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蟋蟀,俗名蛐蛐儿,古诗文里又唤它为“鸣蛩”,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促织”。因为蟋蟀叫的时候正是入秋天凉时节,提醒人们该准备冬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这个寻常小虫儿在北方的村庄和野外随处可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蟋蟀”已超越了昆虫的范畴,而具有了文化意义。在《诗经·唐风》中,就有《蟋蟀》篇,《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记载。蟋蟀因是秋虫,也就沾染上了秋之伤感。古人听蟋蟀鸣叫而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游子们更是喜欢将蟋蟀当作家乡的念想,乡愁的寄托。就像流沙河所写的:“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斗蟋蟀的玩儿法。自唐朝天宝年间始有斗蟋蟀。雄性蟋蟀好争斗,两雄相遇,便是大牙撕咬。观其斗,论胜负,博一乐。明朝宣德皇帝就好这一口。致使当时一条好蟋蟀价格炒到数十金。《聊斋志异·促织》里就有这类故事的记载。电影《末代皇帝》里小皇帝溥仪和他的蛐蛐更是形影不离。清代的王公贵族对蛐蛐亦是情有独钟。到了近代,斗蟋蟀的玩儿家也是大有人在。王世襄先生就个中里手。北京人喜欢玩蛐蛐,尤其是在白露、秋分、寒露这三个节气,正是斗蛐蛐儿的高潮期,正所谓“勇战三秋”。
娱乐性的斗蟋蟀比赛场地通常是在陶制或瓷质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便拉开了激战的帷幕。开场先是双方猛烈的振翅鸣叫,这既是为自己加油鼓劲,也是为要灭灭对手的威风。接着是呲牙咧嘴的决斗。头顶,脚踢,出其不意地进攻;长长的触须不断卷曲,身体不停地旋转,变换着有利的位置,准备一次又一次的扑杀……这时,完全可以将其想象成拳击场上斗得热血贲张的拳手。几个回合下来,弱者灰溜溜地败下阵去,更为遗憾的是它的主人,捶胸顿足。而胜者则是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其主人此时更是高人一头。能鸣善斗,也是蟋蟀王国中王者的标志。“能鸣”是气场强大,“善斗”则是艺高一筹。
养蛐蛐儿也是个大学问。必须给蛐蛐儿创造一个和在野外差不多的生存条件。过去有钱的玩家儿专门雇蛐蛐儿把式来伺候蛐蛐儿。蛐蛐罐儿最好是用澄浆泥烧制的。水槽是瓷制半圆形的,做工精致小巧,挂釉描花,还会题写着“勇战三秋”等字样。过笼儿也是澄浆泥烧的,两端有洞门,蛐蛐儿可以穿过去。里间可容纳两条蛐蛐儿,作为雌雄蛐蛐的卧室。整套下来价格不菲。
在全国蟋蟀中最善斗的要属山东的宁阳斗蟋。因为宁阳县特别是泗店镇的土质特别适宜蟋蟀生长,让这里成为“蟋蟀之乡”,中国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每年秋天收蟋蟀的人潮涌宁阳。如今秋风再起,蟋蟀之战已经拉开大幕。
这个寻常小虫儿在北方的村庄和野外随处可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蟋蟀”已超越了昆虫的范畴,而具有了文化意义。在《诗经·唐风》中,就有《蟋蟀》篇,《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记载。蟋蟀因是秋虫,也就沾染上了秋之伤感。古人听蟋蟀鸣叫而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游子们更是喜欢将蟋蟀当作家乡的念想,乡愁的寄托。就像流沙河所写的:“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斗蟋蟀的玩儿法。自唐朝天宝年间始有斗蟋蟀。雄性蟋蟀好争斗,两雄相遇,便是大牙撕咬。观其斗,论胜负,博一乐。明朝宣德皇帝就好这一口。致使当时一条好蟋蟀价格炒到数十金。《聊斋志异·促织》里就有这类故事的记载。电影《末代皇帝》里小皇帝溥仪和他的蛐蛐更是形影不离。清代的王公贵族对蛐蛐亦是情有独钟。到了近代,斗蟋蟀的玩儿家也是大有人在。王世襄先生就个中里手。北京人喜欢玩蛐蛐,尤其是在白露、秋分、寒露这三个节气,正是斗蛐蛐儿的高潮期,正所谓“勇战三秋”。
娱乐性的斗蟋蟀比赛场地通常是在陶制或瓷质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便拉开了激战的帷幕。开场先是双方猛烈的振翅鸣叫,这既是为自己加油鼓劲,也是为要灭灭对手的威风。接着是呲牙咧嘴的决斗。头顶,脚踢,出其不意地进攻;长长的触须不断卷曲,身体不停地旋转,变换着有利的位置,准备一次又一次的扑杀……这时,完全可以将其想象成拳击场上斗得热血贲张的拳手。几个回合下来,弱者灰溜溜地败下阵去,更为遗憾的是它的主人,捶胸顿足。而胜者则是仰头挺胸,趾高气昂,其主人此时更是高人一头。能鸣善斗,也是蟋蟀王国中王者的标志。“能鸣”是气场强大,“善斗”则是艺高一筹。
养蛐蛐儿也是个大学问。必须给蛐蛐儿创造一个和在野外差不多的生存条件。过去有钱的玩家儿专门雇蛐蛐儿把式来伺候蛐蛐儿。蛐蛐罐儿最好是用澄浆泥烧制的。水槽是瓷制半圆形的,做工精致小巧,挂釉描花,还会题写着“勇战三秋”等字样。过笼儿也是澄浆泥烧的,两端有洞门,蛐蛐儿可以穿过去。里间可容纳两条蛐蛐儿,作为雌雄蛐蛐的卧室。整套下来价格不菲。
在全国蟋蟀中最善斗的要属山东的宁阳斗蟋。因为宁阳县特别是泗店镇的土质特别适宜蟋蟀生长,让这里成为“蟋蟀之乡”,中国北方最大的蟋蟀市场。每年秋天收蟋蟀的人潮涌宁阳。如今秋风再起,蟋蟀之战已经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