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反思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课改教学中,新一批学生入学,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为下一代新人服务.
  【关键词】 构思;数学趣味;贴近;鼓励;培养良好习惯 创造机会;展示多媒体
  
  新课标,新理念,面对新一批的学生,教师应该怎样做,教学方法应该进行哪些改进,以适应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反思. 本学年度,我担任普通班七(5)班的数学课,第一学期开学,先进行统考摸底,全班45名学生测试成绩在30~35分有2人, 20~25分有1人, 15~19分有5人,其余为0~14分.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从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平时作业)表明,多数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对数学没兴趣,课堂无法活跃起来. 居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重点放在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内容. 中难度以上的内容略带过而已. 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使学生学有所获,渐渐对数学产生爱好. 通过期终测试:70分以上有1人,60~69分有3人,50~59分有10人. 现将第一学期的教学尝试作几点交流.
  一、构思45分钟的教与学
  我的课堂过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基本上被称为“满堂灌”,学生没有思考空间,没有交流讨论的平台. 面对当今的学生,我转变教学模式:(一)学生预习、讨论交流;(二)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三)课堂练习,巩固所教的内容;(四)内容归纳小结,把握好课堂中教与学.
  二、尽量以实例为模式引入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式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在七年级数学中已经扩大到有理数,出现了负数,负数的引入,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讲完这段教材之后,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识障碍,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七年级组班级篮球的某一场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5分球,下半场赢3分球,结果全场赢8分球;而另一场比赛中,我班遇到强队,上半场还能赢球4分,而下半场输球6分,结果全场输球2分. 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钩来. 我巡视一遍,再补充,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 这两场球怎么表示?多数同学很快就写出(1) (+5) + (+3) = +8,(2) (+4) + (-6)=–2,紧接着,我要求学生举出能与正、负数联系的贴近例子. 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 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善于理解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
  居于该班级学生,他们思维能力慢,只有允许他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练习空间,多做多练一些基础题. 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只要重在参与学习数学,把“教育权威”变成“朋友同学”,使学生看到亲切的笑脸,时常听到“你真行”“你做得真棒”“开始有进步了”“只要你参与学习数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评价语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学习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看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探究.
  四、端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从七年级新生开始,就应重视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学生是以模仿为主的学习,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做练习集. 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预习中发现本节课内容中难懂之处,带着问题上课才会更有动力,注意力才会更集中. 当然,在数学课本中也有内容较浅的章节,在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时就要听老师在讲课时与书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老师所补充的课外知识. (2)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当天知识,养成复习的习惯. 数学中有些定理、定义、概念的应用对于部分同学而言仅凭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不能及时掌握的,需要一个反复操练和应用的过程,所以自己在课后要学会经常总结归纳学过知识,达到“温故知新”.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参与实践,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认识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课堂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中“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画三视图”“制作轴对称图形”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与、操作、讨论、交流、回想生活中常见到的实例. 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 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同学间相互交流实践结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六、展示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要妥善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 例如,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长方形、球等),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七、教学中的困惑
  在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学习,这样出现两极分化,有基础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动手,但对那些调皮、常旷生来说,讨论、合作交流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 如何解决呢?还有待与其他教师探索和切磋.
其他文献
武晓梅,笔名晓楳,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期刊
美是什么?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找到一个公认的答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将它视为平面的、静止的东西,忽视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体。例如说,美是主观的,或者说美是客观的,这是从它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内或思想之外来讲的。
考据之兴,早在三国时代。蜀国学者谯周写《古史考》就是根据《世本》等古书来考证《史记》而写的著怍。又如北宋的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也撰成《通鉴考异》,这是他在编书时,关于一事有不同记载的史料,就留以存疑并加考证的记载。《古史考》及《通鉴考异》,其考证均是附于历史书中,直至清代才形成考据学之大观。
一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强烈而深挚的爱国热情震撼人们的心灵,感染着万千读者。闻一多同时又是中国新诗艺术的伟大探索者,一位“艺术的忠臣”(他曾作《艺术的忠臣》一诗,收入《红烛》).闻先生从事新诗格律的理论研究,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是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辑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本室成员的研究成果。一九七七年创刊,一至四期为试刊,内部发行;自第五期(一九八一年)起作为南京大学学报专辑公开发行,每年出一期,目前已出版九期。发表在集刊上的大多数文章,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立论平实,材料占有翔实广泛,所作的探讨也较为深入。集刊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元史研究室在国内有关断代史和专门史研究领域中相列领先的地位。
1927年12月,正当苏联人民豪情满怀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庆祝苏维埃政权建立十周年的时刻,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庞大计划——农业集体化计划。
作为社会引导的特殊形式,思想教育的对象是人们的态度。情感是态度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态度结构中最易“泛化”的因素。思想教育要有效进行,必须实施有组织的情感激发,包括运用富于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产业链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辐射作用,更有利于经济圈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
范缜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5年),一说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50年),卒年更无确知,据他的活动推算,大约于梁武帝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之后不久,享年六十左右。他一生的著述,《南史·范缜传》说有《文集》十卷,《梁史·范缜传》则说有《文集》十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