。“东有广交会,西有东博会”,一幅美好灿烂的图画不知多少遍在人们心中描绘,期盼早日变为现实。
是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风雨历程,你只要深入广西人的内心,就会知道他们曾经有多少难以揭开的失落和纠结。
这种失落纠结,来自于与毗邻广东的对比。
岭南一脉,地分两广;山水相连,门户相对。古代中国,这里均被朝廷视为原始落后的荒蛮之乡,带罪官员的流放之地。近代中国,这里抗外侵举义旗,共同刮卷起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睦南抗法的旋风。现代史上,两广更是作为革命的大本营,在漫长的战乱岁月里,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墙头易帜……
解放之后,两广由于同处前线,位于计划经济的边缘而得不到重点项目投资的布局,堪称一对“穷弟兄”。而那时的广西,由于冠以“民族自治区”之名,还能得到些许照顾。
两广的差距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掀起而拉开的。依靠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依靠紧邻港澳天然优势,依靠广东人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依靠当年渡港出洋遍布世界的侨胞,广东以日新月异的神话刷新着自己的面貌,很快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强省,同时将一衣带水的广西毫不留情地远远甩在了身后。
广西干部群众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住在同一地域,喝着同一江水,操着同一口音,只是东西之分,就分出天壤之别?于是,一路路人马赴广东取经,一个个城市结友好对子,一桩桩项目搞联姻合作,可多年下来,除了大批人才、劳力和宝贵资源随着河水向东去之外,广西并没有变成另一个广东。
人们终于明白,两广虽只有一字之别,但在发展上却不可复制克隆。广西要迎头赶上,就必须立足实际,找准优势。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的实施中,广西终于从“不东不西”的尴尬中找回了自己的定位。
“老少边穷”占尽的广西,开始了在“老少边”里挖掘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全面吹响了向“穷”宣战的号角。
在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与东盟10国的“10+1”经济贸易区,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定于南宁,就是广西立足“边”的优势,建设大海湾、大通道、大经贸宏大战略中的一部重头戏。其目标是充分利用广西与东盟国家边境相连和历史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全方位的经贸合作与产业对接,建设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区。
2004年那个金秋,当时任国务委员吴仪与来自东盟10国的首脑政要共同拉开中国—东盟博览会帷幕的时候,全国和东盟各国人民的眼光从来没有那样集中地投射到八桂这片热土上;广西四千万人民,从来没有显得如此新奇激动,满怀憧憬。在这片覆盖东南亚的经贸区蓝图里,他们开始意识到,改革开放的前沿,不再只是东边那块金色的三角洲;中国经贸的中心,不再局限于遥远的北上广;现代化的美景,不再是对周边发达省份的羡慕与向往。
于是,许多原来准备东去或北上的广西人,停下了脚步。他们簇拥在那盛开的朱槿花前,展开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或者作为东博会的志愿者,以真诚的服务展现着八桂青年的魅力;或者作为企业家,在东盟各国投资办厂,建功立业;或者作为链接东盟大市场的弄潮儿,在推动大商贸中纵横捭阖;或者作为文化使者,在促进东南亚文化的融合交流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也许,很多人对东博会并不看好,因为其成员中不少是穷国、小国,不能让招商引资立竿见影;也许,很多围绕着贸易区的建设还是初创阶段,“世界第三大贸易区”还仅显雏形。但是,每年的秋天,广西干部群众都会对东博会的到来投入足够的热情,凝聚起巨大的心血。因为饱受战乱的广西人民深知,繁荣幸福并不只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创造一个与周边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好环境,比什么都来得珍贵,也是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
本期专题,我们就以即将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背景,选择了与东博会相关的一批年轻人,倾听他们的想法,讲述他们的故事。故事不一定惊天动地,但一定真诚实在。
责任编辑:华南
一座以南宁市花朱槿花伸展的花瓣为造型的建筑、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在秋日明媚的阳光照耀下显得雄伟壮观、熠熠生辉。中国与东盟10国的国旗环绕周围、迎风猎猎,呈现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宏大气魄与胸怀。
八年前,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议,将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并作为国际性的盛会一年一度举办,给广西各族儿女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和兴奋。随着那座造型独特的会展中心落成,更让南宁百姓拥有了一股骄傲和自豪。“东有广交会,西有东博会”,一幅美好灿烂的图画不知多少遍在人们心中描绘,期盼早日变为现实。
是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风雨历程,你只要深入广西人的内心,就会知道他们曾经有多少难以揭开的失落和纠结。
这种失落纠结,来自于与毗邻广东的对比。
岭南一脉,地分两广;山水相连,门户相对。古代中国,这里均被朝廷视为原始落后的荒蛮之乡,带罪官员的流放之地。近代中国,这里抗外侵举义旗,共同刮卷起虎门销烟、金田起义、睦南抗法的旋风。现代史上,两广更是作为革命的大本营,在漫长的战乱岁月里,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墙头易帜……
解放之后,两广由于同处前线,位于计划经济的边缘而得不到重点项目投资的布局,堪称一对“穷弟兄”。而那时的广西,由于冠以“民族自治区”之名,还能得到些许照顾。
两广的差距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掀起而拉开的。依靠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依靠紧邻港澳天然优势,依靠广东人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依靠当年渡港出洋遍布世界的侨胞,广东以日新月异的神话刷新着自己的面貌,很快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强省,同时将一衣带水的广西毫不留情地远远甩在了身后。
广西干部群众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住在同一地域,喝着同一江水,操着同一口音,只是东西之分,就分出天壤之别?于是,一路路人马赴广东取经,一个个城市结友好对子,一桩桩项目搞联姻合作,可多年下来,除了大批人才、劳力和宝贵资源随着河水向东去之外,广西并没有变成另一个广东。
人们终于明白,两广虽只有一字之别,但在发展上却不可复制克隆。广西要迎头赶上,就必须立足实际,找准优势。在中央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的实施中,广西终于从“不东不西”的尴尬中找回了自己的定位。
“老少边穷”占尽的广西,开始了在“老少边”里挖掘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全面吹响了向“穷”宣战的号角。
在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与东盟10国的“10+1”经济贸易区,将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定于南宁,就是广西立足“边”的优势,建设大海湾、大通道、大经贸宏大战略中的一部重头戏。其目标是充分利用广西与东盟国家边境相连和历史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全方位的经贸合作与产业对接,建设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区。
2004年那个金秋,当时任国务委员吴仪与来自东盟10国的首脑政要共同拉开中国—东盟博览会帷幕的时候,全国和东盟各国人民的眼光从来没有那样集中地投射到八桂这片热土上;广西四千万人民,从来没有显得如此新奇激动,满怀憧憬。在这片覆盖东南亚的经贸区蓝图里,他们开始意识到,改革开放的前沿,不再只是东边那块金色的三角洲;中国经贸的中心,不再局限于遥远的北上广;现代化的美景,不再是对周边发达省份的羡慕与向往。
于是,许多原来准备东去或北上的广西人,停下了脚步。他们簇拥在那盛开的朱槿花前,展开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他们,或者作为东博会的志愿者,以真诚的服务展现着八桂青年的魅力;或者作为企业家,在东盟各国投资办厂,建功立业;或者作为链接东盟大市场的弄潮儿,在推动大商贸中纵横捭阖;或者作为文化使者,在促进东南亚文化的融合交流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也许,很多人对东博会并不看好,因为其成员中不少是穷国、小国,不能让招商引资立竿见影;也许,很多围绕着贸易区的建设还是初创阶段,“世界第三大贸易区”还仅显雏形。但是,每年的秋天,广西干部群众都会对东博会的到来投入足够的热情,凝聚起巨大的心血。因为饱受战乱的广西人民深知,繁荣幸福并不只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创造一个与周边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好环境,比什么都来得珍贵,也是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
本期专题,我们就以即将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为背景,选择了与东博会相关的一批年轻人,倾听他们的想法,讲述他们的故事。故事不一定惊天动地,但一定真诚实在。
责任编辑: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