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建设的经验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BL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团体合作方式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法。本文以《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建设经验为例,分析了PBL教学法在课程建设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层面讨论了PBL教学法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PBL教学法;课程建设;经验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属于建构主义理念(Constructivism)的一种学习方式(莊明莲,2008)。其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哲学家杜威(Dewey,1859-1952)的经验学习理论。他认为给予学生一些事务去处理,若能够在处理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思维,找出其中的关联,自然地便会达至学习的结果(Dewey1944,p.154)。1910年,Flexner倡导问题为本学习的教学改革理念。1950年凯斯西储大学启用这一教学改革。随后以问题为本学习的教学改革理念相继应用于医学、法学、护理、机械工程等学科。
  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团体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在此过程中,透过学习环境、教师和学习团队的其他成员探索新知识和新技能。
  本文以《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建设为例,尝试梳理PBL教学法在此課程建设中的应用经验。
  1 PBL教学法在课程建设中的意义
  《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们热爱公益、关注公益的素养,能够掌握设计公益项目方案的技巧。传统的“单向教授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课程培养的目标。而PBL是一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的教学法,其强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等理念可以有效地推动本课程的建设。
  1.1 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建立“尊重、平等”的教学氛围
  所谓“教学改革与研究“,其核心是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赵炬明(2017)指出,过去的“老三中心”说,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这被称为“教师传授模式”,本质是以传递书本知识为核心,教师在教室讲教材。而“新三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把传统的知识传递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是21 世纪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应该具有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模式。而PBL教学理念和方式正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并可以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教学氛围。
  1.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法多停留在教师讲,学生被动聆听和思考的层面。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应用。而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们在合作中讨论学习,自主探寻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内容以及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场域当中。学生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分工、合作推动学生们对于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索和意见的交换。由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被激发。同时,经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一起建构知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 结合PBL教学要素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环节
  2.1 设定真实问题以开始学习
  真实情境(authenticity)是问题为本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学习开始于一个疑问;尚无确切解释的现象或特定社会团体所关心的议题(Barrows,1994)。《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这门课程在课程伊始就由教师向学生设定真实情境,也可以说是课程的主轴任务,即课程中的学生以5人左右一组通过分工合作找寻公益群体,并调研其需求或问题。同时,随着课程学习进程逐步设计一份完整而可行的公益项目方案。
  2.2 问题将学生的认知及所学知识相连结
  PBL教学理念和方式强调学习不只是新资讯的吸收,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学生将割裂的知识重新整合,学习者才能发展起更深层次、更丰富、更灵活的一体化知识结构(莊明莲,2008)。《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探索W-S-L之间的关系,其中W,代表We,包含We are,We care,We share。L,代表Learn,包含对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S,代表Serve,将所学的知识与具体执行结合起来。最后反思We、Learn、Serve之间的关系。探索“W”是通过“关怀服务学习”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探索S-L通过“公益项目基本知识和设计实践”来完成。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所学知识、所内化的价值理念与所学习的新的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知识建立连结,以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2.3 学习的过程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PBL教学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分工的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学习课程基础知识来讲更能够增加学习的自我成就感。因此,本课程根据问题为本教学模式的这一元素,教师在课程开始的第一节课就引导学生建立5个学生团队(每组5人左右),通过“破冰”、“团建游戏”等环节增进学生间的友好情感,训练其沟通技能。进而在之后的每节课由教师引导创设学习提纲,学生们通过团体形式的学习,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2.4 学习成果汇报
  学习成果汇报是指由学习小组根据课程要求在学期末汇报本组的学习结论以及为什么得出如此结论的过程。此过程是问题为本学习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学生们不仅仅是解决了问题,还要让学生们清楚地了解问题背后的逻辑和发生机制,以及如何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由此,透过准备此总结性的汇报活动,学生才有机会将新知识个人化(Chard,2000)。本课程在课程之初就设定学期末各学习小组要设计并汇报完整的、可行的“公益项目方案”。各小组将在整个学期随着教师的引导探索自己、他人、环境与公益的关系,学习公益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而讨论并设计设计公益服务方案。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将学习的成果汇报和分享给教师和其他组同学。
  3 教师在本课程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式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做好“知识的传授者”即可。而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求老师要处于隐蔽的位置,去引导、建议、提问和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反思本课程的建设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包括:
  3.1 引导和促进者
  教师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师在课程之初运用“团体动力学”知识,通过团体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学生学习小团队;在课程中期,教师在每堂课均抛出课程学习问题,引导小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学习团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倾听,适切地促进学生将课程核心概念运用到讨论当中。当学习团体处于学习讨论冲突中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并促进学习团体能够有效地、深入地进行问题探讨。
  3.2 咨询和支援者
  教师在学生讨论学习和设计公益方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解决瓶颈及时咨询和寻求支援。例如,学生在最初讨论如何确定公益对象、调研公益对象需求时会常出现迷茫。教师会针对这类讨论时长较长,学生却仍感迷茫困惑的情境给予介入,通过与学生共同查找网络、访问公益领域专家等非依靠教科书的形式协助学生确定公益主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咨询者以及支援者的角色以推动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4 总结与反思
  PBL教学法在《公益项目设计与管理》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但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细节问题,例如课程设计中涉及的深度与广度的两难问题,如何确保多元评估体系的客观性等均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完善。
  基金项目:东莞理工学院2017年度课程建设项目。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系)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网络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深入了城市,也深入到广大农村之中,正对乡村振兴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农村网络使用情况以及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乡村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网络文化;建议  党的十九大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风文明提出了新
期刊
语言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应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认同培养教学实验旨在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借助语言和符号,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达到传播文化,感知传统文化魅力,接受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行为模式,自觉进行自我形象的转变,即对异己文化的接纳与认可,提升认同感。其次,完善中国本土学生的英汉双语环境,促进本土文化英语语码转换,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最后,修正文化认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期刊
摘要:编辑工作是重要的文化生产和创造过程。青年编辑作为新闻出版行业的中坚力量,既要学习和传承老一辈编辑人的优良传统,扎实基本功底,又要立足时代需要,把握好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的各项技术性要求,培养创新精神和前瞻思维,发扬工匠精神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时代站稳脚跟,促进行业发展,助力社会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编辑;基本素质;一专多能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期刊
摘要: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应该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习惯;培养  在小学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丰富小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利用阅读材料,使学
期刊
摘要: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文章以大班主题活动“‘棋’乐无穷”为例,阐述了如何设置活动区域,促进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情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主题背景;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设置策略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幼儿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也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的小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教育,它的质量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很多学校由于存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所以对体育教学并不是很重视,比较偏重于研究文化科目的教学,这样十分影响并且阻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的发展,所以老师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重视,通过对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了解来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通过新课程的改
期刊
摘要:随着儿童视角的深入人心,幼儿在角色游戏的主题、材料、玩法、伙伴等方面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然而在游戏场景的创设方面,大部分仍是基于教师视角创设游戏场景。游戏场景创设中儿童视角的缺失无形中阻碍幼儿游戏的自主开展。笔者针对幼儿在自主创设角色游戏场景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出现的重点问题采取不同指导策略,以儿童为中心,支持用儿童视角创设游戏场景,促进自主游戏的开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自主创设;游戏场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提出的教学理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发展性的能力,能将知识、能力和态度
期刊
摘要:证明责任理论从国外移植到我国以后,它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运行的并不良好,尤其是对主观证明责任和客观责任的区分十分模糊,尽管我国理论界也承认将举证责任区分为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但是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混乱,导致该制度的制度价值在我国并未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本文从发现民事证明责任的现状分析出发,发现该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完善。  关键词:证明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体验知识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出物理现象间相互作用规律。高中物理学科有效开展生动直观多样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促进学生知识探究兴趣和综合素养发展提高。为此本文通过展开深入实践研究,提出了具有建议性的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内涵的深入理解,需要教师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为基础,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