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类型及理论意义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f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辩证矛盾的含义是确定的,是一切矛盾所共有的,即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互相排斥、互相转化。但是具体的现实的矛盾又表现为特殊的多样性。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笔者把矛盾分为质型、重型和关系型三类。 质型矛盾。质型矛盾,是指一切事物的两种相反的质或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之间形成的矛盾。例如:作用与反作用、阴电和阳电、生与死、奉命与反动、雌性与雄性、真理和谬误的矛盾等等。这就是说,矛盾双方各是事物的一种质,而且二者正相反,形成了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由于事物是多样性质的统一体,但是发生矛盾的仅仅是正相反的两种质,除了发生对立关系的两种质之外,还有其它许多质,因此,应该注意,质的对立,不是整个事物的对立,而是事物的两种质的对立,例如雌性与雄性的矛盾。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除了雌性和雄性的性质之外,还有其它的质。
其他文献
<正>伟大导师马克思光辉著作《资个论》的问世,推翻了整个旧经济学,从而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变革。马克思在一八六八年一月八日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到了《资本论》具有三个崭新的因素:一、以往的经济学家们都忽略了商品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他们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到处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二、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这一点通过工资的两种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得到了确切的说明。三、过去的一切经济学一开始就把表现为地租、利润、利息等固定形式
<正> 我酷爱文字改革,耗尽我十多年业余时间.我选注过秦汉散文和律诗绝句,也下过几年功夫;并不喜爱《诗经》.1978年偶然的机会使我考取研究生,1980年才开始读《诗经》.近年来发表几十篇短文,都是读《诗》时偶然所得.换句话说,我那些看法,不是经过长期地深思熟虑形成的,而是偶然产生些假设,立即查阅资料,随手作些论证.可能有不少漏洞.老实说,有些短文我就没有打稿.这些“偶得”是怎样得来的呢?
核电站反应堆的启停、功率调节依靠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控制棒上下运动来实现,控制棒位置的准确可靠测量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论文借助二代加核电站棒位探测器工程样机
通过叙述NaI(Tl)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形成过程,分析得出核信号峰值vmax与其出现的时刻tvmax为相互独立的2个随机变量,及在整个测量时间段内tvmax服从均匀分布,vmax的概率密度函数可用
主泵是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的重要安全设备,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往往导致主泵不能运行才知晓故障的存在,给反应堆运行安全带来隐患。文章以核反应堆主泵为研究对象,自主研发了
<正>河北井陉县有座苍岩山,是隋赐帝长女南阳公主出家的地方。由于这里群山叠翠,气候宜人,现在成了旅游名胜。在今天看来,她的事迹并无可堪赞许之处。可是,因为她的悲剧性,使旅游者不免寄予了几分同情。与南阳公主故事相联系的更大的悲剧人物,是威名赫赫的夏王窦建德。这位叱咤风云达六个年头的农民起义领袖,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走上错误的道路,弄得一朝覆灭,身首异处,成为千古遗恨。 南阳公主下嫁许国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士及。《隋书·列女传》称赞她“美风仪,有志节,造次必以礼”。支撑这个评语的事迹主要
根据新形势下存储器单粒子试验的特点,基于FPGA和虚拟仪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款针对存储器单粒子效应的测试系统。该系统改进了传统测试系统中试验数据的回传方式,能够较好地
<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作了具体而深刻的论述。本文就学习《导言》中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体会谈点认识。 马克思在《导言》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了这样的表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显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当然也就是《资本论》的叙述方法。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就不能不弄清楚叙述方法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研究方法的从具体到抽象中的“具体”
<正> 《浙江学刊》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辟有开放城市研究、乡镇企业研究、旅游经济研究、渔业经济研究、浙江经济史、杂文研究、矛盾研究、吴越文化研究、浙东学派研究、天国春秋、光复会研究、文物之邦、学术文摘等栏目.
<正>读了李振伦同志在《河北学刊》1983年第2期发表的《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以下称《李文》),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是我们认为,该文提出的许多重大观点不仅不能达到他所愿望的“澄清长期围绕真理讨论所出现的众多分歧”和“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反而会将人们引向他途,所以在此同李振伦同志商榷。 一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哲学界就围绕着什么是真理(包括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对于真理的“普遍”(《李文》的用语)看法是:真理是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一致的认识;或者真理是客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