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特殊的形成过程造就了其别具一格的叙事艺术。南宋年间,水浒故事就颇受说书艺人的青睐,内容不断丰富,由最初《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数人,逐渐演变成宋江等三十六人。元代又出现了众多的水浒戏,基本形成一百零八位的雏形。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努力,使得许多水浒故事已趋完善。在对故事进行整理和加工的过程中,小说作者不仅承袭了说书艺人单线叙述的风格,也保留了诸多围绕单个英雄的叙事模块,把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增添了部分内容,在结构上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川汇河图。
《水浒传》的内容可以分成前后两大部分。金圣叹曾“腰斩”水浒,取前七十回,加以评点,自成一书,前后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到第七十回止,写各路英雄先后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如同条条小溪逐渐流成河,最后都汇入梁山这条大江。这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精华部分。作者巧妙地把这些精彩的故事捏合得不留痕迹,既保存了原有单个故事的完整性,又精心地增加了人物之间的彼此联系。众位英雄有条不紊地依次出场,最终“八方共域,异姓一家”,齐聚梁山泊。为构建百川汇河的叙事框架,作者采用各种方法来组合各位英雄:
一、英雄接力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在叙写完一个英雄的故事,通过他引出下一位英雄,叙事重心也随之转移。为了避免生硬地组合,作者还不时安排一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小说一开始由王进引出史进,叙写完史进的故事后,让他在找师傅李忠的路上碰上了鲁智深,接下来故事的主角就换成了鲁智深了。在大写特写一番后,直到第五回,又写他在赤松林里偶遇史进,并简单追叙其下落,二人分手后,又重新回到鲁智深的故事。史进与鲁智深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他们仅仅是街头偶遇而已,但这却是组合他们的接口。通过作者的尽力融合,整部小说给我们浑然一体之感,如果不是仔细阅读,我们很难发现这种组装的痕迹。英雄们如同传递火炬般先后登场,点燃对方火炬的同时,也把舞台让给他。鲁达故事后,也同样自然地转向了林冲: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著一个官人……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彩,必然是好。”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那林教头便跳过墙来……恰才饮得两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口合!”……
就这样轻松地进入了林冲故事板块。且一开始就让林冲处在矛盾冲突的焦点,刚喘了口气的读者,心又陡地悬了起来,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连续性。后面又安排鲁智深带人欲帮林冲打斗的情节,还不忘安排鲁智深去野猪林救林冲一命。虽然此前故事几乎完全围绕林冲进行,这样的情节设置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简单,但毕竟把英雄们慢慢地融在一起了。
二、彼此穿插
两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进行交错叙写,从而避免简单的接力式连接。武松与宋江的故事就是穿插讲述的。宋江私通晁盖,怒杀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上却与武松相遇。接下来就转入武松的故事:在景阳冈打虎、仇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刺配孟州道、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一系列的情节后,在孔家庄又遇宋江。此处小说一改简练的风格,让宋江和武松各说了一段话:
宋江道:“自从和你在柴大官人庄上分别之后,我却在那里住得半年……这庄便是孔太公庄上……我在此已住半年了。我如今正欲要上清风寨走一遭,这两日方欲起身。我在柴大官人庄上时,只听人传说兄弟在景阳岗上打了大虫;又听知你在谷阳县做了都头;又闻斗杀了西门庆……”武松道:“小弟自从柴大官人庄上别了哥哥……”把自家的事从头备细告诉了宋江一遍。
如此长达数百字的对话在《水浒传》中颇为少见,内容完全是双方各自回顾一年多来的经历。作者这样重复,只是为了让二者的穿插更加合理,实现结构的完整性。此后转入对宋江的叙述,接下来就是浔阳楼题反诗、江州劫法场等故事。为了不使宋江与武松两个故事板块的生硬穿插,不得不着意增加二人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既显偶然,也乏善可陈,但比单调地走马换灯要好。
三、明暗互动
借助原来人物之间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双方进行叙写,通过彼此互动,分别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民间说书的技巧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很突出,在遇到人物故事、情节线索交叉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被动的一方处理为明线,而把主动的一方处理为暗线,以期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从而吸引他们。这样的叙写如同河道中暗流涌动一般,也许你从表面看不到太多的波涛,实际上它力量强大,足以将你卷入其中,书中多次运用这种技巧。把董超、薛霸阴谋在野猪林杀害林冲作为明线叙写,而把鲁智深暗中保护并在危急关头援救林冲当作暗线。风雪山神庙一节,陆谦等人想用毒计烧死林冲,书中却偏偏不写他们,只是隐约从李小二的嘴中透露少许,而集中笔墨来写行走在鬼门关前却如蒙在鼓中的林冲,让读者为他担了不少的心,直到后来林冲突然爆发,读者放下悬了许久的心,精神得到极大满足。还有武松威震安平寨,作者写他无所畏惧,敢于藐视种种酷刑,各种礼遇却接踵而来,不仅让人对背后操纵的人物倍感兴趣。果然引出施恩,也就有了“醉打蒋门神”等故事了。
其中又以“智取生辰纲”尤为突出。小说细叙杨志为押运生辰纲所做的精心准备,略写杨志与众军士、老都管之间的矛盾。“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有一个不怨怅杨志”,到了黄泥冈,还在继续他们的争吵。接下来写贩枣的客人,再写买酒的汉子,视线一直停留在杨志他们的身上,对智取生辰纲的主角们仿佛未置一词,直到那场精彩的演出: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舀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著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著这十五个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林子里推出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往黄泥冈下推去了……
在这场斗争过程中,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杨志,突出他的武艺高强与谨慎,似乎有望平安到达。谁知平静中却暗藏危机,不知不觉中,精彩的故事已经上演。等到读者明白过来,只有深深叹服了。杨志的精细过人,不正好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和机警吗?一直处在主动位置的群雄们,总共仅用了两三百字来略加说明,却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多的时候人物之间关系无法做到水乳交融。作者只得借天数来对那些偶然事件作出解释,“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这自然生出机会来”,“这也都是地煞星之数,时节到来,天性自然义聚相逢”,“此皆注定,非偶然也”。就这般“无巧不成书”,将许多缺乏内在关联的人物与事件通过“偶然”与“巧合”结合在一起。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完成了由“分散”到“整合”的过渡,开始了整体结构的叙事方式。在梁山大旗之下,斗争的形式由个体转向群体,这条大江开始了它气势磅礴的奔腾。在宋江的带领下,相继取得了不少胜利。虽然经历几次反贪官污吏的重大胜利后,走向了招安征辽、平方腊,并最终以悲剧收场。这条河流走到了它的尽头,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中。
编辑/姚晟
《水浒传》的内容可以分成前后两大部分。金圣叹曾“腰斩”水浒,取前七十回,加以评点,自成一书,前后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到第七十回止,写各路英雄先后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如同条条小溪逐渐流成河,最后都汇入梁山这条大江。这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精华部分。作者巧妙地把这些精彩的故事捏合得不留痕迹,既保存了原有单个故事的完整性,又精心地增加了人物之间的彼此联系。众位英雄有条不紊地依次出场,最终“八方共域,异姓一家”,齐聚梁山泊。为构建百川汇河的叙事框架,作者采用各种方法来组合各位英雄:
一、英雄接力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在叙写完一个英雄的故事,通过他引出下一位英雄,叙事重心也随之转移。为了避免生硬地组合,作者还不时安排一些相互联系的情节。小说一开始由王进引出史进,叙写完史进的故事后,让他在找师傅李忠的路上碰上了鲁智深,接下来故事的主角就换成了鲁智深了。在大写特写一番后,直到第五回,又写他在赤松林里偶遇史进,并简单追叙其下落,二人分手后,又重新回到鲁智深的故事。史进与鲁智深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他们仅仅是街头偶遇而已,但这却是组合他们的接口。通过作者的尽力融合,整部小说给我们浑然一体之感,如果不是仔细阅读,我们很难发现这种组装的痕迹。英雄们如同传递火炬般先后登场,点燃对方火炬的同时,也把舞台让给他。鲁达故事后,也同样自然地转向了林冲: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著一个官人……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彩,必然是好。”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那林教头便跳过墙来……恰才饮得两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口合!”……
就这样轻松地进入了林冲故事板块。且一开始就让林冲处在矛盾冲突的焦点,刚喘了口气的读者,心又陡地悬了起来,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连续性。后面又安排鲁智深带人欲帮林冲打斗的情节,还不忘安排鲁智深去野猪林救林冲一命。虽然此前故事几乎完全围绕林冲进行,这样的情节设置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简单,但毕竟把英雄们慢慢地融在一起了。
二、彼此穿插
两个主要人物的故事进行交错叙写,从而避免简单的接力式连接。武松与宋江的故事就是穿插讲述的。宋江私通晁盖,怒杀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上却与武松相遇。接下来就转入武松的故事:在景阳冈打虎、仇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刺配孟州道、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一系列的情节后,在孔家庄又遇宋江。此处小说一改简练的风格,让宋江和武松各说了一段话:
宋江道:“自从和你在柴大官人庄上分别之后,我却在那里住得半年……这庄便是孔太公庄上……我在此已住半年了。我如今正欲要上清风寨走一遭,这两日方欲起身。我在柴大官人庄上时,只听人传说兄弟在景阳岗上打了大虫;又听知你在谷阳县做了都头;又闻斗杀了西门庆……”武松道:“小弟自从柴大官人庄上别了哥哥……”把自家的事从头备细告诉了宋江一遍。
如此长达数百字的对话在《水浒传》中颇为少见,内容完全是双方各自回顾一年多来的经历。作者这样重复,只是为了让二者的穿插更加合理,实现结构的完整性。此后转入对宋江的叙述,接下来就是浔阳楼题反诗、江州劫法场等故事。为了不使宋江与武松两个故事板块的生硬穿插,不得不着意增加二人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既显偶然,也乏善可陈,但比单调地走马换灯要好。
三、明暗互动
借助原来人物之间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双方进行叙写,通过彼此互动,分别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民间说书的技巧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很突出,在遇到人物故事、情节线索交叉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被动的一方处理为明线,而把主动的一方处理为暗线,以期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从而吸引他们。这样的叙写如同河道中暗流涌动一般,也许你从表面看不到太多的波涛,实际上它力量强大,足以将你卷入其中,书中多次运用这种技巧。把董超、薛霸阴谋在野猪林杀害林冲作为明线叙写,而把鲁智深暗中保护并在危急关头援救林冲当作暗线。风雪山神庙一节,陆谦等人想用毒计烧死林冲,书中却偏偏不写他们,只是隐约从李小二的嘴中透露少许,而集中笔墨来写行走在鬼门关前却如蒙在鼓中的林冲,让读者为他担了不少的心,直到后来林冲突然爆发,读者放下悬了许久的心,精神得到极大满足。还有武松威震安平寨,作者写他无所畏惧,敢于藐视种种酷刑,各种礼遇却接踵而来,不仅让人对背后操纵的人物倍感兴趣。果然引出施恩,也就有了“醉打蒋门神”等故事了。
其中又以“智取生辰纲”尤为突出。小说细叙杨志为押运生辰纲所做的精心准备,略写杨志与众军士、老都管之间的矛盾。“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有一个不怨怅杨志”,到了黄泥冈,还在继续他们的争吵。接下来写贩枣的客人,再写买酒的汉子,视线一直停留在杨志他们的身上,对智取生辰纲的主角们仿佛未置一词,直到那场精彩的演出: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舀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著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著这十五个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林子里推出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往黄泥冈下推去了……
在这场斗争过程中,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杨志,突出他的武艺高强与谨慎,似乎有望平安到达。谁知平静中却暗藏危机,不知不觉中,精彩的故事已经上演。等到读者明白过来,只有深深叹服了。杨志的精细过人,不正好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和机警吗?一直处在主动位置的群雄们,总共仅用了两三百字来略加说明,却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更多的时候人物之间关系无法做到水乳交融。作者只得借天数来对那些偶然事件作出解释,“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这自然生出机会来”,“这也都是地煞星之数,时节到来,天性自然义聚相逢”,“此皆注定,非偶然也”。就这般“无巧不成书”,将许多缺乏内在关联的人物与事件通过“偶然”与“巧合”结合在一起。第71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完成了由“分散”到“整合”的过渡,开始了整体结构的叙事方式。在梁山大旗之下,斗争的形式由个体转向群体,这条大江开始了它气势磅礴的奔腾。在宋江的带领下,相继取得了不少胜利。虽然经历几次反贪官污吏的重大胜利后,走向了招安征辽、平方腊,并最终以悲剧收场。这条河流走到了它的尽头,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中。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