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羹煲:美味菌世界

来源 :烹调知识·名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曾经占据我们餐桌半壁江山的肉类和快餐菜式正逐渐被素食及原生态菜品所替代。其中,菌类美食被越来越多的食客所接受和追捧。偶爾去品尝一次菌类美食,感受下食材最本真的味道,让你的舌头好好休息一下,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享受。
  中国菌类文化历史悠久,其菌类史料之丰富,尤为各国之罕见。菌类的名称:古代称之为“芝”、“菌”、“蕈”等。现代称之为“大形真菌”。通常南方称之为“菌”,北方称之为“菇”,故有“南菌”、“北菇”之说。
  除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山鬼》中:“采三秀兮山间,石磊磊葛蔓蔓……”(三秀即灵芝)和南宋杨万里的《荤子》诗曰:“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蕈即菌菇)”等名作对菌类的精彩论述外,秦汉之际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对菌的异名、产地、性味,功用都有记述。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菌类美食文化的缩影亦随处可见,“菌羹煲”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酒楼。
  虽是“以养生之道”为主题,以“丰富菌类美食文化”为己任的山珍酒楼,但是菌羹煲却位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区,与世界各知名企业相毗邻。这不仅秉承了酒楼“绿色、养生、创新”的经营理念,也体现了传统和天然美食逐步被大众尤其是白领人群选择和认可的价值。
  酒楼前厅侧壁上篆刻着一篇神完气足的《菌羹煲赋》,赋文简约却不失完整地阐述了菌类的丰富营养价值以及历朝历代各阶层对于菌类的喜爱和重视,这让来到菌羹煲的食客们从踏进酒楼的那刻起便开始了对菌类美食的向往。
  以雅致主义为主要装饰风格的菌羹煲注重文脉并追求人情味,强调品味与和谐的色彩搭配。从考究的西式碗碟到垂悬走廊的组合灯柱,从充满艺术气息的抽象壁画到造型各异的店内绿植……酒楼在展现高贵雅致风格的同时,也时刻注意细节的完善,为食客们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
  到菌羹煲品味菌类美食,吃的是五官大餐,观——满店菌类文化,听——满屋养生之道,嗅——满楼扑鼻菌香,品——满桌健康美食。
  这里是菌类文化的展台:展示了各种菌类瓷器,烙画以及猪肚菌、杏鲍菇、松茸菌等食用菌,令人目不暇接,为之陶醉,这里是菌类美食总汇,食用菌的各种吃法应有尽有,百种蘑菇煎涮烤,百种菌菜炖熘炒,百吃不厌味道好。
  菌羹煲时刻关注着食客的需求与期待,推出了百余种野生菌菜,并不断地对菜品进行创新赋予新意,让菌食文化巧妙地贯穿于整个就餐过程,让食客们在品味菌类美食的同时,也能静静感受独创的菌食文化。
  酒楼所使用的菌类均采购于甘孜、凉山等菌类优良产区,保证菌类品质突出,天然新鲜,再加以宋代宫廷古方,自创秘制野生菌汤锅,不仅美味可口,更能治病防癌,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菌羹煲酒楼的营业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米,并拥有十多间极具现代风格的贵宾包房和能容纳200人同时就餐的散座大厅,既是您商务应酬,政务接待的首选,也是您家庭消费,朋友聚餐的理想场所。
其他文献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我的良师益友《烹调知识》自创刊发行以来,以坚韧的步伐跋涉了20年的旅程。20年来她历经坎坷,多受磨难,竟以顽强的生命力从一棵幼苗长成了身粗高大、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并以独特的韵姿,屹立在世界科普书林之中。今天她带着仆仆风尘与辉煌的业绩,迎来了20周年的生日,这是多么值得大家庆贺的一件喜事。在这喜庆之际不由地引发了我对她以往的追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
期刊
① 高举伟大旗帜,落实三个代表,强国富民;   弘扬烹调知识,坚持四项原则,壮体健身。  ② 開门迎进,党政军警,工农学商,奉为上帝;   落座捧出,燕蛇翅参,果蔬谷菽,源自高厨。  ③ 北达南通,佳肴皆自珍中得;   东成西就,美誉都从信里来。  ④ 与时俱进,一腔热血,鼓九州生气,酿成;   开拓创新,满腹豪情,庆二十芳长,醉倒。  ⑤ 春夏秋冬,烹调文章香千里;   东西南北,蒸炸食品乐万家
期刊
厨师的婚姻有什么不一样?厨师职业会影响厨师的个人生活吗?本期情人节专题,我们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厨师的婚恋故事,通过采访发现,幸福其实并不是传说,只要你用心去经营,一样可以获得。  在这个情人节,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去拥抱太太和女友,对她们大声说出你的爱吧。    厨师婚恋:幸福的玫瑰羞答答地开    最近和许多圈内同仁聊天,经常听说:“你离了?”“我和我老婆也快离了!”之类的话语。而据最
期刊
日历终于又翻过2002  作别这所有的一切  蓦然回首  20個春秋,7 000多个日日夜夜  就这样走过……    时间定格在公元1983  黄河途径,饮食文化流觞  三晋物庶,烹坛新苗破土  创刊之路,辛酸遍尝的您  却让老陈醋的浓郁芳香  飘溢到了神州的每一个角落    弘扬5 000年饮食文化  是您的取材  服务中青年厨师、家庭主妇  是您的立意  美食趣谈,生活百味  烹饪史话,风味家
期刊
《烹调知识》创刊20年,  神州大地美食园。  新老读者皆青睐,  《烹调知识》不断换新颜。    《烹调知识》创刊20年,  编者读者众心浇灌美食园。  竞争年代各自显奇功,  更显《烹调知识》奇葩艳。    《烹调知识》创刊20年,  远近地方读者齐祝愿,  祝愿《烹调知识》越办越好,  祝愿《烹調知识》永与读者结良缘。
期刊
鲁川粤苏浙湘闽徽,八大菜系纸上谈烹;  酸甜苦辣咸淡香鲜,众味纷陈精妙微调;  色香味形器营滋感,精湛技藝庖丁熟知;  史话论坛食趣精英,乡土情韵雅俗共识。    有感《烹调知识》结情缘  20年前遇《烹调》,厨技深入浅出晓;  餐饮创新润情缘,菜品拓展来探讨。  盛世饮食观念新,《烹调》撰文溯食经;  苦索求实肴馔事,秉笔直书话古今。
期刊
(接上期)    (三)如何创新  菜的创新方法有很多。  1、烹调方法的变化:烧变炸、酱变煨……  2、主料的变化:例如将德州扒鸡改成德州扒蹄。  3、配料的变化:将韭芽里脊丝改成三丝里脊。  4、调味料的变化:将麻辣改成酸甜。  5、形态的变化:将荔枝形改成菊花、牡丹形等;将整变块、大变小等。  6、色彩的变化:红色改成白色,黄色改成紫色等。  7、质感的变化:脆变软,软变糯,糯变韧,浓变稀。
期刊
爱工作更爱生活    每一位厨师的学成出徒都必须经过一个辛苦的过程,史凯也不例外。1991年,19岁的史凯开始了厨师的学习生涯。学厨的辛苦也许只有身在其中的厨师们才能体会得到,练习刀工切到手,上灶炒菜被热油烫伤,没有吃过这些苦头的厨师是做不了一名合格大厨的。  当史凯的手再一次被热油烫伤后,心疼的父母开始劝说他放弃这个行业,而年轻的史凯却坚定地说,烫到手是因为做得还不熟练,还不够好,多练习才不会被
期刊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和这有得一拼的是不速之客到访,还要留饭,仓促间准备出下酒的饭菜,还尽可能“宾主尽欢”,这样的“急席”对“巧妇”的考验怕是比“无米之炊”更加严峻。  东北有句老话:有酒没菜,不算慢待,有菜没酒,拔腿就走。这话即能看出苦寒地区人们的豪放也多少透着早年间待客的艰难——夏天好办,拍个黄瓜、做个拉皮,炒个鸡蛋,再烫上一壶玉米烧(有高粱酒当然更好),“喝到位”,男人们云山雾罩(一半是叶子
期刊